治療肺癌症最好的地方

時間: 2014-10-09

  治療肺癌症最好的地方 癌症病人手術後均在醫院由醫生和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手術後的護理目的就是儘可能地減輕病人痛苦和不適,預防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使病人能順利康復,直到出院。

  病人是否能平穩地度過手術恢復期、身體功能恢復的好壞,與術後護理有着直接的關係。做爲病人的家屬,也應學習一些有關術後護理工作的內容,對理解醫護人員爲病人所實施的各項護理措施是很有幫助的。而且可協助護士們工作,在需要家屬參與的護理工作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尤其是癌症病人手術創傷大,病人體質較差,恢復生理功能,就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是出院以後在家中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更需要家屬的參與和協助,爲病人儘早恢復健康而發揮積極的作用。

  觀察是準確把握病情發展或變化必不可少的護理內容,是有效開展各種護理活動的前提,貫穿於整個護理活動中。

  不同的患者不僅病情不同,而且術前、術中等經過亦不盡相同,術後病情變化更是千差萬別,因此,只有通過不斷細心地觀察,得到病人的各種反饋信息,才能準確把握每個病人的病情,及時實施正確的治療、護理。這裏值得提出的是,在對術後病人全過程觀察中,除特殊的危重病人或手術特護觀察病菌需要醫護人員24小時全程觀察外,一般最常在病人身邊的還是陪護的家屬或親人,這在現代康復領域提倡“病房家庭式”的形勢下更有意義。

  目前國內用的比較多的治療方法還有: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這些方法都不能徹底治癒腫瘤。傳統療法的缺陷:

  手術:腫瘤患者往往免疫力差,即使勉強做了手術治療,往往也難以恢復,反而誘發癌細胞更快地增殖。並且手術切除腫瘤組織的同時常需切除一部分正常組織,可能造成術後一定的後遺症和功能障礙。

  放化療:高的放化療作用量雖可以破壞或消滅癌細胞,但同時也損害正常細胞,導致毒副作用。放化療之毒侵入人體,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身體更加虛弱,從而降低了人體對放化療的敏感程度,致使放化療治療產生的療效更低 ,於是只能使用更高作用量加以應對,這樣便形成一個致命的循環。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世界腫瘤發病率現處於不斷增高的階段,預期到2020年每年新發病例數將達到1500 萬。在我國,惡性腫瘤已居常見死亡原因的首位。由於腫瘤診斷的複雜性和目前診斷水平的侷限性,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相當多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已喪失治癒性治療的時機。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腫瘤的治療思路已不再是單純機械的追求消滅或縮小腫瘤實體,殺滅腫瘤細胞,而是同時考慮到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及精神症狀,提高生存質量這一新的健康指標。所以,伴隨着現代中醫免疫學和中醫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中醫免疫治療腫瘤這一理念逐漸登上新時代腫瘤治療的舞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