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長青博文摘錄

時間: 2013-07-24
獨釣湘江雪(肖長青)博客: ◆治放化療後口乾方的祕方:

處方與用法:花粉、山藥各50克,生黃芪25克,生地30克,鉤藤、玉竹各20克,杜仲、澤瀉各10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日1劑,10天爲1個療程。

近年來在臨牀上,將中醫食療用於癌症患者手術或放化療時的調養日益增多,這是可喜的現象,但是許多病人不瞭解食療應用的要點,出現一些偏差,導致事與願違,反而使病情加重。以下是中醫調養的要點:

一、扶正固本:多數癌症病人都出現正氣虛弱的證候,表現爲免疫力低下,心悸氣短,全身乏力,身體消瘦等症狀,所以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時要注意保護正氣,扶正固本是貫穿始終的根本大法。並且要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膳。
1.氣虛證:可見疲乏無力、心慌氣短、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等症狀,查舌質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弱。可以經常用大棗、山藥加米煮粥食用。
2.血虛證:可見面色蒼白、頭暈目眩、毛髮乾枯、肌膚乾燥、四肢麻木、失眠健忘等症狀,查舌質淡,脈細。可以經常用大棗、龍眼肉(即桂圓肉)、桑椹煮湯食用。
3.陰虛證:可見形體消瘦、頭暈目眩、口燥咽乾、心悸失眠、五心煩熱、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查舌紅少津或紅絳,脈細數。甲魚、烏骨雞、鴨肉具有良好的滋陰作用,可以經常清燉煮湯食用。
4.陽虛證:可見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疲乏無力、少氣懶言、躇臥嗜睡、自汗、口淡不渴、天便溏泄、小便清長,查舌質淡,苔白潤,脈弱或沉遲無力。羊肉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以適量食用。

二、健脾和胃:脾胃在癌症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癌症患者在放化療期間經常出現消化道障礙,如食慾不振、脘悶腹脹、噁心嘔吐或大便溏瀉,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降低病人對放化療的耐受性,影響治療效果。生薑紅棗湯有很好的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取生薑3片,紅棗10個,煮湯服用,每天1—2次。

三、養陰生津:癌症晚期、放療後期病人常出現陰精不足,津液耗損的情況,表現爲口乾、口渴、發熱、消瘦、脫髮、舌紅少苔、脈細等症狀。可以經常食用銀耳、百合、桑椹、豬肉等。如食用銀耳羹,取幹銀耳10克,幹百合20克,洗淨,放人清水鍋中,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熬至羹成,用冰糖調味。

此外,癌症患者不宜食用辣椒、花椒、酒等辛辣之物,也不宜多食生冷之品(如冰棍、冷飲等)以免傷及脾胃致食慾下降。

防治化療、放療毒副反應祕方
32.1 參芪補血湯

【來源】殷鳳舞,《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生黃芪15~30克,太子參15~30克,白朮10克,陳皮6~10克,半夏、山藥、當歸各10克,枸杞子、女貞子、何首烏、黃精各15克,知母6克,雞血藤15~30克,石韋30克,參三七粉3克(分衝),大棗5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補腎,益氣生血。

【主治】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加減】若血小板降低加商陸15克,五味子10克;若服上方取效不顯,則用鹿茸3克,人蔘15克,參三七3克,紫河車、阿膠各15克(本方原無劑量,此劑量系編者擬加),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日服3次。

【療效】臨牀應用多例,多有效。

【附記】殷氏在防治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中,特別注重用參三七,認爲在益氣養血藥中加入參三七行血,可促進新血生長,提高療效。

32.2 玄蔘連桃湯

【來源】劉浩江,《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生地13克,玄蔘、麥冬、南沙蔘各15克,生石膏60克,連翹、桃仁、丹皮、甘草各10克,金銀花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養陰清熱。

【方解】食管癌放射治療後可出現口乾、胸痛、吞嚥困難等症狀,是由於放療後陰津不足,熱毒內蘊,兼有瘀血所致。方中生地、玄蔘、麥冬、沙蔘養陰生津;石膏、金銀花、連翹、甘草清熱解毒;桃仁、丹皮涼血破瘀。對食管癌放療後食管壁水腫充血等炎症反應,本方具有清熱解毒、養陰活血之功用,使放療順利進行。

【主治】放療後毒副反應。

【加減】氣虛加黨蔘15克,黃芪30克;血虛加當歸、何首烏各10克;胸痛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克;噁心嘔吐加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納差加神曲10克,谷芽、麥芽各30克。

【療效】治療食管癌放療反應42例,結果顯效29例,好轉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爲90.4%。

32.3 芪精補血湯

【來源】翟範,《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生黃芪、黃精、生苡仁各30克,枸杞子15克,補骨脂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氣,補腎養血。

【方解】方中用黃芪健脾補氣;生苡仁滲溼健脾,使脾氣旺盛,運化得健,氣旺則生血;枸杞子、補骨脂養血溫腎,使得陽升而源泉不竭,鼓舞氣血生長,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炙甘草升提中氣,調和諸藥。

【主治】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加減】納少便溏、身倦乏力、自汗面浮加當歸6克,雞血藤、女貞子、黨蔘各10克;頭暈目眩、咽乾、手足心熱,去苡仁,加女貞子、制首烏、肥玉竹各10克,乾地黃12克;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痠軟加肉桂3克,川續斷、雞血藤各10克,黨蔘5克。

【療效】治療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84例,經過1~3周治療,66例達到正常值,12例未達到正常值,但比治療前升高50%以上,無效6例。

32.4 提高血象湯

【來源】田兆黎,《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生、熟地各20克,赤、白芍各20克,川芎、當歸各10克,茜草15克,雞血藤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和血生血。

【主治】癌瘤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出現血象下降。

【療效】多年使用,均有較好療效。

32.5 化療扶正方

【來源】鬱仁存,《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生黃芪、太子參各30克,白朮、雞內金、半夏、菟絲子各10克,茵陳、女貞子、枸杞子各15克,焦三仙、雞血藤各30克。

【用法】每日1劑,文火煎至大半杯,水煎兩次,取汁混勻,分兩次服。

【功用】健脾補腎,調和肝胃。

【主治】配合化療,能減少化學藥物治療的毒副作用和反應。

【加減】根據不同反應,可酌情加減。

【療效】屢用有效。

32.6 放療扶正方

【來源】鬱仁存,《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北沙蔘、雞血藤各30克,天冬、麥冬、石斛、天花粉、女貞子、生黃芪各15克,陳皮、竹茹、雞內金、麥稻芽各10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5克。另西洋參6克(另煎兌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氣養陰生津,清熱和胃。

【主治】放射線治療引起的毒副反應。

【療效】用於放射線治療的同時,配以此方,能減輕放療的毒副反應,效果確切。

32.7 扶正祛邪方

【來源】鬱仁存,《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生黃芪、太子參各30克,白朮、茯苓、陳皮、補骨脂各10克,半枝蓮、白英、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焦三仙各30克,草河車、龍葵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取汁混勻,分2次服用。

【功用】健脾補腎,解毒抗癌。

【主治】各種癌症手術後,放、化療後的間歇期和恢復期,作維持和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用。

【療效】臨牀屢用,均收到了較好療效。

32.8 姜茹半夏湯

【來源】封菊秋,《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紅參15克(或黨蔘20克)、姜半夏15克,枳實15克,陳皮15克,茯苓20克,竹茹20克,生薑2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理氣,和胃降逆。

【方解】方中陳皮、半夏、茯苓爲健脾化溼祛痰之要藥;甘草和中;枳實寬中行氣;竹茹、半夏清胃熱、止嘔吐;入紅參大補元氣,調營養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理氣、和胃降逆之功。

【主治】化療引起的胃腸道毒副反應。

【加減】腹瀉者加御米殼15克;腹脹喜按加砂仁、焦三仙各15克;氣虛多汗加黃芪15克,白朮10克;胃脘不適、泛酸、吐苦水、嘈雜加黃連10克。

【療效】治療各種腫瘤患者化療中的胃腸道毒副反應,分兩組,各組100例。本方治療組未出現胃腸道反應占43%,重度胃腸道反應僅佔19%;而單純化療組(即對照組)未出現胃腸道反應占18%,重度胃腸道反應則佔51%。兩組有顯著性差異。

中藥治療腫瘤病人放、化療副作用
  (1).清熱解毒 主要適用於放、化療過程中,預防或出現高熱和各種炎性反應時用之。常用清熱解毒藥物有:銀花15-30g,連翹15-30g,山豆根9-l5g,射於9-l5g,板藍根15-30 g,蒲公英15-30 g,黃連接-9 g。

  (2).養陰生津 主要適用於放療中出現咽乾、口乾、舌燥等熱毒傷陰(主要爲肺胃傷陰),津液受損之患者。常用藥物:生地15-30g,元參9-l2g,麥冬9-l2g,石斛15-30g,天花粉15-30g,蘆根30-60g等。

  (3)補氣養血 ①涼補氣血:主要實用於氣血虛弱而症候偏熱者,如在放療中因熱毒過盛,造成癌症病人氣血虧損時即可採用涼補氣血之藥物治療。常用涼補氣血藥有:生黃芪15-30 g,沙蔘15-30g,西洋參3-6g(單包),生地15-30g,丹蔘15-30g等,②溫補氣血:主要適用於放、化療中氣血雙虧、形體虛弱而症候偏虛寒之病人。常用藥物有:黨蔘15-30g,太子參15-30g,紅人蔘6g,白人蔘6g(以上諸參每次用藥時選用一味即可),阿膠9g,(烊化沖服)三七粉2-3g(沖服),黃精15-30g,紫河車6g,龍眼肉9g,紅棗7枚等加減。

(4)健脾和胃 在放化療中病人出現消化障礙時用之。

 ①飲食不香,脾胃虛寒,喜熱飲食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蔘15-2Og,焦白朮9g,茯苓9g,甘草6g,陳皮9g,半夏9g,廣木香3-5g,砂仁3g(後下),如有胃脘飽脹,胸脅竄痛肝胃不和之症者,宜以逍遙散加減:當歸l5g,杭白芍15-30g,茯苓9g,焦白朮9g,甘草6g,炒柴胡9g。

 ②噁心嘔吐:一些癌症病人在放、化療中,常出現噁心嘔吐等症。如嘔吐酸水,苦水者,多屬胃熱之症。宜以炒陳皮lOg,清半夏9g,茯苓l2g,竹茹9g,黃連3g,麥冬9g,枇杷葉等煎服。如嘔葉清水、涼水者,多爲脾胃虛寒之症,宜用炒陳皮lOg,姜半夏9g,茯苓9g,炙甘草6g,黨蔘20g,丁香6g,柿蒂等加減。

 ③腹瀉:根據症候之不同,適用參苓白朮散、香連丸(廣木香、黃連)及四神丸等加減治療。

 (5)滋補肝腎 主要適用於機體衰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氣短、白細胞下降及血小板減少等症,常用藥物有:枸杞子9-l5g,何首烏9-l5g,菟絲子9-l5g,杜仲9-l5g。

止晚期癌痛方

制川烏15克,蜂蜜30克,加水1000ml,文火煎煮60-80分鐘,約剩藥液100ml,如法再煎,取兩次藥液混合,分上、下午2次服用;亦可1次煎2-3天藥量,存放冰箱中,分次服用。效果可與杜冷丁媲美,治療中未見不良反應,尤其對消化道癌腫,止痛效果更好!(詳見於《山西中醫》1992年第二期)
希望大家廣爲傳發,給癌症患者一些關懷和力量吧!

止痛擦劑治療晚期癌痛40例

自1999年6月~2001年6月,應用自制外用止痛擦劑治療中重度癌痛患者4o例,鎮痛效果明顯,現介紹如下。一般資料本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44~82歲,平均64歲;其中肺癌18例,胃癌9例,食道癌8例,肝癌3例、乳癌肺轉移2例。對患者的疼痛程度,按以下標準分級:0度:無疼痛;I度:輕度疼痛,疼痛時睡眠未受干擾;I度:中度疼痛,疼痛時睡眠受到干擾;1度:嚴重疼痛,患者不能耐受,睡眠嚴重受到干擾。本組中疼痛屬I度者32例,屬1度者8例。

治療方法外用止痛擦劑:紅花1oog、冰片90g、蟾酥2og,將紅花泡入95酒精lO00ml內,每天振搖1次。1周後過濾原液,再浸入冰片及蟾酥,混合後每天搖動1次,浸泡1周過濾備用。患者感到疼痛難忍時取紗布蘸藥液在癌痛部位外擦.擦藥面積應大於癌痛部位的1/3。治療效果在不加用其它止痛藥物的情況下.對I度、1度疼痛者用外用止痛擦劑擦1次可止痛2~3h,少數患者可止痛4~6h。

體會本品可反覆應用,對肺癌、食道癌、胃癌等所引起的疼痛治療效果較好,對肝癌、乳腺癌則較差,對骨轉移癌無效體會晚期癌痛患者往往已處於全身衰竭狀態,通常存在服藥難、打針難的問題。外擦止痛擦劑使用方便、止痛快,且無副作用,患者易於接受。雖然止痛時間較短,但對緩解患者疼痛,減少止痛藥及嗎啡類藥物的用量及次數可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本方無明顯毒副作用,與鎮痛藥交替應用,有利於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痛苦。

治骨腫瘤祕方

24.1 蛇蟲參藤湯

【來源】趙茂初,《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地鱉蟲、白花蛇舌草、當歸、徐長卿各10克,露蜂房、炙甘草各6克,蜈蚣3克,黨蔘、黃芪各12克,熟地、雞血藤各15克,乳香、沒藥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氣活血,祛瘀通絡,消腫散結。

【方解】方中地鱉蟲、白花蛇舌草、露蜂房、蜈蚣搜剔邪毒,驅風透骨;伍以徐長卿、乳香,沒藥活血祛瘀止痛;黨蔘、黃芪、當歸、熟地、炙甘草補益氣血;雞血藤舒筋活血,故用本方治療惡性骨腫瘤,收到了良好的療效。

【主治】骨癌。

【療效】治療轉移性骨癌3例,其中1例爲前列腺癌骨轉移,化療後疼痛甚劇,活動明顯受限。連服本方3個月後,疼痛明顯緩解,活動無明顯限制,肌膚不仁消失,X線示骨質破壞較前好轉。此後以補養氣血爲主,隨訪3年穩定。

24.2 鱉甲鳳尾湯

【來源】胡安邦,《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柴胡、龍膽草各9克,夏枯草15克,炙鱉甲24克,地骨皮12克,鳳尾草24克,板藍根15克,漏蘆6克,殭蠶、蟬衣、地龍各12克,生薑2片。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軟堅化痰,清熱解毒。

【方解】中醫認爲本病多因肝膽風火挾痰毒上升入絡,鬱結爲瘤所致。故本方用鱉甲、地骨皮清瀉肝經血分伏火;柴胡、龍膽草以疏泄肝經氣分鬱火;鳳尾草、板藍根、漏蘆涼血解毒;殭蠶、蟬衣化痰散結;地龍入絡通瘀,又佐一味生薑辛散闢穢以開胃,從而取得較好療效。

【主治】多發性骨血管瘤。

【療效】治療1例多發性骨血管瘤患者,枕部10×8釐米盤曲狀腫塊,左額部7×5×3釐米腫塊,中央可觸及骨質缺損,有搏動感,左眼僅能掙開一條線,顱骨片示顱骨瀰漫性、溶骨性及成骨性病變,治後獲愈。

24.3 黃芪海昆湯

【來源】林芹壁,《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當歸15克,鬱金9克,川楝子5克,黃芪30克,黨蔘15克,白朮12克,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各30克,赤芍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陳皮、半夏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氣託毒,清熱消腫。

【方解】方中黃芪、黨蔘、白朮益氣健脾,尤以重用黃芪益氣託毒;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清熱解毒;海藻、昆布、陳皮、半夏軟堅化痰,故獲得臨牀治癒。

【主治】晚期股骨肉瘤。

【療效】治療1例晚期股骨肉瘤,患者左大腿後上方6×6釐米潰瘍,高出皮膚,菜花樣外翻,左腹股溝5×4釐米硬質腫塊,病理診斷爲左股骨肉瘤,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因拒絕截肢,服上方3個多月,傷口癒合,腹股溝淋巴結消失,隨訪10年仍健在。

◆腎癌

是發生於腎實質細胞、腎盂移行上皮及輸尿管的惡性腫瘤。臨牀上分腎癌、腎盂癌和輸尿管癌,雖然三者發生的部位不同,但臨牀症狀、體徵、診斷和治療都大同小異,因此歸在一起討論。腎臟腫瘤雖不常見,約佔全部腫瘤的1%~2%,但絕大多數爲惡性。其中70%以上發生在40~60歲年齡組,男性較女性多,男女之比爲3:1。

傳統醫學對腎癌的認識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隋朝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以及唐代王燾的《外臺祕要》都明確地提出了溺血和腰腹深部的腫塊這是腎癌重要的特徵。其後歷代對血尿進一步區分爲溺血與血淋,如清代林佩琴的《類證治裁》更明確地提出了與其他痰病的鑑別診斷。一千餘年來,傳統醫學對腎癌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少,在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命質量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腎癌在傳統醫學中稱謂不一。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中醫學稱爲“腎積”、“痰癖”、“溺血”、“積”等。中醫古籍文獻是所提及的“腎巖”並不是現代醫學所謂的腎癌,而是指陰莖癌,不可混淆。

診斷要點

—)臨牀表現

2)典型症狀爲無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腫塊,腰部疼痛。

(二)實驗室檢查

(1)X線檢查:x線腹部平片、靜脈泌尿系造影、膀胱逆行造影、腹主動脈造影、腎動脈造影、靜脈腎實質體層造影、下腔靜脈造影、腎周圍充氣造影等檢查對腎腫瘤的診斷均有一定幫助。

(2)CT檢查:能顯示腫瘤的大小範圍與鄰近器官浸潤程度。

(3)B超檢查:對腎癌與腎良性腫瘤囊腫、腎盂積水較易鑑別,但對腎盂、輸尿管腫瘤常容易漏診。

(4)尿的顯微鏡檢查:“尿三杯”及尿的脫落細胞學檢查可鑑別血尿產生的部位。

還可作尿中乳酸脫氫酶測定、血清反應蛋白檢查。

治療方法

中國中醫治療

中醫對腎癌的治療,早在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就已論及。以後歷代醫家不斷充實補充,特別是近代醫家在大量臨牀實踐中確定了辨證施治,攻邪扶正的辨治模式。進一步證明了通過中醫治療,不但能爲腎癌者手術化療創造條件,並可減輕不良反應,同時在消滅抑制殘餘癌,提高生存率方面,起着關鍵作用。

(1)藥物治療

1)心腎陰虛證。

主證:腰部包塊較小,邊緣清楚,質中硬,固定不移,腰痛喜按,心慌,手足心熱,小便色黃帶紅,舌尖紅,苔薄,脈沉細。

治法:滋陰補腎,涼血止血。

方藥:六昧地黃湯(《小兒藥證》)加減。生地30g,山藥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桑寄生30g,鱉甲30g,三七粉6g,阿膠12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六味地黃湯爲滋陰補腎之代表方。方中生地滋陰補腎爲主藥;輔以山茱萸養肝益精;山藥補脾陰而攝精微,三藥合用,以達三陰並補之功。配以茯苓淡滲利溼,桑寄生補腎健腰,鱉甲滋陰補腎。並用三七、阿膠涼血止血。再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以制癌瘤。備藥合用滋陰不留邪,止血不留瘀,攻邪不傷正。適合腎癌早期心腎陰虛患者服用。

2)氣血瘀結證。

主證:腰部或腹部包塊日漸增大,腰痛較劇,血尿加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無華,溲赤便堅,舌邊舌尖有瘀點,苔薄,脈細澀。

治法:活血消結,祛瘀止痛。

方藥:大黃瘙蟲丸(《金匱要略》)加減。

大黃12g,水蛭3g,瘙蟲6g,莪術15g,生地30g,紅參10g,黃芪30g,甲珠15g,赤芍12g。

疼痛劇烈者加玄胡、鬱金、乳香、沒藥。出血多者加炒蒲黃、阿膠、三七粉。

分析:大黃瘙蟲丸爲《金匱要略》中破血消結之代表方。瘙蟲即地鱉蟲、化瘀通經爲主藥,配大黃、水蛭、莪術活血行瘀,入絡搜邪;再用生地、甲珠、赤芍,益陰養血;紅參、黃芪益氣固本。諸藥合用,攻補兼施以達祛邪挾正之目的。適合於腎癌氣血瘀結之患者服用。

3)腎陽虛衰證。

主證:腰部腫塊明顯,尿血不多,腰痛,四肢不溫,溲清便溏,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溫陽補腎,祛瘀解毒。

方藥:腎氣丸(《金匱要略》)加減。肉桂6g,附片30g,熟地15g,山藥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淫羊藿30g,三七粉6g,人蔘10g,丹蔘30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腎氣丸爲溫陽補腎之代表方。肉桂、附子溫腎助陽爲主藥;配以熟地、山藥、山茱萸肉益陰攝陽。用茯苓淡滲利水,淫羊藿溫補腎陽,三七丹蔘活血祛瘀,人蔘大補元氣;再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以攻癌瘤。諸藥合用共達溫陽補腎以扶正,解毒祛瘀以攻邪之目的。

4)溼熱瘀滯證。

主證:腰部或腹部腫塊日見增大,腰痛加劇,血尿不止,伴有發熱、口渴、納少、噁心嘔吐,脈滑數,舌質暗紅,苔黃白。

治法:清熱利溼,活血散結。

方藥:龍蛇羊泉湯(《中醫腫瘤學》)加減。白英30g,龍葵30g,蛇莓30g,半枝蓮30g,霍麥20g,黃柏15g,元胡10g,土茯苓30g,大小薊各30g,仙鶴草30g,竹茹、竹葉各10g。

分析:白英、龍葵、蛇莓、半枝蓮、黃柏、土茯苓清熱解毒抗癌;瞿麥、竹葉清熱利尿;大小薊、仙鶴草清熱止血;元胡活血止痛;竹茹清熱和胃。諸藥合用以達清熱解毒利溼止血抗癌之目的。

5)氣血雙虧證。

主證:腰部或腹部包塊日見增大,腰痛加劇,伴有乏力氣短,心悸心煩,面色蒼白,貧血消瘦,口乾,低熱,脈沉細數,舌淡有瘀點,苔白或黃。

治法:補氣養血,化瘀解毒。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力口減。黃芪30g,太子參30g,雲苓10g,豬苓20g,乾地黃20g,當歸10g,赤白芍各10g,女貞子20g,地骨皮15g,幹蟾10g,殭蠶10g,半枝蓮60g。

分析: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方,四君子湯健脾補氣,四物湯滋陰補血,二者合而用之,陰陽兼顧,氣血雙補。因見本證,已屬晚期,氣血大虧,不克攻伐,故以扶正補氣養血爲主,重用半枝蓮解毒清熱;幹蟾、殭蠶攻毒散結,以減輕痛苦,延以時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