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成見菌羣

時間: 2013-06-11

專業男科稱非淋菌性尿道炎發病初起主要有尿痛、尿道不適、尿道發癢、燒灼感或刺疼、尿道紅腫、尿道分泌物、稀薄等症狀。隨着病情的發展,上述症狀將逐漸加重。
  目前,通常被稱爲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是指衣原體(佔40%-50%)、支原體(佔20%-30%)及一些尚不明致病病原體(佔1020%,如陰道毛滴蟲,白色念珠茵和單純疤疹病毒)的尿道炎。
  有資料表明,40%~50%的非淋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20%~30%的非淋是由解脲支原體引起的,其餘的“從犯”有陰道毛滴蟲、單純皰疹病毒和白色念珠菌等,而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非淋患者佔非淋患者總數的15%。由於這些致病菌不僅可引起尿道炎,還可引起女性宮頸炎,故有學者又把非淋叫做“非特異性生殖道感染”。
  除了淋球菌以外,由其他病原體引起的尿道炎統稱爲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或稱,非特異性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它是當今國內、國外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也可能與淋病併發或交叉感染。目前,通常被稱爲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是指衣原體(佔40%-50%)、支原體(佔20%-30%)及一些尚不明致病病原體(佔1020%,如陰道毛滴蟲,白色念珠茵和單純疤疹病毒)的尿道炎。這類尿道炎中,已知其病原體的,則稱爲真菌性尿道炎和滴蟲性尿道炎等,而不再包括在非淋菌性或非特異性尿道炎之內。
  其主要病原體是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前者佔40%-60%,後者佔20%-40%。
  支原體是目前所能發現的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現已從人類泌尿生殖道分離出來7種支原體,其中分離率較高而與泌尿生殖道疾病有關,是解脲支原體,其次是人型支原體。人型支原體(M.humenis,MH)、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urealyticum,UU)和生殖器支原體(M.genitalium,MG)都會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嬰兒或無性交接觸的女性生殖道內找不到解脲支原體。而性生活越亂,這種支原體陽性率也越高。McDonald1982年報告587例急性尿道炎症狀病人中,209例(36%)中段尿中分離出解脲支原體。
  衣原體爲革蘭氏陰性病原體,是一種細胞內微生物,沒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須由宿主細胞提供,因而成爲能量寄生物。以目前常用的培養方法,尿道分泌物可培養出衣原體。女性病人因多數無症狀或僅表現爲白帶增多等婦科症狀,難以確定其發病率,有人估計女性病人可能爲男性的4倍。
  非淋菌性尿道炎確診後,採用廣譜抗生素療法,並且強調要連續不間斷用藥,要規則、定量、徹底治。治後10-20天覆查再次均爲陰性,並用臨牀症狀消失爲治癒。本病治時所需的療程較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