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悄悄“奪”牙

時間: 2012-05-21

 患上牙周炎,一旦治療不及時,就有拔除牙齒的危險。專家表示,牙周炎是導致成人失去牙齒的主要原因。在我國,牙周炎的發病率居於蛀牙之上。而且,糖尿病人更要注意預防牙周炎。

                                                     不知不覺牙齒壞了

李先生患糖尿病已三年,近來他發現口腔有點異樣:說話時發出異味,口氣難聞;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吃煎炸辛辣食物,牙齦容易腫起來,甚至牙齒有些鬆,吃東西用不上力。他懷疑自己得了口腔病。

醫生告訴李先生,他患了嚴重的牙周炎,有些牙齒必須拔掉,其他的牙齒也要進行系統的治療。倘若遲些來檢查,會有更多的牙齒要被拔掉。李先生感到疑惑:爲何原先好好的牙齒,現在要拔除呢?

醫生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牙齒就像一棵大樹,牙根就像樹根,而牙齒周圍的組織例如牙齦,牙槽骨等就像樹根周圍的泥土。如果樹根周圍的泥土沒了,那麼即使大樹沒有被蟲蛀,也會倒。同樣道理,如果牙根周圍的牙齦發炎,牙槽骨都吸收消失了,那麼即使牙齒沒有爛也沒辦法保留。

牙周炎的可怕之處就是它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使牙周組織遭到嚴重的、不可逆的破壞,導致多個牙齒不得不被拔除。牙周炎起病很隱匿,當患者感覺到疼痛時,一般爲時已晚,治療起來費時費力,且效果不佳。與非糖尿病人羣相比,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發生率更高。

                                                           自己查查牙周炎

牙周炎是主要發生在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骨質、牙槽骨的一種慢性疾病,表現爲牙齦紅腫出血、口臭、牙槽骨吸收、牙齒逐漸鬆動或脫落。

專家提醒患者,牙周疾病有一些常見的症狀,當患者自我檢查,發現這些症狀的時候,應儘早就醫,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這些症狀包括:輕微的牙齦出血是早期牙齦炎的指徵,刷牙時刷毛上有血跡,咬食物時食物上有血跡,說明有牙齦炎;照鏡子如果發現有牙齦紅腫,一碰就出血的情況,說明可能也有牙齦炎;牙齒有不同程度的鬆動,牙縫變大,牙根暴露或牙齦紅腫、有膿,說明已發展到牙周炎;有口臭說明可能有牙周炎。

專家特別提醒患者,女性孕前、青少年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應是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進行牙周疾病預防性治療的重點人羣。

                                                               牙周炎的治療

治療牙周炎的目的,在使牙周組織恢復到健康狀態。即牙齦的形態、顏色、附着關係都正常,沒有病性齦袋或牙周袋、牙齒穩固或鬆動度明顯減小、咬合功能協調、沒有明顯的創傷並保持正常的咀嚼功能。

治療原則有以下幾點:

一、考慮病員的全身狀況,調動機體抗病的能力。適當的口服維生素A、C等藥物有助於牙周組織癒合。常用胎盤組織液、蘆薈組織液,或5%VB1,加上等量0.5~1%普魯卡因,在粘膜轉折處注射。每天一次,兩側交替注射,10天休5天。30次爲1療程。

二、要去除局部病因。如潔牙、改正咬合創傷、矯正食物嵌塞等辦法。在炎症期間,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牙齒牙齦,洗後擦乾。再將2%碘甘油塗在牙齦上,或用1%過氧化氫水漱口也可。嚴重者應用抗生素及鎮痛藥物,以控制感染和炎症蔓延。對已形成牙周袋,以至化膿者應反覆沖洗局部、切開引流,並經常換藥處置。

                                                                每天應刷兩次牙

牙周炎的發病原因錯綜複雜,細菌及其產物是引發牙周炎的主因,細菌激發的宿主炎症反應和免疫反應也是造成和影響牙周組織破壞的重要原因。牙周炎的促進因素還包括牙石,食物嵌塞,不良的假牙,遺傳因素,吸菸等。

平時應注意口腔衛生,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次不少於三分鐘,且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避免損傷牙齦;飯後漱口,並及時用牙線去除牙縫中殘留的食物;每半年到牙周專科檢查並潔牙,清除牙石,可有效預防牙周炎。

上一篇:推拿治療亞健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