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慢性病調養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12-10-04

俗話說:“疾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充分說明了“調養”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對於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狀態,常見的慢性病有高血壓、糖尿病、肝病、惡性腫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人羣。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病已經成爲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慢性病患者不僅長期經受病痛的折磨,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慢性病一般病因複雜、病情多樣,需要治療與調養並重,中醫藥對於慢性病的調養具有重要意義

1)辨證論治,遣方靈活。慢性病症狀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適,一天要吃很多種藥物,常聽患者抱怨每天吃藥都吃飽了,哪還吃得下飯?中醫看病是綜合患者的症狀特徵,分析所屬證型,在確定主證的基礎上,辨證施治,還可以根據次要症狀靈活加減,一方多藥,煎湯同服,省去吃很多藥的麻煩。還可以隨着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用藥,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種病,但中藥處方卻不相同,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結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處於不同的階段治療方法有很大差異,又有“肝膽溼熱”、“肝鬱脾虛”等證型的區別。中醫強調個體化治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樣,簡便易行。慢性病病情複雜,往往需要綜合多種治療措施。中醫藥治療手段靈活多樣,如內服、外用、鍼灸、按摩、理療等等,可多種方法並用。如鍼灸治療中風後遺症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婦科疾病外用中藥洗浴方便。像老年人的骨關節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簡便易行,考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醫院看病的麻煩。

3)調理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些慢性病目前找不到明前的病因,如一些功能失調性疾病、亞健康狀態,患者終日有不適症狀,但檢查不出具體疾病。還有些慢性疾病雖然病因明確,但還沒有非常理想的治療措施,或者由於費用很高,患者無法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中醫根據症狀、體徵、舌象、脈象等分析辯證,綜合調理,能夠起到調節臟腑功能,改善臨牀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養生。很多慢性疾病是出於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及行爲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發生與長期大量飲酒、營養過剩、運動過少密切相關。每日吸紙菸25支以上者比不吸菸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掌握養生之道有助於防治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中醫有很多非常寶貴的養生思想,涉及到形體鍛鍊、飲食起居、情志調節等很多方面。在形體鍛鍊方面有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鍛鍊方式,尤其是太極拳已經成爲深受羣衆喜愛的健身方式。藥膳、食療更是中醫藥的特色養生之道,不僅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對很多慢性病還起到了輔助治療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就已經注意到情致與疾病的關係,將五臟分別對應五種情志,肝在志爲怒,心在志爲喜,脾在志爲思,肺在志爲憂,腎在志爲恐。情志過於激烈會引起相應臟器的損傷,如“暴怒傷肝”、“思慮傷脾”。慢性病患者由於長期的病痛折磨,容易發生情志失常,兩者互爲因果,惡性循環。保持和平和樂觀心態,減少不良情緒刺激,能夠防止疾病發生,有助於慢性病的康復,正如<<內經>>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5)重要天然,物美價廉。多數中藥取自天然植物,毒副作用相對較少,甚至很多藥物就是日常食品,如大棗、生薑、枸杞、蓮子、茯苓、薏苡仁、肉桂、花椒等,老百姓可以就地取材,根據不同疾病合理選擇,價格低廉,適合慢性病長期應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