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診斷肺癌

時間: 2011-02-21

肺癌診斷依據:

  1、病史:肺癌早期常無任何不適,診斷較困難,出現明顯症狀及典型體徵時往往已屆中晚期。約80%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能手術的病例很少。

  咳嗽和吐痰爲肺癌的首發症狀,多表現爲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可無痰或伴少量白色泡沫樣痰,也可伴有較多膿痰。咳血或咳血痰、胸痛、發熱、氣促以及聲嘶、吞嚥困難、上腔靜脈綜合徵、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四肢關節腫大疼痛等也均可能成爲首發症,尤其是40歲以上男性,但青少年也不能除外。一些肺外表現即副瘤綜合症是肺癌產生某些激素、抗原、酶等引起的症狀,也可能成爲首發症狀,其主要表現有:(1)神經系統疾患。如腦病、小腦皮質變性、外周神經病變、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等。(2)皮膚和結締組織病。如黑棘皮病:主要表現爲腋窩或肢體曲面增厚及色素沉着。皮膚色素沉着:主要表現爲身體暴露部位、乳頭、嘴脣、頰黏膜、外陰等部位的色素沉着。還有皮肌炎、硬皮病等。(3)自主神經功能亢進:單側胸部或上肢出汗、潮紅,面部潮紅、浮腫等。(4)肺源性骨頭節增生。如杵狀指(趾)、增生性關節病等。(5)血液病疾患。如貧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6)內分泌或代謝改變.如異位甲狀腺素、高鈣血癥、抗利尿素分泌失常的低納血癥、高血糖及異位性腺素導致的男性乳房發育等。(7)腎臟病疾患。腎小球、腎小管病。(8)全身症狀:體重下降、發熱、厭食、力弱、疲乏等中毒表現。副瘤綜合徵常可因腫瘤的治療而消失或得到緩解。

  2、年齡:發病率在40歲以後開始增加,50-60歲上升特顯著,70歲後略有下降。在高發區,發病年齡低於平均年齡10歲。

  3、物理檢查:

  1)全身檢查:包括生命體徵、神志、精神狀態、營養、表情、語言、步態、體位等。少部分有肺外表現,患者可出現癡呆、精神病、器質性腦病,上下肢震顫、行動困難、發音困難、肌無力等體徵,腦轉移瘤可出現相應部位的體徵,晚期患者多出現惡病質。腫瘤壓迫喉返神經可導致聲嘶及進食時嗆咳。腫瘤侵及胸膜、心包引起大量胸水、心包積液時可出現氣急、不能平臥甚至強迫體位。20%-30%患者有發熱表現,其中近1/2甚至爲首發症狀,其發熱原因爲支氣管阻塞或管腔受壓迫後分泌物滯留引起感染髮熱及癌組織變性壞死的代謝產物所致的“癌熱”。早期呼吸脈搏無多變化,晚期由於肺功能差並影響到心臟,導致呼吸脈搏加快,如有縱隔轉移壓迫迷走神經時則可出現心率變慢。

  2)皮膚與淺表淋巴結:皮膚檢查主要看有無色素沉着及皮下有無結節。皮膚色素沉着多由小細胞癌患者出現異位的ACTH或MSH分泌而引起,黑棘皮病也有色素沉着,並伴有皮膚增厚,該症狀多於肺癌發現前或伴肺癌同時出現。皮下結節多爲轉移癌,活檢後可以確診。

  肺癌可轉移到全身任何部位的淋巴結,最常見爲鎖骨上淋巴結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者,多數已發生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轉移,部分病例可出現單側或雙側腋下淋巴結轉移,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則不多見。

  3)頭頸部檢查:面部潮紅是肺外表現之一,多見於小細胞肺癌和支氣管類癌。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徵引起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眼球內陷,眼型變小,額部無汗等。縱隔轉移癌壓迫上腔靜脈、奇靜脈時,則可引起頭頸部浮腫、青紫、眼結膜充血及頸部和胸壁靜脈怒張等上腔靜脈綜合症;壓迫食管時可致吞嚥困難。

  4)胸部檢查:胸部的體徵主要由肺部腫瘤侵及鄰近器官組織引起。中心型肺癌出現體徵和症狀較周圍型者早而且明顯,當葉支氣管或總支氣管堵塞時則易發生胸悶、氣促、哮鳴、肺不張等症狀體徵,兩肺廣泛轉移及大量胸水也是導致氣促、呼吸困難的原因。縱隔受累是晚期肺癌最常見的徵象,如喉返神經受累可出現聲嘶;膈神經受累可致膈肌麻痹;迷走神經受累可致心率減慢;上腔靜脈受累可致上腔靜脈綜合徵。心包或心肌受累可致心包積液、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查體時可發現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房顫、心濁音界擴大、心音低遠、心包摩擦音、吸氣時靜脈怒張等;食管受累可致吞嚥困難,胸膜及胸導管受累可致胸腔積液等。而腫瘤累及胸壁時可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及壓痛;累及臂叢神經時可致上肢疼痛、肌肉萎縮。

  5)腹部檢查:腹部體徵主要是轉移癌引起的,肺癌轉移較爲常見。轉移竈較大時可於右肋下捫及,其對肝臟的損害視其大小、部位而不同,嚴重時可出現巨大包塊、腹水、黃疸等。小細胞癌好發胰腺轉移,出現胰腺炎症狀體徵甚至出現阻塞性黃疸。另外,腎上腺及腹膜後淋巴結轉移也較多見,但臨牀上多無症狀體徵。以上均需做B超、CT進一步確診。

  6)骨檢查:肺源性骨關節增生是副瘤症之一,主要表現爲杵狀指及長骨骨膜炎,臨牀上病骨區可見軟組織腫脹壓痛,以脛腓骨和橈尺骨遠端較明顯。肺癌骨轉移很常見,可產生局部疼痛及壓痛,甚至病理性骨折。骨轉移以髂骨、股骨、肱骨、肋骨多見,脊柱轉移也較常見,壓迫椎骨時可導致阻塞及脊髓壓迫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截癱。

  7)神經系統檢查:主要檢查腦、腦膜、脊髓轉移引起的體徵。約10%肺癌患者有腦轉移,常見的症狀體徵爲顱內壓增高、精神異常及中樞定位症狀,腦膜侵犯症狀與腦轉移相似,脊髓轉移主要是脊髓受壓所產生的定位症狀體徵。另外,肺癌所致的神經系統肺外表現也是檢查的要點。

  對於肺癌的診斷檢查,臨牀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X線檢查

  X線檢查是診斷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過X線檢查可以瞭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線檢查雖尚未能顯現腫塊,但可能看到由於支氣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氣腫、肺不張或病竈鄰近部位的浸潤性病變或肺部炎變。

  2、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肺癌的一個重要措施。通過支氣管鏡可直接窺察支氣管內膜及管腔的病理變化情況。窺見癌腫或癌性浸潤者,可採取組織供病理切片檢查,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以明確診斷和判定組織學類型。

  3、放射性核素檢查

  67Ga-枸櫞酸鹽等放射性藥物對肺癌及其轉移病竈有親和力,靜脈注射後能在癌腫中濃聚,可用於肺癌的定位,顯示癌病的範圍,陽性率可達90%左右。

  4、細胞學檢查

  多數原發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並可判定癌細胞的組織學類型。因此痰細胞學檢查是肺癌普查和診斷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中央型肺癌痰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可達70~90%,周圍型肺癌痰檢的陽性率則僅約50%左右,因此痰細胞學檢查陰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5、剖胸探查術

  肺部腫塊經多種方法檢查和短期試探性治療仍未能明確病變的性質,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況許可,應作剖胸探查術。術中根據病變情況及病理組織檢查結果,給予相應治療。這樣可避免延誤病情致使肺癌病例失去早期治療的時機。

  由於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徵不同,醫學上將肺癌分爲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後者又分爲鱗癌、腺癌、大細胞肺癌等。

  肺癌也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能產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質、但這些癌腫標記物對肺癌的確診尚無應用價值,臨牀醫師對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現血痰以及肺部X線檢查發現性質未明的塊影或炎變的病例,均應高度警惕。肺癌患者應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肺癌晚期轉移與惡化的可能性。

  6. ECT檢查 ECT骨顯像比普通X線片提早3~6個月發現病竈,可以較早地發現骨轉移竈。如病變已達中期骨病竈部脫鈣達其含量的30%~50%以上,X線片與骨顯像都有陽性發現,如病竈部成骨反應靜止,代謝不活躍,則骨顯像爲陰性X線片爲陽性,二者互補,可以提高診斷率。

  7.縱隔鏡檢查 當CT可見氣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組淋巴結腫大時應全麻下行縱隔鏡檢查。在胸骨上凹部做橫切口,鈍性分離頸前軟組織到達氣管前間隙,鈍性遊離出氣管前通道,置入觀察鏡緩慢通過無名動脈之後方,觀察氣管旁、氣管支氣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腫大淋巴結,用特製活檢鉗解剖剝離取得活組織。臨牀資料顯示總的陽性率39%,死亡率約佔0.04%,1.2%發生併發症如氣胸、喉返神經麻痹、出血、發熱等。

上一篇:點點要換牙了
下一篇:肺癌術後併發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