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原因

時間: 2012-02-07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牀症狀和體徵。是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椎、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症狀和體徵。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牀症狀的綜合徵,對頸椎病的認識,還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早年對椎間盤的生理解剖認識不夠。如頸肩及上肢的麻痛、肌肉萎縮、甚至發生四肢癱瘓。有人可表現爲頭暈、猝倒等,是最近20多年來才逐漸得到全面認識的疾病。

    【病因學】

      脊柱頸段 正常人頸段有7個頸椎, 有6個椎間盤, 椎間盤的結構:是軟骨板、髓核、纖維環構成。

    1、軟骨板:是厚約1mm的透明軟骨,連接於椎體與椎間盤之間,軟骨板有許多微孔,是髓核水分、營養物資和代謝產物的通道。

    2、髓核:髓核爲膠凍狀物質,包含軟骨細胞和膠原纖維網結構 ,  髓核含水分約80%,並有豐富的蛋白粘多糖,故具有彈性和膨脹性;隨年齡增長髓核含水分逐漸減少,致椎間盤彈性和膨脹性降低,是椎間盤退行性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3、纖維環由膠原纖維和纖維軟骨組成,研究證實,僅纖維環表層有細小血管供應及竇椎神經支配。故臨牀纖維環破裂疼痛而不易修復.

  頸椎病多發於中老年人,據統計在頸5~6發病者佔70%,其次爲頸6頸4、5及頸7胸1。

  【治療措施】

  對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對於輕型的病例,只要適當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藥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即可減輕症狀,再輔以鍼灸、理療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療效。爲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一般症狀在2周~1月內可以緩解。如果症狀仍明顯,則應進行牽引治療。頸部牽引是頸椎病非手術療法的主要手段,牽引的目的是使頸椎間隙得到拉開,減少突出物所起的壓迫作用。但實際上牽引的作用主要還是使頸部得到休息及解除頸肌的痙攣。

  牽引有坐位牽引及臥位牽引兩種。坐位牽引時,病人坐在橙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作爲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爲一療程。臥牀牽引時病人仰臥於牀上,頭部牀腳擡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角方向牽引,重量爲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爲一療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癒。牽引療程結束,症狀緩解或減輕,仍需應用頸圈固定。

  頸椎病不宜用推拿及手法治療。如需推拿,則手法宜輕柔,切忌進行強力旋轉手法。因爲患者的頸椎不穩定,強力的手法可致頸椎半脫位或脫位甚至造成四肢癱瘓。

  手術治療:如診斷明確,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有脊髓壓迫症者應進行手術。在過去,均做後路椎板切除減壓,但由於減壓作用小療效不佳,故有人從後路切除椎板後拉開脊髓摘除突出物,但牽拉脊髓常使症狀加重,甚至造成不可恢復的截癱。60年代起,開始進行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取得良好的結果。經前路手術不但可以切除突出物,而且使椎體融合後可減少復發,原有的骨贅也會逐步吸收。手術方法是病人仰臥、肩部墊枕、頸左側或右側橫切口於胸鎖乳突肌內側頸動脈與甲狀腺之間直達椎體,用針刺入應切除的椎間盤,並拍牀旁片定位,用骨刀、鑽頭或環鋸將椎間盤及其上下一部分椎體切除,一直要看到後縱韌帶或硬膜,再用咬骨鉗或刮匙將後緣的骨贅儘量清除,然後取髂骨做椎體間植骨,手術後用頸圈或石膏固定,一般需2~3月,手術可於頸叢阻滯或針麻下進行,病人清醒因而不易造成神經根或脊髓損傷。

  ★★★最好的治療措施是★★★:好萬家,是根據頸椎病的病理特徵,總結長期臨牀實踐,採用符合人體頸椎生理曲度設計而成的獨特形狀,更貼合人體頸部,感覺更舒適;在一臺儀器上容納了多種治療方案,更有利針對性和集合性,在同一時間內同步完成多種治療;小巧、便攜、使您能在家中、戶外、工作場所都能享受輕鬆、溫和、高效、愉快的治療過程。每天只需十五分鐘,輕鬆告別頸椎病

引用網址:

上一篇:胃癌化療週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