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配合綜合療法治療股骨頭壞死

時間: 2013-10-28
針刀配合綜合療法治療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它是由於外傷,先天性或繼發性因素(譬如腰腿痛疾病所致的髖關節的應力失衡)等原因造成髖關節及其關節周圍相關軟組織攣縮,解剖結構變異病損,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囊內囊內外生物力學平衡失調,股骨頭內壓力增高,從而導致股骨頭供血系統循環障礙,失去血液營養,缺血壞死,骨質內形成囊性病變,骨小樑斷裂,股骨頭塌陷變形,髖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病人的勞動活動能力及其生活質量,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當今骨科臨牀中常見的疑難病症之一。股骨頭壞死病例逐年增多的原因
1、外傷,如交通事故的增多等;
2、酗酒,過多食用高脂類食物,血脂增高,局部血管脂肪栓塞;
3、濫用激素藥物或長期使用含有激素的食物,據報道,在北方此種原因約佔股骨頭壞死發病率的50%
4、不良生活習慣,各種各樣的不正常的鍛鍊活動方式 ,長時間姿勢扭曲變異,導致腰腿疾病的增多;
5、缺乏對疾病常識的認識,誤診誤治,筆者曾接診治療過一位雙側股骨頭晚期壞死的病人,因爲初期感覺腰臀部及髖部疼痛不適以爲是風溼,類風溼碾轉10多年往返於多家醫院、診所,越治越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股骨頭容易壞死是由其解剖及其生物力學特點所決定的
1、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負重最大,當軀幹的力量下降時,股骨頭和髖關節之間的壓力增加,長期保持這種較大的壓力不但容易造成結構上的損傷,同時由於關節囊周圍的肌肉韌帶強力收縮擠壓,而影響局部血液循環致使股骨頭供血不足。
2、股骨的頭與幹移性部位形成132 度的角,決定了從軀幹來的重力由髖臼通過股骨頭、頸斜行移至股骨幹,其承載的力線不是垂直而呈剪應力,所以股骨頭所承載的生理壓力要比其他關節相應部位都大得多。
  3、活動範圍大,損傷的機會自然較多。
4、血供少,股骨頭血供主要靠囊外動脈環發出的外側支持帶動脈和內側支持帶動脈,血管吻合支量少而且薄弱,當一隻被阻斷而另一隻不能代償,即會造成股骨頭的供血障礙致其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病理演變過程
股骨頭與髖臼構成雙球面形的髖關節。股骨頭與髖臼之間無論是在站立、行走、跑跳,還是攀登中都將受到不同的相互作用的關節壓力,只有在軀體仰臥,下肢放鬆的狀態下,關節壓力才能解除。股骨頭、頸內部結構按生物力學的要求排列,是適合能量變化的結果。據報道:電鏡下觀察,股骨頭軟骨面有排列均勻的細微小孔,內儲滑液,當關節面受力後,釋放滑液,用以營養關節軟骨外層軟骨細胞和潤滑關節,以保持關節運動滑利;另一方面其釋放出的滑液向四周擴散,產生壓滲作用,以承受重力。髖關節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建立在其生物力學所形成的動靜態平衡基礎上的,當某些因素引起這種平衡失調,如髖關節及其與之相鄰的肌肉韌帶的萎縮,硬化,鈣化,骨化,變形變性,腰骶部,下肢疾病都可引起髖關節功能失常,使股骨頭不正常的應力集中,承載量失衡加大,最終導致其超微結構破壞,骨小樑網架斷裂,捲曲,重疊,變性和骨小樑間隙改變及骨架吸收,溶解變性,股骨頭內血管牀遭到擠壓破壞,循環系統受阻與血運阻斷,是股骨頭壞死病理演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股骨頭一旦發生壞死,骨結構破壞,關節疼痛,功能障礙,僵直,行走困難,人體致殘,多年來怎麼有效預防和治療股骨頭壞死,是醫學領域長期研究的一大難題。
治療
自1888年世界上首例報道股骨頭壞死100 餘年來,衆多學者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在股骨頭壞死研究領域裏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治療方法頗多,各有其特點。本文所述爲作者在應用朱氏針刀治療軌跡的基礎上,運用中西醫綜合療法的粗淺體會。該方法具有痛苦小,見效快,療效穩定的特點。治療原則:全身與局部相結合,結構的修復與循環系統的修復相結合,囊內與囊外治療相結合,動與靜相結合,藥物治療與功能鍛鍊相結合。徹底鬆解髖關節及其相關關節攣縮、硬化、變形的韌帶,使關節內外得以恢復正常的生物力學平衡狀態,調節骨內應力,重建血循環增加營養,保持壞死股骨頭內在環境的正常與穩定不受干擾,使髓腔內的細胞增加活力提高成骨誘導能力,促進結構和毛細血管的不斷修復和新骨生長,對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有着極其重要的臨牀意義。一般來講,經過治療後,X光片與治療前相比,硬化帶吸收縮小,囊性變區內有新的骨小樑再生,關節面重建,關節間隙增寬,骨折線模糊再連接等現象,這些都是股骨頭壞死修復的跡象,說明治療有效。
一、針刀治療
以鬆解患側髖關節韌帶,關節囊,與之相鄰或者有互爲影響的韌帶起止點處陽性壓痛點爲重點當針刀達到病變有堅韌感時切開通透鬆解減壓,針刀始終緣肌肉韌帶走行方向縱向切割,疏通鬆解至刀下有鬆動感時出針刀,酌情壓迫止血,常規包紮。針刀施術點可以劇情參照下述部位,1、前側點,腹股溝韌帶中點外下2.5 cm 處;2、前外側點,髂前上棘與大轉子連線的中點稍下方;3、外側點,大轉子上方約2.5cm 處或其周圍陽性疼痛點;4後外側點,髂後上棘與大轉子連線的中外 1/3 交點處;5、恥骨結節內收肌羣起點處;6、髂脛束壓痛點處及髖關節周圍陽性壓痛點處;7、積極處理與之相關的腰骶部及下肢有關病症。
二、藥物治療
1、全身治療以口服中藥爲主,以疏經止痛,通經活絡,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促進血管再生及側支循環形成,促進骨爬行替代及新骨形成爲原則。
2、局部治療,主要是關節內用藥具有安全、直接、速效的特點。選擇對毛細血管前動脈起作用,減少髓內壓力,對疼痛有明顯緩解作用的藥物,關節腔內注射可以改善關節內組織的炎症反應增加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滑功能,調節骨代謝促進壞死骨的吸收,刺激成骨細胞增殖,促進關節軟骨的癒合與再生以及調節鈣磷代謝,增加骨鈣沉澱,促進新骨形成,以達治癒股骨頭壞死的目的。注射藥物可酌選,亞甲藍,骨寧,骨新肽,玻璃酸酶,川芎,天麻等
三、異種組織蛋白介入
此療法實際上是留針和埋針的延續與發展,集穴位封閉,刺血,組織蛋白療法等多種效應於一體的複合治療方法,使用的材料爲可吸收性羊腸線是一種異種組織蛋白,介入病變部位後,可使肌肉合成代謝增高,分解代謝降低,肌蛋白糖類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謝降低,從而提高機體的營養代謝,將其植入病變部位後,可使淋巴細胞致敏,致敏細胞又配合體液中的抗體,巨噬細胞等,反過來破壞軟化,分解,液化羊腸線,使之變爲多肽,氨基酸等,最後被吞噬吸收,同時產生多種淋巴因子,這些抗原刺激物對病變部位產生生物化學刺激,使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症甚至出現全身反應,從而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促進病竈部位血管叢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環得到改善,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營養細胞。這種初爲機械刺激,後爲生物學和化學刺激的複合治療方法,具有速效和延續效應兩種作用,通過經絡滋補氣血,調節機體有關臟腑功能活動趨於平衡,這些刺激融爲一體,同時發揮作用,形成一種複雜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異性刺激衝動,在大腦皮層區建立新的興奮竈,對病竈產生良性誘導,緩解病竈區放電,促進病竈的恢復。
四、髖關節的功能的鍛鍊
在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演變過程中,也就是在“血運恢復期,死骨吸收期,骨代謝期,骨修復期”間,不採取絕對臥牀休息。絕對臥牀可使股骨頭周圍血液循環減慢,不利骨細胞修復加重肌萎縮,髖關節活動功能受,形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所以適宜的髖關節功能鍛鍊在治療股骨頭快死過程中尤爲重要,,鍛鍊時一定要切合實際,行走時儘量扶拐,在不給股骨頭增加承載量的前提下,掌握好科學的鍛鍊方法,遵循主動鍛鍊爲主,被動鍛鍊爲輔,逐漸適應,循序漸進忌操之過急,過於勉強。鍛鍊的動作範圍由小大大,次數,時間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的原則,這樣能促進局部血流量增加,利於壞死恢復,亦能有效的防止局部軟組織粘連和髖關節僵直帶來的嚴重後果。
常用的幾種髖關節功能鍛鍊1、仰臥抱膝貼胸發
2、仰臥膝部下壓法
3、仰臥下肢屈曲內外畫圈法
4、仰臥蹬空騎車法
以上幾種方法有利於髖關節內收肌羣萎縮、髖關節間隙狹窄、外展功能、屈曲功能的恢復。
遼寧省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祕書長 郭萬啓
郵政編碼 117000 遼寧本溪市平山區平山路前進平山區衛生院
電話 13324241536 15604941906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