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了下關於結石的資料種類有很多(是人類的)不過我想陸龜的結石應該是尿路結石和膀胱結石兩種。而結石形成的原因分析大致有三種: 1.環境,自然環境—如地區的差異,氣候條件差異,如炎熱的地區可因體內水分散失多導致尿液濃度升高,水質中鈣質成分的增加使結石更易於形成。而人工飼養環境,大多是飼養時的溫度、溼度。 2.食物,動物蛋白攝入過高使膀胱結石較多。水果、蔬菜草酸鹽類結石增多,多食肉類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結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簡單說就是草酸攝入過多。 3.個體,部分陸龜,(蘇卡達、印度星龜)發生結石的機率遠遠高於其他常見種類的陸龜。 4.人爲,人工飼養環境下過多的礦物質的攝入以及不正確的補鈣方式也是導致陸龜結石的重要原因。
在讓我們分析下結石的形成過程: 尿液過飽和→內核形成(也就是初期結石)→在抑制因素作用下→生長↓→排出(良性)
尿液過飽和→內核形成→在促進物作用下→生長↑↑→聚集→成石(惡性)
結石對龜龜的影響:
a、 堵塞尿路,造成排尿困難;(初期)
b、 進一步堵塞直腸,造成排便困難;(中期)
c、 隨着結石的進一步增大,壓迫內臟,造成內臟功能損害;(中晚期)
d、 嚴重的造成死亡。(晚期)
結石的結構組成:
尿結石主要由無機鹽和有機鹽以及酸組成,大部分爲晶體狀態;如草酸鹽,磷酸鹽,尿酸鹽,胱氨酸等;其次有2.5%的基質,主要來源於尿中的粘蛋白,以及少量的葡萄糖氨基聚糖。
結石成分大致爲草酸鈣52.6%,磷酸鈣20.1%,尿酸鹽13.5%,磷酸鎂銨9.2%,碳酸鹽4.6%。
一般的尿石大致分解爲:核心-愈近結石核心,磷灰石含量愈高,其中尿酸鹽結石的核心,又可分成顆粒型和微晶型;外圍或外層——尿石的結晶多爲混合型,以一種成分爲主,形成該結石的結構特徵。如二水草酸鈣,結石的表面多芝刺,一水草酸鈣,多光滑的小球體,磷灰石較鬆散呈雲層狀,易剝脫,磷酸鎂銨無一定的形態,堆積紊亂,有成層排列的趨勢。尿酸鹽可與一水草酸鹽鈣相互交替構成“年輪”狀同心排列。
如何判斷陸龜有結石的疑似症狀:
a、觀察精神狀態:是否精神狀況有所改變,突然不愛爬動,喜歡睡覺;
b、觀察進食狀況:是否有明顯的食慾下降,食量下降的狀況;
c、 觀察排尿及尿酸情況:排尿是否減少,排尿酸的次數、質量是否下降;
d、觀察排便的次數和狀況:排便是否按時,是否有排便困難的情況發生;
e、 觀察其他異常狀況。
結石的預防我總結以下方法:
1、泡澡:經常泡澡能夠促進陸龜排尿,以減少尿酸在體內存留的時間,減少結石發生的危險;適宜泡澡的溫度爲35°左右(根據氣溫和地域不同可適當調整),如果陸龜長時間沒有排尿或者尿酸,可適當提高泡澡水溫和時間(後來我和養蘇的那個朋友分析,它的蘇每天都很能尿,而尿過的地方幹了都是發白的一片,可能那就尿酸)
2、食物:最好以高纖維的植物性飼料爲主,可以適當少量配合水果、南瓜、胡蘿蔔等植物性食物,不宜餵動物性食物。可以投喂的食物有:油麥菜、蒲公英葉、桑葉、白薯葉等。注意:菠菜由於含有較多的草酸,不宜投喂。如果有條件可以每天餵食金錢草和車前草,金錢草對結石的治療很有幫助,車前草是利尿的。寧可讓龜龜每天尿的滿地也不要它得結石。
3、保證適當的溼度:保證飼養箱內適當的溼度有重要的意義,因爲如果飼養箱內溼度過低,體內水分流失過快,會導致尿液濃度過大,導致結石。 很多養蘇卡達的朋友都會把溼度控制的很低,在30-40左右。其實在非洲蘇卡達到了炎熱的旱季都會挖洞避暑,成年的蘇卡達可以挖80米深的洞穴,而洞穴的溼度往往在80%以上。蘇卡達雖然是沙漠型陸龜,但它們也並不喜歡太低的溼度。
4、足夠的陽光照射。
對於自己的龜龜患上結石的治療,暫無方法。不過目前到是有發燒友自行給龜龜麻醉手術取出結石,但手術後的康復就不得而知了,最後衷心祝願養陸龜的朋友們的龜龜可以健康的成長,以後我會定期的更新關於我在飼養龜龜上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