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之二――糖尿病病人的科學飲食

時間: 2012-01-08

疏肝調氣、六位一體”防治糖尿病——糖尿病的飲食療法

(一)、大量的科研資料證實,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

合理地調整飲食結構使之趨於科學,無疑是治療和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飲食療法。它是最早的糖尿病治療方法,距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概括起來,飲食療法在糖尿病治療中可以發揮以下幾個方面作用:

1、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營養,改善病人的健康狀況,維持標準體重。

2、減輕胰島B細胞負擔,利於控制餐後高血糖。

3、糾正代謝紊亂,使血糖、血脂儘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4、預防和治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

5、防止和延緩心腦血管、腎臟、視網膜、神經系統等出現慢性併發症。

(二)、糖尿病飲食治療中的常見誤區

飲食療法應用於糖尿病治療雖由來已久,但其理論主要來源於醫學知識的推導和醫生個人經驗的總結,並沒有一種可靠、標準的方法來驗證,因此在學派林立、衆說紛紜的飲食療法中,隨着研究認識的深入有許多已被證實是不可取,甚至是錯誤的,茲簡述如下:

1、限制糖類的攝入,主張低糖飲食,主食以蕎麥等所謂低糖食品爲主的觀點。研究證實,長期以這些粗糧爲主雖然短期來看可以降低病人血糖水平,但長期並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而且可以導致病人體質日益衰弱,出現胃腸等消化系統慢性炎症,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

2、單純地重視局部症狀的改善,而忽視對整體病情、防治併發症的影響。如單純主張低糖高蛋白飲食,雖可以短時控制血糖,改善症狀,但長期會加重腎臟負擔,有誘發糖尿病腎病的危險。

3、一味追求療效,強調管理,而忽視病人的個體特徵、需求、心理,最終導致患者順應性差,不能長期堅持,治療失敗。

4、過分強調和依賴藥物治療,對飲食治療不重視,仍然沿襲病前飲食習慣。

(三)、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

1、控制總熱量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首先要做到總熱量的控制,但總熱量的控制決不是簡單的主食的控制,而是包括主食、副食,特別是高熱量副食如肉、蛋、奶在內的所有熱量,其計算方法要綜合考慮病人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因素。其中對熱量需求影響最大的是體重和勞動強度,因此要着重加以考慮。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cm)

當超過實際體重的10%時爲超重,超過20%時爲肥胖,超過40%時爲重度肥胖。實際體重低於標準體重的10%爲體重不足,低於20%爲消瘦。

(2)計算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BMI)=實際體重(kg)/[身高×身高(m2)],體重指數(BMI)在20-24屬於正常範圍;BMI大於24屬於超重;BMI大於27屬於肥胖。

(3)計算總熱量

兒童總熱量計算:1歲兒童需熱量約爲1000Kcal,以後每歲增加100Kcal,如5歲時爲1400Kcal,10歲時爲1900Kcal。

青春期總熱量計算:爲滿足生長髮育需要,女性每日所需的熱量爲2400Kcal,男性爲3000Kcal。

成人總熱量計算按下表進行:

不同體重的勞動強度糖尿病人日需熱量表

勞動強度

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千卡/公斤)

輕體力勞動

20-25

中等體力勞動

重體力勞動

45-50

孕婦、哺乳期婦女、營養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酌情增加10%-20%;60歲以上老人由於體力活動減少日需總熱量可減少20%-30%;長期進行運動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每日總熱量;另外,在計算同時應酌情考慮病人原有生活習慣,以便所制定總熱量既有科學依據又切合實際。

2.合理安排各種營養成份

在總熱量一定的情況下,如何安排各種營養成份所佔比例對糖尿病人來說非常重要。隨着臨牀研究的深入及治療方法的改進,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低糖飲食發展到現在的新認識: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熱比例,增加纖維成份,給予適量蛋白質,減少脂肪及膽固醇、鈉的攝入。

(1)糖(碳水化合物)

糖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每克糖氧化可提供4千卡熱量。正常人體所需熱量65-80%來自食物中的糖。糖也是人體神經組織細胞及某些抗體和激素的重要成分。此外,糖還有抵抗脂肪生酮作用,參與脂肪徹底氧化,防止酮體生成過多,糖代謝供能還能節約蛋白質,有利於組織蛋白的合成。但攝入含糖食物可以引起糖尿病人血糖升高,臨牀實踐證明糖尿病人飲食中應當限制糖類,但不可限制過低,否則病情反而不易控制。一般情況下,糖類在總熱量中所佔比重應不低於50%。對於空腹血糖正常的輕型糖尿病人,高糖(65%-80%)可以改善糖耐量,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於空腹血糖明顯升高(>11.1mmol/L)的較重糖尿病患者,應適當限制糖的攝入,但不能少於200克,並可考慮適當增加纖維的攝入。糖是穀類、塊根類、豆類、堅果類食物的主要成分。另外蔬菜、水果中也含有一部分糖類。如何選擇這些食物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參照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選擇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是指進食含50克糖的該種食物後測得的餐後2小時血糖與進食50克葡萄糖後測得的2小時血糖比值,這一數值反應的是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

不同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GI)值是不同的。首先是食物中含有不同量和不同類型的糖,我們統稱爲碳水化合物,其中有單糖、雙糖、多糖。這些糖的利用和吸收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糖在腸道內消化和吸收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餐後血糖上升值是不同的。

GI值可以指導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物。糖尿病人在選擇食物過程中應注意:

(1)食物類別:食物GI值依食物種類不同而不同(詳見下表);

(2)食物加工方式:食物加工方式也能影響血糖,比如同樣是澱粉,生馬鈴薯GI值較低,煮熟後就比較高;

(3)食物成分和膳食結構:如果說食物中不易消化的成分多,GI值就會降低,如全麥麪包、全穀類早餐要比白麪包和精製穀物GI值低;單獨食用麪條、稀飯時GI值高,若同時與蔬菜食用則會降低許多。需要指出的是,脂肪如肥肉、油、奶油能降低血糖生成指數,但過量食用又會對糖尿病人造成不良影響。

部分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值(%)

大米飯88          糯米飯87                 一般小麥麪條81.6

牛肉麪88.6        黑麥粒50                 全麥粉面包69

依據上表,<55%爲低GI食物,55%-70%爲中GI食物,GI值越低對餐後血糖影響越小,血糖生成指數越低,血糖的生成速度也就越低。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血糖生成指數”來選擇食物,做到科學用餐,以減少進餐對血糖的影響。

第二,需考慮的是食物吸收後血糖達到高峯的時間差異:葡萄糖最快,一般進食0.5小時達到高峯,蔗糖1小時達高峯,澱粉類1.5小時達高峯,蛋白質3小時達高峯。在食物和藥物選擇時應儘量使血糖達高峯時間和降糖藥物作用高峯時間相吻合,以獲得最大降糖效果和防止低血糖。

(2)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對人體的生長髮育、組織細胞更新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同時在糖和脂肪攝入不足時,蛋白質可以在體內氧化分解以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質氧化分解所產生的能量爲4千卡。糖尿病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應根據年齡、性別、生理狀況及勞動強度而定。一般而言,蛋白質應占每日總熱量的10-15%,約爲每千克體重0.8-1.2克。對於嬰兒、青少年、孕婦可適當增加蛋白攝入量;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由於高蛋白飲食可加重腎小球病變的病理生理過程,因此應適當減少蛋白攝入量,具體爲無微量蛋白尿者每日每千克體重應大於1.0-1.2克,有微量蛋白尿者每日每千克體重應小於0.8克,腎功能異常者每日每千克體重應小於0.6克。

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主要有肉類、蛋、奶及豆類,其中動物性蛋白含量豐富,富含必須氨基酸,易消化,利用率高,它是優質蛋白,適於糖尿病人食用。豆類中所含蛋白相對利用率低,不易消化吸收,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大量食用,尤其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更應以優質蛋白爲主。

(3)脂肪

脂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能量來源,平時貯備在脂肪組織中,飢餓時分解加速,供給熱能。同時其還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份,發揮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油類和動物油類。前者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後者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糖尿病人往往同時伴有脂代謝紊亂,而且和糖代謝紊亂相互影響,故而一般主張低脂飲食(脂肪攝入量應小於50克/日,大於100克/日爲高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20-25%,約1.6-2.0g/kg體重。對於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每日脂肪攝入量應更低。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應低於300mg,約相當於一個雞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同時脂肪攝入以不飽和脂肪酸爲主,少攝入飽和脂肪酸,也即以植物油爲主,少攝入動物脂肪。

(4)食物纖維

食物纖維是一種不產熱的多糖,按其理化性質分爲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兩類。非可溶性纖維素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存在於穀類和豆類的種皮及植物的莖葉部;可溶性纖維素有果膠、藻膠、豆膠等,在水果、蔬菜、海帶、豆類中含量豐富。飲食中增加纖維素成分可以改善高血糖,減少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用量。過去我們一直認爲,糖尿病人應當攝入高纖維素飲食,似乎飲食中所含纖維素越高越好,但最新的研究證實補充大量纖維並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對血糖和血脂產生改善作用,反而會影響食物口味,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因此糖尿病人每日只需按一般成人標準攝入25-35克食物纖維即可。我國營養學的建議也在此範圍之內,爲每日30.2克。

(5)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雖然結構簡單,含量也少,但對人體健康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維生素也並不是越多越好。因此,一般情況下,糖尿病人沒有維生素缺乏症狀,能夠正常進食,則沒有必要特意補充維生素,只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就可以了。礦物質在人體生理活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現在有許多新的觀點,認爲糖尿病和體內的一些微量元素缺乏有關,當然這些觀點還有待得到科學證實。因此糖尿病人不建議有意補充這些礦物質,以防有害無益。

3.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爲了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減少血糖波動,糖尿病人進餐應定時定量,一般可分爲三餐,並有主副食及糖、脂肪、蛋白質的合理搭配。由於患者清晨及上午血糖一般較難控制,故三餐可按1/5、2/5、2/5分配。對於注射胰島素者、青少年患者或容易發生低血糖的病人,可以考慮加餐,除早、中、晚三餐外,可於上午、下午及晚上睡前各酌情加餐,其中主餐佔總熱量的70%,加餐佔30%左右。考慮到食物種類對血糖的影響及供能特點,結合人們平時的生活習慣,一般豆奶宜放在早餐,肉類宜放在午餐,晚餐則應以清淡素食爲主。因爲人們白天活動較多,需要熱量較多,晚上活動較少,同時蛋白血糖生成指數較低,故建議按以上方案分配。

總之,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可以概括爲三句話: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粗細糧搭配,肉蛋奶適量,蔬菜餐餐有;每頓八分飽,下頓不飢餓。

4.少喝酒、不吸菸、飲食宜清淡

酒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在糖尿病的飲食中如何對待飲酒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過去的飲食理論中一直認爲飲酒會升高血壓,誘發各種併發症,因此原則上不允許糖尿病人飲酒,可是近年來美國公佈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證實,血壓與飲酒量之間的關係表現爲U型分佈,即少量飲酒血壓升高的危險性最低,完全不飲酒和大量飲酒血壓升高的危險性都會增大。另外,還有資料證實飲酒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預防2型糖尿病,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發生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性。據此糖尿病人每日可少量飲用酒類。至於飲用何種酒,雖有人主張種類並不重要,關鍵在於總量。我們以爲,以飲用少量乾紅、乾白爲首選,其次是白酒,不建議飲用啤酒,因啤酒更易升高血糖。同時飲酒時要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抽菸可以興奮交感神經,使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最終導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人應當禁止吸菸。

再者糖尿病人飲食宜清淡,食鹽攝入量每日6克,最多不超過10克,若已有高血壓、浮腫時則要進一步減少至每日5克以下,以降低糖尿病人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

下一篇:盆腔炎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