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時間: 2012-03-28

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於全球最新最詳實的糖尿病研究與實踐進展,結合許多被國際同行認可與借鑑的中國原創研究結果,對糖尿病防治的一下方面內容進行了更新:1、中國糖尿病患病率;2、中國糖尿病診斷標準;3、糖尿病控制目標;4、高血壓控制目標;5、新型降糖藥物在中國的上市;6、降糖藥物的選擇及高血糖治療流程;7、胰島素起始治療的選擇;8、手術治療糖尿病;9、特殊人羣的血糖控制;10、抗血小板及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療。

重要更新詳述

HbA1c暫未列入診斷標準新版指南沿用了當前糖尿病診斷標準(WHO1999版),暫未將糖化血紅蛋白列入診斷標準,原因在於:1、HbA1c與中國人羣視網膜病變相關的切點尚未明確,ADA提出的診斷切點(6.5%)是否適用於中國人羣有待驗證;2、HbA1c自身存在缺陷(如貧血和種族差異等);3、我國HbA1c資料不足,測定標準化程度不夠,包括測定儀器和測定方法在內的質量控制存在明顯差異;4、我國過早應用HbA1c作爲糖尿病診斷標準,勢必造成高誤診和漏診率。

HbA1c<7.0%爲血糖控制目標血糖控制目標爲HbA1c<6.5%還是<7.0%,學術界對此尚未達成統一意見。6.5%的切點源於流行病學資料,而7%源於循證醫學證據,新指南選擇後者作爲糖尿病控制目標,原因在於:1、與IDF即將頒佈的新指南保持一致;2、多項大型循證醫學研究(如UKPDS\DCCT和Kumamoto等)證明,HbA1c將至7%能顯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發證率,HbA1c進一步降低可能對微血管病變有益,但低血糖甚至死亡風險有所升高;3、三項大型臨牀研究(VADT,ADVANCE和ACCORD)強化降糖組在死亡風險方面存在明顯異質性,從死亡風險考慮應選擇較安全的HbA1c範圍。新版指南同時強調了糖尿病治療需要個體化,尤其在病程早期,對於胰島功能相對較好、無明顯併發症、使用無明顯導致低血糖藥物,以及血糖容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應儘可能將血糖將至正常水平(如HbA1c<6.0%)。

降糖藥物選擇更多、安全性仍是關鍵近年來,包括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相繼在國內上市,爲糖尿病治療提供了新選擇。新版指南納入了國內已經上市的各類降糖藥物,但藥物安全性和費用仍是治療的選擇關鍵因素。對於上市時間長,經過大型臨牀試驗及其他循證醫學證實具有良好安全性且療效好的藥物被置於優先位置。近年來,噻唑烷二酮類(TZD)藥物被觀察到有明確的不良反應(如水腫、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和骨折等),TZD中的羅格列酮已被嚴格限制使用。新版指南同時強調,對於新上市的藥物,需要時間對其進行安全性觀察,以保證糖尿病患者的最大獲益。

治療流程圖言簡意賅、循序漸進近年來,我國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升高,且肥胖或超重者比例不斷上升。一些研究證實了二甲雙胍對體重正常者也有良好療效,因此,新版指南參考了IDF指南,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首推二甲雙胍治療,若無法達標再採取進一步治療措施,但部分患者(如消瘦、有胃腸道反應等因素,不適用二甲雙胍者)也可選擇其他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糖尿病寫入新版指南對於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療效,甚至超越了藥物治療。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這方面手術,新增這一章節旨在強調選擇手術治療時應權衡利弊,嚴格掌握適應證,避免手術擴大化。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如下:1、BMI≥35kg/m2,合併2型糖尿病;2、BMI32~34.9kg/m2,合併2型糖尿病,經口服藥物聯合胰島素治療6個月以上HbA1c≥7%;3、年齡在18~60歲之間;4、2型糖尿病病程≤5年;5、胰島自身免疫抗體測定陰性,C肽水平不低於0.3mg/L;6、無其他腹部手術的禁忌證。

特殊人羣血糖控制目標確定基於NICE-SUGAR研究結果,建議危重患者血糖控制在7.8~10mmol/l。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爲: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爲3.3~5.3mmol/l;餐後1小時血糖≤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6.7mmol/l;HbA1c儘可能控制在6.0%一下。

抗血小板治療一級預防有證可循對於10年心血管風險>10%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常規服用小劑量(75~100mg)阿司匹林;10年心血管風險5%~10%的患者,應考慮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對於10年心血管風險<5%的患者,不建議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