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中國人才有“亞健康”?

時間: 2011-01-26

  寫下這個題目,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做醫學報告,而是要與大家談論一個非常可笑的事實。這事實就是,爲什麼僅在中國纔有所謂“亞健康”概念?全世界除了中國,爲什麼其他任何國家都未行對此進行定義或研究?如果“亞健康”概念是正確的客觀的,爲何只有中國人在這裏進行研究?外國科學家醫學家做什麼去了呢?顯然,這一概念,看似道貌岸然,實爲似是而非,完全混淆視聽,子虛烏有,甚至誤導羣衆,給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且讓我們對“亞健康”這個僞概念進行有趣的探討。

  一、“亞健康”的由來。

  對於誰最早提出“亞健康”概念,現在其實已經是相當地混淆不清了。有的文章說是“前蘇聯學者Breckman教授”提出的,有的說是“是1999年WHO提出的實行預防性健康策略的時候,將疾病與健康之間的過渡狀態稱爲亞健康”而定義的,有的說“我國最早提出亞健康概念的是楊延明”,還有的說“最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憲章裏面首先提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說健康指的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狀態”。而在時間方面,有的說“最早提出的是在上世紀的70年代”,云云。顯然這一概念模糊不堪。

  對於科學術語及其定義所要求的準確性而言,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似是而非的狀況,由此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一概念的真實客觀性。通過網絡對Breckman 教授(professor Breckman/professor Breckman USSR/...)進行搜索,只能找到幾個叫Breckman的人,包括Andy Breckman, David Breckman和Warren Breckman的名人,前兩位爲影視人士,而後者則是歷史系教授,顯然由前蘇聯專家提出這一概念的事實不太可信。對於“亞健康”概念出自世界衛生組織也不大可信,因爲通讀1999年的WHO世界健康報告(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 Making a Difference),雖然提到了人的健康狀態,但卻未定義所謂的“亞健康”,倒是提到了“Neuropsychiatric conditions”(P14)。

  而對於“楊延明”,在網絡上搜索後,只發現“中國市場學會健康產業發展委員會副祕書長楊延明先生”應該是最爲可靠的身份說明,然而對於醫學的一個重要(在中國如此廣泛的被應用於各領域,醫學、保健、研究、藥品生產等等)論述,無論如何,其功績都不能忽視的,不可能對楊先生的報導如此之少。因此,即使是由楊先生提出,也僅是“自定義”的“術語”,是未經實驗證實的,或科學領域承認的。由此可見,這一事實也不太可靠。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說的大概是“80年代由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個大衆醫學類的雜誌社工作時,因寫文章需要而發明的”(可見方舟子與司馬南有關文章)。

  寫到這裏,可以看到所謂“亞健康”是怎樣一個“僞術語”。頂多,只能稱其爲一個自造的用以增加論文的趣味性的詞語,但在中國卻能堂而皇之地登上醫學領域,大張旗鼓,而有商業頭腦的人藉此機遇,大掙保健品市場的錢;而不良醫生醫院,則大搞“亞健康”保健服務,掙得盆滿鉢滿。

  二、“亞健康”的定義。

  按所謂的“亞健康”研究定義,有人定義“亞健康”爲那種“自感不爽,檢查無病”,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亞健康又稱第三狀態、灰色狀態、病前態、亞臨牀期、臨牀前期、潛病期。

  也有人說,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羣中真正健康和患病者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羣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稱之爲“亞健康”狀態。

  還有人說,亞健康狀態是指人們還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種患病的危險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這類人羣普遍存在着“六高一低”傾向,即存在着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負荷(體力和心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有的專家又將其歸納爲“一增三減”:一增是疲勞增加;三減爲: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定義都有,但其“祖師父”都是同一個,即大概都表明了“亞健康”即是處於“健康”與“生病”之間的狀態。有的學者還爲其製造(爲何稱制造?因爲你在英文大詞典上是找不到的)了箇中式英文單詞,名詞爲“subhealth”,形容詞爲“subhealthy”,當然諸如“sub health”、“sub healthy”、“sub-health”、“sub-healthy”也都是意義一致的。

  然而,有個絕對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google(在其他任何搜索引擎上也一樣)上搜索“亞健康”或其英文單詞,幾乎所有結果所指向的超鏈接都是中國大陸的網站,極少部分爲國外網站。然而在這些國外網站上,也只是中國人所寫的關於“亞健康”的論文的收錄,如:Exploration on the Common Characters of Sub-healthy People Based on Clinical Epidemiology(基於臨牀流行病學調查的亞健康人羣一般特徵的探析)(有趣的是,寫下這篇文章的幾個作者幾乎都是中醫專業背景的)論文。在google上搜索“亞健康”英文單詞“subhealth”,結果纔有僅僅的1.6萬條多點,這是絕對是一個有趣的或者奇怪的現象,對於一個“二十一世紀病”,國外的研究怎麼幾乎是空白?看來國外的醫學實在太落後了,或太不關心普羅大衆了!!

  三、“亞健康”的真正危害。

  綜上所述,看來只有中國纔有“亞健康”研究,只有中國人才得“亞健康”“病”。然而,中國人真正受到的困擾甚至危害,絕對不是“亞健康”,而是這一混淆視聽的概念卻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後所產生的一系列嚴重的影響。

  1、遍地開花地開設了所謂“亞健康”研究院、研究所、保健院,大搞“亞健康”保健服務,騙去了無數的國民的血汗錢,而得到無非只是一般人常識都瞭解的診療,或根本無需要、不必要的“診療”。

  2、學校、科研機構、學者研究所謂的“亞健康”,騙去了無數國家科研經費。這些研究成果甚至連國外基本承認都無法得到,而這些經費只能白白地打了水漂。

  3、無良商家渾水摸魚,大肆生產所謂“亞健康”保健品,便宜則數十元,貴則數百上千元,不但大掙黑心錢,還危害人民健康。

  4、混淆視聽,讓中國普羅大衆都“知道”所謂的“亞健康”概念。如今,隨便問一個初中生,都“知道”什麼是“亞健康”,更不用問上班族了。這一混淆的概念,導致嚴重的導向性錯誤。人們要是覺得不舒服了,會認爲僅是“亞健康”而已,而不必去醫治;或覺得稍有點不舒服,就大購保健品,服用保健品,殊不知這些所謂保健品,也未必是真的有效用,勞民傷財。長期下去,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正如鬼神迷信之說一樣,帶活了一條產業鏈:殯葬禮儀、殯葬用品、迷信用品、迷信服務、迷信書刊……。

下一篇:頸椎病推拿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