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調理亞健康

時間: 2011-08-15
在更早時期就有了五行對調控亞健康的完整理論,中醫傳統的五行學說中,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古代哲學認爲宇宙的誕生,正是由這五種元素組成的,中醫學利用這五種元素的特性來形容各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病理的變化;而維持這五大元素的平衡,就是維持健康體質的平;並針對與五行特性相符的人體五臟六腑進行調控,讓全身各個部位保持協調和平衡,恢復人體原有的生命活力,即通過調理人體的亞健康來達到美容的養生目的。 金型人:面色蒼白,氣短懶言,易疲暈眩,腹部有下墜感,經量少,舌質淡,脈細弱。 水型人:肢冷無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夜尿清長,喜暖怕冷,舌嫩淡胖邊齒印,脈緊。 火型人:形體瘦弱,心煩失眠,咽乾口燥,飲不解渴,口渴舌質紅,耳鳴,便祕尿黃。 利用上述方法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比較容易,配單方精油較快。 穴位
1、老年病   注意事項:應延長照射時間、最好邊睡邊照。
2、分泌系統    頸前(天突)、後頸部(大椎)、腹部(氣海)、肘前(曲池)、腕內(內關)、膝下(足三裏)、足心(涌泉)   腹部(中脘)(氣海)、腰部(腎俞)、膝下(足三裏)、足心(涌泉)、內踝部(三陰交)、腕背(外關)   注意事項:晚期糖尿病患者需加照面部。    面喉部(廉泉)、後背(風門)、胸(膻中)、腰(腎俞)、手背(合谷)    腹(氣海)、腰(胰俞)、膝下(足三裏)、手背(合谷)    小腹(中極)、腰(腰俞)、陰部(會陰)
3、呼吸系統    腹(中脘)、腰(氣海俞)、後頸部(大椎)、膝下(足三裏)、足心(涌泉)    前胸(膻中)、後背(肺俞)、腰(腎俞)、膝下(足三裏)  胸(膻中)、背(肺俞)、腹(氣海)、腰(腎俞)、膝下(足三裏)、足心(涌泉)   胸(膻中)、背(肺俞)、腰(腎俞)、足下(涌泉)
4、血液循環系統    胸(膻中)、背(心俞)、手心(內關)、手背(合谷)、足下(涌泉)   ⑶、血管類:    腹(水分)、腰(胃俞)    腹(中脘)、腰(肝俞)、膝下(足三裏)、足下(涌泉)、腳背(衝陽)    腹(中脘)、腰(胃俞)、膝下(足三裏)
6、神經系統疾病   ⑸、消化不良:   ⑹、噁心、嘔吐、吐血:   ⑴、失眠類:   ⑵、心臟類:   ⑷、血液類:
   部位直接照射
5、消化系統疾病    ⑵、神經類:   注意事項:精神病狂燥期應配全藥物。    頭部(百會)(太陽)、足下(涌泉)    頭部(百會)(太陽)、腰(腎俞)、足下(涌泉)    頭部(百會)(太陽)、腰(腎俞)、足下(涌泉) ②、急症出血期暫不照射。    患部、後頸(大椎)
7、泌尿生殖系統    小腹(中極)、腰(膀胱俞)、膝下(陰陵泉)   ⑶、尿類:    小腹(歸來)、下腰(腰俞)、陰部(會陰)、頭(百會)、足心(涌泉)    小腹(中極)、腰(腎俞)、陰部(會陰)、膝下(足三裏)、足心(涌泉)
  腰(腎俞)、腹(氣海)、頭(百會)、後腦(大椎)、膝下(足三裏)、內踝(三陰交)、腕部(神門)、手背(合谷)
9、兒科疾病    小腹(歸來)、腰(腎俞)、陰部(會陰)、膝下(足三裏)、足心(涌泉)    胸(膻中)、腹(歸來)、腰(腎俞)    小腹(歸來)、下腰(腰俞)、陰部(會陰)、膝下(足三裏)    腰(腎俞)、下腰(腰俞)、腹(水分)、膝下(陰陵泉)、內踝(三陰交)    小腹(中極)、腰(膀胱俞)、膝下(足三裏)、內踝(三陰交)
8、婦科疾病    ⑸、白斑、性病:   ⑹、性功能障礙:   ⑺、保胎:   ⑴、風寒、肺部:   ⑵、腹部、胃腸疾病:   ⑶、尿頻、遺尿:   ⑷、夜啼、驚風:   ⑸、脫肛:   ⑹、痄腮、耳病:   ⑺、溼疹、皮炎:
  局部、患部、頭部(百會)
10、眼、耳、鼻、喉科疾病    面部(素s)、腰(腎俞)    ⑴、疔、癤、痛、帶瘡、過敏及皮膚炎症:   ⑵、癬、瘡、溼疣、平疣、白癜風、大泡病:   腹(氣海)、腰(腎俞)、局部、患部
13、口腔疾病    面部(印堂)、腹(氣海)    腹(氣海)、腰(腎俞)、足心(涌泉)、患部    術後癒合、凍、燙、燒、扭傷、血腫、褥瘡、疤痕修復,以上情況,照射部位爲患部直照射。    耳部(聽宮)、腰(腎俞)    面部(水溝)、頸部(廉泉)、後頸(大椎)、腰(腎俞)
11、皮膚系統疾病    ⑶、跟腱炎、足跟痛:   ⑷、肩背炎:   ⑸、頸椎病:   ⑻、股骨頭壞死:   ⑼、疔、瘡、癰、丹毒、腫痛:   ⑽、淋巴類:   ⑾、四肢涼、腿抽筋:   口、牙綜合病症:面部(水溝)、耳部(下關)、腰部(腎俞)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