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一穴療痛經,治痛經中醫單方偏方精集(圖)

時間: 2011-08-14
只此一穴療痛經,治痛經中醫單方偏方精集  

       只此一穴療痛經

      痛經(dysmenorrhea),係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牀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水泉穴

       痛經患者可在雙足跟骨之內側前上部凹陷處“水泉”穴按摩自療。

       【標準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太溪直下方1寸,當跟骨結節之內側前上部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屈肌支持帶、踝管及其內容。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佈。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流向大隱靜脈,向後外方則歸流小隱脈。深筋膜發達,局部增厚,在內踝與舟骨、距骨、跟骨內側面之間形成屈肌支持帶,韌帶和跟骨之間形成隧道似的踝管。管又由韌帶深面的纖維向跟骨面發出間隔,將通過管內的肌腱之間和血管神經束分開。在踝管內,自前向後排列纖維鞘的內容有: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後動靜脈及脛神經、(踇)長屈肌(腱)。脛後動脈和脛神經在未入踝管前,發出跟內側動脈和神經佈於跟骨內側面。

       【特異性】足少陰經之郄穴。

       【功用】清熱益腎,通經活絡。

       【主治病症】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

       【按摩手法】

       以拇指腹側先作向心方向推按,再做順時針方向揉按,手法以局部有酸脹、麻痛感爲宜。每側每次按摩施術5~10分鐘,可手到病除.

治痛經中醫單方偏方精集

      止痛湯

       [藥物]櫻桃葉(鮮、幹品均可)20~30 克,紅糖20~30 克。
       [用法]水煎取液300~500 毫升,加入紅糖熔化,1 次頓服。經前服2次,經後服1 次。

       [療效]此方治療痛經60 例,皆獲良效。

       [病例]謝×,女,21 歲。行經小腹痛年餘。週期尚準,最少、色紫、有血塊,痛甚時,坐臥不安,表情痛苦,鼻尖出汗,四肢發涼,舌淡、苔薄白,脈沉緊。囑用上法,服1 次疼痛即緩,共服3 次獲愈。後隨訪,痛經未復發。

       [來源]石效龍.浙江中醫雜誌1992; (6) ∶ 262

      艾葉紅花飲

       [藥物]生艾葉10 克,紅花5 克。

       [用法]上藥放入杯內,衝入開水300 毫升,蓋上杯蓋,20~30 分鐘後服下。一般在經來前1 天或經值時服2 劑。

       [療效]此方治療痛經有很好效果。

       [來源]沈茂庚.浙江中醫雜誌1984; (3) ∶ 126

      南權湯

       [藥物]南瓜蒂1 枚,紅花5 克,紅糖32 克。

       [用法]前2 味先煎2 次,去渣,加入紅糖熔化,於經前分2 天服用。

       [療效]此方治療痛經有明顯療效。

       [病例] 馮×, 25 歲。痛經7 年,婚後未孕, 18 歲月經初潮,經量少,腰痠,腹脹痛,四肢冷,曾服中西藥罔效。婦科檢查未見異常。予此方服用2 個月經週期,痛經止。3 個月後複診已懷孕。

       [來源]杜佔魁.浙江中醫雜誌1989; (6) ∶ 285

      益母草煎劑

       [藥物] 益母草30 克;枳殼15 克,赤芍12 克,紅糖適量。

       [用法]上藥水煎去渣,衝紅糖服。

       [療效] 此方治療痛經療效滿意。

       [病例] 趙××,女, 20 歲,未婚。自訴17 歲月經初潮後,週期先後不定,經前少腹脹痛,初服止痛片可暫安,但痛經逐月加重。證見少腹疼痛難忍,手不可近,經來量少、色紫黑、有血塊,顏面青晦,舌質紫黯、苔薄白,脈弦緊。證屬寒阻胞宮,血瘀氣阻。服上方2 劑後痛緩解,後以原方去紅糖,繼服10 劑,經隨訪年餘,痛經未復發。

       [來源] 舒中平.四川中醫1985; (1) ∶ 56

      丹蔘煎

       [藥物] 丹蔘、生蒲黃(包煎)各10 克,白檀香6 克,砂仁3 克。

       [用法] 每天1 劑,水煎服。每月行經前3~5 天開始服藥,連服到經淨爲止,爲1 個療程。可隨症加減。

       [療效] 此方治療痛經34 例,服藥1 個療程治癒者18 例,2 個療程治癒古9 例,3 個療程治癒者6 例,無效1 例。

       [病例]王××,女, 19 歲,未婚。月經期腹痛1 年餘,平素體質虛弱。 17 歲月經初潮,3~4 天淨。本次月經適至1 天,血量少、色淡無塊,小腹綿綿冷痛,面色無華,頭暈心悸,舌淡苔白,脈細。治以上方加黃芪、當歸、艾葉各10 克。3 劑經淨痛止。經治2 個療程而愈。

       [來源] 閔捷.四川中醫1985;(5)∶16

      痛經散

       [藥物] 丁香、肉桂、延胡索、木香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末,過100 目篩,和勻貯瓶備用。月經將行或疼痛發作時,用藥末2 克,置膠布上,外貼關元穴,痛甚則加貼雙側三陰交。隔天換藥1 次。每月貼6 天爲1 療程。

       [療效] 此方治療痛經35 例,治癒30 例,好轉5 例。

       [來源] 楊毅芝,江蘇中醫1990: (2) ∶ 36

      化瘀止痛膏

       [藥物]當歸、川芎、桃仁、炒白芍、吳茱萸各100 克,肉桂、細辛、川牛膝各30 克,炙甘草50 克,丹皮20 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過120 目篩,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20 克,加30 度白酒(原白酒加開水稀釋)、少許凡士林調勻,經前3 天敷於臍部,經至敷於關元穴,膠布固定,經淨取下,痛甚者用熱水袋加溫,連敷1~3個月經週期。

       [療效]此方治療痛經80 例,痊癒41 例,好轉39 例。

       [來源] 江明旺.陝西中醫 1991; (12) ∶ 536

       來源:中醫單方偏方精集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6-09
相當數量的未婚女性,每次來月經前往往有下腹陣陣疼痛、腰膝痠軟、全身倦怠乏力等不適感,這就是令人特別苦惱的痛經。經期爲何出現這類症狀?主要是青春期女性的子宮頸比較細長,或未發育完好,經血流經處刺激子宮肌收縮而造成的。 雖然絕大多數女性痛經屬於生理現象,但疼痛常使人坐臥不寧、睡眠不安。美國一位婦產科專家提出的方案可幫你減輕痛苦: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即可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之苦。 鉀鎂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 爲什麼兩種如此普通的食物有這麼大的能耐呢?原來得益於兩種礦物質鉀和鎂(牛奶含鉀多,而蜂蜜乃鎂的“富礦”)。研究表明,鉀對於神經衝動的傳導、血液的凝固過程以及人體所有細胞的機能都極爲重要,它...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6-09
一般來說,女性在行經期間,除感到情帿低落外,亦普遍受到經痛的困擾。經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輕微者會感到下腹沉重,嚴重者會感到下腹劇痛,甚至有暈眩或嘔吐的狀況。若遇上此類情況,必須及早求診,切莫延誤。 ??經痛困擾我們身邊的無數女性朋友,根據網妖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的女性朋友正受着這種由子宮劇烈收縮所形成的毛病所煎熬。在各樣經痛的原因中,〔原發性經痛〕和〔病理性經痛〕是最普遍的2種分類,前者可用自然療法進行自我治療。 〔原發性經痛〕通常發生在13-25歲未生產過的少女身上。經期來臨前,中下腹部位會不斷感到疼痛,嚴重時臀部、股內側、大腿根部及背部會有痛楚的感覺產生。此類經痛大部分原因不明,但用...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6-09
痛經是指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小腹疼痛難忍或腰骶部痠痛不適之常見多發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又稱功能性痛經,中醫稱“經行腹痛”!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瞭,可能是精神緊張,健康狀況減退,子宮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或子宮傾曲使經血瀦留;子宮發育不良,子宮肌肉與纖維組織比例失調等因素所引起。繼發性痛經多由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疾病所致。祖國醫學認爲,是由於氣血不暢,氣滯淤血,胞宮失養。寒凝胞中,溼熱下注,肝腎虛損使經行澀滯,不通則痛。 傳統醫學根據不同症候,素質差異,經期調血止痛以治標,平時辨證求因以治本,使氣順血和,經血流暢,其痛自愈。 1:處方:當歸15克,白芍、牛膝、黨蔘、桂...
第4樓 熱心網友 2013-06-09
注意保暖,做適當的體育運動,不要食用生冷食物。祝你早日康復!
第5樓 熱心網友 2013-06-09
用艾灸小腹。要提前三四天開始,那樣效果更好。現在網上有很多種艾灸工具。我喜歡用大竹筒直接放在小腹上,面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