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成爲新潮

時間: 2011-01-10

     體質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體驗、生存質量,中醫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體質。大家知道中醫治病的精華是辨證施治,重視個體差異,而精華中的精華就是辨體識病、治療和養生,也就是觀察、把握病人的體質,在此基礎上分析疾病、制定治則、因人養生。《黃帝內經》的《靈樞?通天》就認爲“古之善用針艾者,視人五態(五種體質)乃治之,盛則瀉之,虛則補之我們的”。中醫發展史上凡是名留青史的名醫大家,在治療和養生方面也都非常重視病人的體質。比如被中醫界尊爲“醫聖”的西漢人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處處都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智慧閃光,異病同治是因爲體質相同,同病異治是因爲體質不同。

  儘管“體質”一詞是在清代的醫書中才明確出現,但是其精神、思維則滲透、顯現在……經典醫籍、歷代醫案中。

  比如《黃帝內經》的《素問?上古天真論》就詳細描述了男女兩性在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中生理性的體質差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這段話是說,女性發育成熟後有月經,血脈暢通,衝任充盈,按時施泄。女性衰老也是從血液充盛的足陽明經和任脈、衝脈開始,因此女性體質養生要重視養血、和血、活血。男性形體健碩,骨骼粗壯,陽氣偏盛,腎氣用事,其衰老也是從腎氣陽氣開始,因此男性體質養生要重視不傷腎不傷陽。這個思想一直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這就是中國女性都非常熱衷吃當歸、阿膠、大棗之類,中國男性熱衷於補腎壯陽的原因。其實,這並不意味着女的就要吃當歸、阿膠,男的就要吃狗腎、馬鞭之類的,而是注意女的不要傷血擾血,男的不要傷腎傷陽。

  《黃帝內經》的《靈樞?壽夭剛柔》認爲:“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這是說體質與先天稟賦很有關係,體質差異與生俱來,反映在性情、臟腑、形體、寒熱偏性上。

  體質作爲生命現象,包含形、神兩大部分。有形無神是屍體,有神無形是幽靈,形神相合則生命誕生,形神和諧則健康,形神不和則生疾病,形神分離即死亡。肌肉、骨骼、五臟、五官、皮膚、毛髮、血脈等都屬於形,性格、心理、精神、情緒都屬於神。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將體質按形態特徵、性格心態、寒熱適應細分爲木、火、土、金、水五種類型。而《靈樞?通天》按人的性格、心理、精神在生理範圍內的偏陰偏陽,認爲“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比如太陽之人,常現精力旺盛,目光有神,堅定剛毅,或自足傲慢之貌,好說大話,無能而虛擬,動作敏捷,性急自用,主觀、衝動、有野心、有魄力,暴躁易怒,不怕打擊,有進取心,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頂撞。其性格特徵、精神活動總體上是陽氣偏盛。而太陰之人,常現外貌謙虛,內懷疑慮,思前想後,悲觀失望,膽小謹慎,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內省孤獨,情感不外露,不追趕時尚,保守自私,不帶頭行事,反應較爲遲鈍,動作較爲緩慢,沉默少言。其性格特徵、精神活動總體上是陰氣偏盛。

  從臨牀觀察來看,上述內容在今天還是很符合臨牀實際的。在診療疾病的時候,人的體質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治療依據,尤其是體質中神的特徵,對治療影響非常大。神作爲體質的組成之一,對於疾病診斷、治療都極爲重要,尤其現代人的疾病都存在神失調的因素,有時神失調甚至是關鍵因素。

  其實,養生治病無非是在伺候、耕耘、調節健康和疾病的土壤——體質,和種莊稼很像,不能只盯着地面上的莊稼、花草、樹木,更要重視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