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有時 睡眠養生

時間: 2011-05-21

睡眠障礙損害健康

    人的一生至少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它是人們勞作之後的主要休息方式。近年,國內外許多醫學心理學專家們提醒大家,臨牀上很多病症都與睡眠質量差有關,應把睡眠好壞納入衡量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標準。有關臨牀資料統計表明:在我國,至少有35%的人失眠,17%的人失眠症狀相當嚴重,而睡眠侷限在“淺睡眠”的人的比例則高達77.3%。有媒體報道,上海市約有40%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其中,婦女的人數是男性的1.5倍。40歲至60歲的中老年人佔到四分之三。連兒童也沒有逃脫睡眠障礙的黑手,有高達46.7%的兒童有夢囈、磨牙、鼾症、夢魘、夜驚、遺尿、夢遊等症狀。
    現代科學提示,睡眠是大腦皮層發生廣泛抑制的一種複雜的生理現象。睡眠時伴有呼吸、心跳、血壓、肌張力、基礎代謝率、內分泌激素和多種神經肽與介質的改變,使身體各組織、器官處於休息恢復狀態,以消除疲勞。若夜寐不寧、夢魂縈繞、整夜難能閤眼,常“夜半三更盼天明”,天長日久,則有損健康,導致病魔纏身、壽命減短。據中國睡眠研究會推出的《睡出健康來》一書介紹:不良睡眠除了誘發精神錯亂之外,還與感冒、抑鬱症、糖尿病、肥胖、中風、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生有關。因此,明代養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就強調:“夜臥早起,以合養生之道。”    最新研究發現,人體長期睡眠不足或處於緊張狀態,會使神經――內分泌的應激調控系統被激活並逐漸衰竭而發生調節紊亂。病理解剖發現,長期睡眠不良者的血管硬化明顯,口徑變窄,嚴重影響供血而使一些器官的功能發生障礙,機體的各類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白細胞數量減少,免疫功能明顯降低,從而對健康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還有研究顯示,一個人如果連續兩個晚上不睡覺,他的血壓會升高;如果每晚只睡4小時,其胰島素的分泌量會減少;連續如此一週就足以使健康人出現糖尿病前驅症狀。睡眠時間不足還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造成肥胖。英國科學家發現,徹夜不眠會大大增加發生胃腸道潰瘍的可能性,這是由於在睡眠過程中,某種具有幫助調節胃腸道功能的蛋白質最爲活躍。他們的另一項研究證實,有過一次心臟病發作的人和沒有心臟病病史的人相比,有更高比例的人長時間工作,每晚睡眠時間也少於5小時。其結論是: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人患心臟病的機會比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下的人要高出2倍,一週內就算只有2夜平均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會比正常人高2~3倍。
    因此,要提倡健康睡眠。中國睡眠研究會指出,提倡健康睡眠必須注意睡眠衛生,包括不在牀上消磨時間,不強迫自己睡覺,避免睡前進行體育活動、喝咖啡或濃茶,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牀,睡前不吃太多食物,不長時間午睡等。睡眠養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中醫認爲,睡眠在養生中的作用在於“調神”。爲什麼睡眠能調神益壽呢?古人是這樣解釋的:“神有事,亦則有休”;人能安寐,“靜則神藏”,則可致壽,反之,失之安寐,“躁則消亡”,就有損年命。據有關文獻報道,人可以在一個月或更長時間不吃飯而不死,但10~14天不睡眠就要死亡,可見睡眠在生命活動中是何等重要。無怪乎我國古代養生家曾將睡眠養生法喻之爲益壽延年之“仙方”――“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正道出了此間真諦。
   
    那麼,怎樣才能睡出健康長壽,什麼樣的睡眠才合乎於養生之道呢?

    入寐之法 首在清心    《老老恆言》說:若求安寐之法,“大抵以清心爲要。”宋・邵康節《能寐吟》指出:“行於無事則能寐”;姚止庵在《內經》註釋中謂:“蓋心無所慕,則情無所鍾,坦然而臥,帖然而安矣。”故古人一貫強調睡眠應“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何以清心?大要有以下二點:
    (1)清心之法,可“操”可“縱”  《老老恆言》解釋說:“操者,如貫想頭頂,默數鼻息,返觀丹田之類,使心有所着,乃不紛馳,庶可獲寐;縱者,任其心遊思於杳渺無朕之區,亦可漸入朦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則寐愈難。蓋醒與寐交界關頭,斷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則心之或操或縱,皆通睡鄉之路。”除此法外,對因虛而失眠者,睡前於榻上配合“臥式內養功,”以清心、澄神,更爲合宜。
    (2)以動求靜,亦可清心
《紫巖隱書》雲:“每夜入睡時,繞室行千步,始就枕……蓋行則身勞,勞則思息,動極而返於靜,亦有其理。”並進一步指出:“行千步是以動求靜。”中醫認爲,睡前散步,或練太極養、形意拳、行步功等皆能祛實邪,對實證失眠者有良益。

    睡不厭m
覺不厭舒
    “立如鬆,坐如鐘,臥如弓。”這是前人對人們在立、坐、臥時形體姿式的科學要求。而古人對睡臥的姿式則尤有考究。
    《千金要方》記載,孔子非常注重睡眠養生,說“孔子不屍臥(睡眠時不象殭屍那樣挺得筆直)……睡不厭m,覺不厭舒。”《壽世仙丹》則更一步地說明:“m者,曲膝m腹,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並強調要“睡則必側。”    宋・陳希夷《安睡訣》還介紹了一則“五龍盤珠法”的科學睡眠姿式。要求是:東首而寢,側身而臥,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頭,一手直摩腹臍(或伸入兩股間),上面腿伸,下面腿縮(一般屈至120度)。這種睡眠姿勢的要領在於m曲、放鬆、側身而臥。認爲只有如此,才能舒展脾胃,開潤心肺,使形體安泰,心安氣和,氣息調勻,呼吸歸根,從而達到迅速入眠之目的。現代醫學認爲,符合生理要求的睡眠姿式是以右側臥爲佳。因爲心臟位於左側,右側臥可避免壓迫心臟,又利於胃腸蠕動排空,有助消化,因而能睡得安穩、舒適、自然。而仰臥、伏臥、左側臥,皆不足取。


    睡眠養生 務在調神
    中醫心理攝生的理論認爲,神以形爲物質基礎;神形統一,形與神俱,而同臻壽分;神形之中,神爲主導。故睡眠養生應以調神、養神、御神爲要務。具體說來,應注意以下五點:    (1)四時起居有序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十分重視睡眠在調神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人們起居有時。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以使志生;夏三月,此爲蕃莠……晚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定;冬三月,此爲封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這是四時起臥的一般規律與要求。在《太上老君養生訣》中對人的起居要求是“早起勿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還應提及的是,老年人每天最好有1~2小時的午睡。古代養生家有“睡好子午覺”之說,即時辰中夜半子時和白天的午時要保證優質睡眠。特別是老年人具有“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着”的情況者,可用適當午睡的辦法幫助解決。不少老人習慣於起早活動,上午學習閒談或做些家務,到了午間,常會感到精力、體力不支。所以,老年人在活動了一上午之後,美美地睡個午覺,自然會有利於精力和體力的恢復,不僅如此,午睡還可減少高血壓腦液血發病的機會。按時就寢和起牀,是起居有常的要求之一。故《壽世保元》說:“坐臥順時,勿令身怠,可以延年。”
    (2)掌握時間規律
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每日以多長爲宜,中醫籍尚未見定論。現代醫學認爲,老年人由於腦力勞動與體力活動減少,新陳代謝降低,以及大腦皮質神經細胞進行性變性,對睡眠的生理需要也相應減少。據國外研究資料,老年人每日總睡眠時間一般只要5~6小時就已足夠,大多數健康老年人的睡眠時間也可達7小時以上,而主要是睡眠質量的改變。即其眼快動相睡眠(REM)縮短或減少,REM佔睡眠總時間的百分比,由壯年期的18.9%~22%下降至13.5%~15%;非眼快動相睡眠(NREM)中的思睡、淺睡、中睡和深睡四期隨着增齡而變淺,即思睡期延長而深睡期往往缺乏。再因老年人常存在某些影響睡眠的軀體因素,例如前列腺肥大所致排尿困難或腦動脈硬化所致腦供血不足等,更可加重入睡困難,睡中多次醒轉以及早醒等睡眠障礙。人類在睡眠中身體的一切生命機能減慢,有利於機體進入休息、恢復和重新積累能量的狀態。若長期睡眠不足,必然導致身體的衰竭。因此,近年來有些學者主張老年人睡眠時間一般隨年齡增長應該延長:60~70歲平均每天睡8小時左右,70~90歲平均每天睡9小時左右爲宜。一般地說,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應因人而宜,要積極排除影響睡眠的一切不良因素,不必拘泥於多少時間,睡意朦朧就衾枕,覺醒即起莫戀牀。也不可一味貪睡,“多睡則自體軟弱,老氣昏惰,”傷氣損神,亦當戒之。
    (3)臥室環境適宜
唐代著名養生家司馬承禎在《天隱子養生書》中對居室環境的要求是:“非華堂邃宇,重P廣榻之謂也。在乎……東首而寢,陰陽適中,明暗相半。屋勿高,高則陽盛而明多;屋勿卑,卑則陰盛而暗多。故明多則傷魄,暗多則傷魂。人之魂陽而魄陰,苟傷明暗,則疾病生焉”。他還說:“吾所居室四邊皆窗戶,遇風即闔,風息即開。……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也就是說,臥室光線要暗一點,空氣要流通而暖和,最好開窗睡覺,保持“空氣通窗牖” 的良好居室環境,以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既有利於怡神安處,又是重要的養生長壽法之一。同時,睡眠還應順應季節、外環境來自我調整睡臥方向,孫思邈說:“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頭勿北臥,及牆北亦勿安牀。”尚須注意的是:睡臥勿近爐火、燈光,故《千金要方》雲:“臥訖勿留燈燭,令魂魄及六神不安,”並告誡人們:“暮無燃燭行房,暮常護氣,”以保養精、氣、神,有益於養生延年。
    (4)防止依賴藥物
許多老年人,爲了保證睡眠時間,往往求助於醫師或自購安眠藥長期服用。由於長期服用安眠藥或安定劑而形成藥物的依賴性,有的人還會因藥物成癮而損害健康。因此,藥物治療時宜作耐心的心理治療並交替應用小劑量抗焦慮劑爲合適。鎮靜催眠藥有很多種,而下列2種非處方藥配合使用則能消除焦慮、緊張、慢性疲勞或某些疾病所引起的煩躁、神經衰弱、思慮過度、失眠等。(1)氯美扎酮:又名芬那露。適用於治療焦慮和精神緊張,慢性疲勞以及煩躁失眠等。催眠:0.4克,睡前半小時服。(2)谷維素:適用於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改善精神神經失調症狀等。用法:每次10~20毫克,每天3次,可連續服用3個月。此藥無明顯不良反應。    在臨牀上,西藥由於其習慣依賴性和諸多副作用,因而,採取中醫藥治療就顯得尤有價值。應用中藥的效果,在於正確地把握辨證施治。故老年人應在醫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服用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如養血安神片、棗仁安神顆粒、腦樂靜、柏子養心丸等等),切忌懵無所擇地自行用藥。    睡眠養生要重視睡眠的心理因素,濫用藥物無益於健康,故東坡詩曰:“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壽親養老新書》亦有四句“神授”偈雲:“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這些都是說:只要清心調神,自然睡得安寧。
    (5)注意睡眠衛生
首先要注意飲食的節養。中醫認爲,“胃不和則臥不安。”故《千金要方》雲:“……人之當食,須去煩惱,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則令人神驚,夜夢飛物;”又說:“……夜勿過醉飽,食物精思,爲勞苦事,有損餘,虛損人;”也就是說,要把“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晦無大醉,”當作睡眠養生的座右銘。睡前勿飲濃茶,“不可頻嘗無別意,只愁睡少夢君稀;”睡時“勿歌、”“勿大語,”消除憂慮、惱怒等不良情緒;臥具、被褥宜柔軟、舒適;如果睡前喝杯牛奶,再用溫水泡泡腳,您將會感受到“睡前洗腳真一快,倒牀不復聞鐘鼓”的愜意,這樣會更有助於入眠。
    總之,養靜爲攝生首務,安寐爲調神要道,得謹養將息之法,殊可以延年。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