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治療的八大誤區

時間: 2013-12-02

降 壓 治 療的 八 大 誤 區

目前,我國高血壓病人約2億;然而,患病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有效控制率更低。降壓治療中常見以下誤區:

一.害怕吃藥多見於年輕人和老年人。部分年輕人得了高血壓病,卻堅持不吃藥。理由是:‘吃上降壓藥就離不開了;這一輩子還早着呢,別年紀輕輕成了藥罐子,先不吃藥’。有人誤以爲,老年人血壓增高時生理現象,是藥三分毒,不吃爲好。有的老人戴上老花眼鏡反覆看藥品說明書上藥物的毒副作用,越看越不敢吃。其實,確診了高血壓病,如果是輕型、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藥物療法;如果血壓不降,或降壓不明顯,就應該用藥。中型、中危以上者,應及時選用降壓藥物。因爲長期高血壓會損害心腦腎等靶器官;有效地控制血壓,能儘量減少靶器官的損害。年輕人來日方長,對高血壓不能聽之任之,應該實時治療。不論你任何年齡,高血壓診斷標準是一樣的。老年人高血壓多,但那是病理而不是生理現象。老年人因爲多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具有更多的風險。藥有作用就有副作用,這是辯證法;臨牀用藥就是充分發揮其作用,儘量避免其毒副作用。國藥準字號的藥,遵從醫囑服用一般都是安全的。至於藥品說明書,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它是應該說明的。甚至說明越多,標誌着這一藥品越成熟。不能因爲它說明詳細,你反而不敢吃藥了。

二.跟感覺走頭痛頭暈就吃藥,沒感覺就不吃藥,也不測血壓,完全跟着感覺走。其實,高血壓病人感覺的症狀輕重與血壓高低程度不一定一致,有些病人血壓很高,卻沒有症狀;相反,有些病人血壓僅輕度升高,症狀卻很明顯。因爲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一樣。因此,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往往是錯誤的,也容易延誤治療。正確的做法是定期測量血壓,依據血壓來調整降壓藥。

三.吃吃停停 血壓高就吃,不高了就停;過幾天又高再吃,血壓降下來再停。或者有症狀就吃,沒症狀就停。吃吃停停會導致血壓波動。血壓忽高忽低,難以穩定;也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高血壓說終身性疾病,基本上需要終生吃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也需要穩定一段時間,可減量或換用作用緩和、副作用小的中成藥維持,但完全停藥須慎重。

四.追風吃藥有人比着吃降壓藥,別的高血壓病人吃卡託普利有效,我是高血壓、老慢支也吃,結果咳嗽加重。別人吃倍他樂克有效,我是哮喘、心動過緩也吃,結果導致哮喘發作,心率嚴重緩慢。更有人聽信廣播、電視的誇大宣傳,買保健品,降壓表、降壓帽、降壓帶、降壓儀,......,不一而足。殊不知降壓治療需要個體化,即針對不同病人採用不同藥物,血壓水平、危險因素、伴發疾病不一樣,用藥也不一樣,誇大其詞的廣告宣傳更不可信,因此,追風吃藥顯然是錯誤的。

五.換來換去病人不遵從醫囑,服藥後短期內降壓效果不佳,或略有不適,就自作主張換降壓藥;也有醫生急於見到降壓效果,短時間內把降壓藥換來換去.結果血壓在較長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溫和的降壓藥服用之後到理想平穩地控制血壓,一般需要1周左右,因此,在此時間內不要換藥。

六.時間不對早晨清醒之後,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動脈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有人在短時間內能迅速升高10~40毫米汞柱。多數人上午血壓到達一個高峯,容易出現腦出血;也容易發生心肌梗塞,而且據西班牙最近公佈的研究成果稱,上午心臟病發作,心肌受損率增加21%。午間血壓降低,有人下午血壓有個小高峯,夜間出現低谷。按照傳統每天3次服短效降壓藥,多數病人習慣於晨練後或早飯後吃第一次藥,難以控制上午的血壓高峯;中午吃藥後午後的血壓降得更低;尤其是晚間吃藥,夜間容易加重血壓的低谷,造成腦血栓。目前多數醫生主張選用緩釋降壓藥,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吃降壓藥。既能有效控制上午的血壓高峯,又能平穩地降壓,避免可能出現的意外。當然,服降壓藥時間也應個體化。

七.迅速降壓降壓心切,要求短時間內降到理想水平,有時有害無益。尤其收縮壓在180毫米汞柱以上的病人,由於長期適應了血壓高的狀態,短時間內迅速降壓,反而給病人帶來更多的不適,甚至器官嚴重供血不足,造成心腦血管意外。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用,平穩降壓,不可操之過急。降壓藥起作用,要有一個過程,期待理想的降壓效果,需要有些耐心。

八.誤解標準多數人認爲,高血壓病人血壓降到140/90毫米汞柱就達標了。140/90毫米汞柱不是血壓的正常值,而是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與血壓<110/75mmHg比較,血壓140/90mmHg,心血管發病危險就會增加2倍。把降壓目標值定爲140/90mmHg,無疑是一個誤解。《中國高血壓防指南》(2005年)建議,普通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嚴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腎病病人的血壓應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縮壓降至150 mmHg以下,如能耐受,還可以進一步降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