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的日常護理

時間: 2012-10-03
 

我的綜述,呵呵,節選一些,看看哦,也許對你有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日常護理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種致病因子的經常反覆侵襲而發生的持續性慢性炎症性病變。慢性胃炎這一病名雖然早在270 多年前就被提出,但致其聲名大噪則是在上個世紀70 年代初,臨牀使用纖維胃鏡檢查之後。實際上幾乎一半的人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只有一些人發展成具有臨牀症狀的胃病。

   我國慢性胃炎患者約佔門診胃鏡檢查患者的80%~90%,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治療時間緩慢,目前尚缺乏完全治癒的有效方法。許多慢性胃炎患者不注意日常護理,從而導致慢性胃炎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如何在臨牀更好的護理慢性胃炎患者以及指導他們如何進行日常護理是目前亟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        慢性胃炎的病因

   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常見的有: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如烈酒、濃茶、咖啡、吸菸、頭痛粉、阿司匹林、激素等; 粗糙、過冷、過熱食物;患有鼻炎、咽炎時吞食某些細菌和毒素;生活無規律、工作學習壓力大而又不注意勞逸結合。

   近年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H pylori)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從淺表性胃炎發展到萎縮性胃炎的過程中常伴有腸上皮化生, 且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2        分類

    目前對慢性胃炎的命名和分類尚缺乏統一的認識。1982年根據重慶全國慢性胃炎會議擬定的分類原則,實際是根據胃鏡及活組織檢查結果分爲慢性淺表性、慢性萎縮性和慢性肥厚性胃炎三型。1973 年Strickland 等根據萎縮性胃炎發生的主要部位並結合免疫學檢查結果將慢性萎縮性胃炎再分爲胃體胃炎(A 型胃炎) 和胃竇胃類(B 型胃炎) 。慢性胃炎發展可以通過臨牀症狀,內窺鏡檢查,和通過對粘膜活組織的病理學檢查來進行分類。

   目前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病變的部位分爲慢性胃竇炎(B 型) 和慢性胃體炎(A 型) ,此分類簡單、實用並能反映其病因。

3   臨牀表現

3.1  症狀

   慢性胃炎起病緩慢、病程長, 其症狀與病理改變的相關性較差,大多數有慢性幽門螺桿菌感染或組織學胃炎者並無明顯症狀。部分有消化不良症狀,包括無規律性上腹疼痛、腹脹、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等,往往於進餐後加重。這些症狀爲非特異性,不能據此診斷。有人認爲這些症狀系由慢性胃炎伴有胃輕癱所引起,屬功能性消化不良。膽汁返流引起的慢性胃炎,可表現爲進食後出現上腹持續性疼痛、嘔吐味苦含膽汁的胃內容物。胃體胃炎和胃竇胃炎可有不同的臨牀特點: 胃體胃炎消化道症狀較少, 可有貧血, 我國多爲缺鐵性貧血, 極少數爲惡性貧血, 後者可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症狀;胃竇胃炎有明顯的消化性潰瘍樣上腹疼痛或壓痛、腹脹、打嗝、泛酸,並可反覆發作,甚至發生出血,而出現嘔血和黑便。

3.2 體徵

   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體徵, 有時可有上腹部輕度壓痛。像慢性胃炎造成的胃粘膜持續性的損害可能會影響生長激素釋放肽的釋放,可導致了機體對於食物的攝取,可導致消瘦,嚴重者可有舌炎、貧血、營養不良等。伴惡性貧血者可出現脊髓後索及側索變性, 表現爲肢體無力、深感覺減退或消失、共濟失調、錐體束徵陽性等。

4 護理

4.1 飲食護理 

4.1.1 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對於慢性胃炎病人來說, “三分治七分養”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在飲食方面。飲食調養主要指飲食有節、定時定量、搭配合理、科學進餐。若飲食過量, 或暴飲暴食,勢必加重腸胃負擔, 在慢性胃粘膜炎性變化的基礎上, 胃的功能更易受到損害, 使病情加重。另外, 患者應養成“早餐宜好、中餐宜飽、晚餐宜少”的進餐習慣, 克服“早餐少、中餐草、晚餐好”的飲食方式。

  飲食護理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病變的刺激,又可供給營養,有利於炎症的修復和癒合。做到定時進餐,吃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軟食,避免吃堅硬、生冷、粗糙、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竹筍、海帶、老菜幫等。定時定量進餐,這樣可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4.1.2 常吃護胃食物

   如牛奶、豆漿、雞蛋、小米紅棗粥、大米山藥粥、扁豆粳米粥、軟米飯、薄面片、細麪條、豆腐、嫩菜葉等,上述食物均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日常飲食可經常調劑食用。臨牀研究證明運用生薑治療慢性胃炎確有良效,但生薑亦不可多服濫服。同時蜂蜜也具有治療慢性胃炎、膽囊炎的功能

4.1.3 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如家禽、乳類、魚蝦、肉類、豆製品、綠葉蔬菜及水果,以增加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這樣既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又有利於胃黏膜病變的修復。

4.1.4 細嚼慢嚥

   細嚼慢嚥能充分發揮牙齒的機械作用和唾液分解澱粉、滑潤食團的作用,從而減輕胃的負擔。反之,狼吞虎嚥,大塊硬塊及粗糙纖維的食物入胃,不僅直接增加胃的負擔,而且還能刺激病竈處,導致胃病復發,增加病人病苦。

4.1.5 切忌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不僅增加胃部負擔,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如原有潰瘍病,甚至可導致胃出血或胃穿孔。因此,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每餐以八成飽爲宜。

4.1.6 避免吃過冷、過熱、過甜、過鹹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不僅不易消化與吸收,而且會促進胃酸分泌增多,並直接刺激炎性病竈;過熱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擴張,容易誘發出血或病變處糜爛;過甜食物也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過鹹食物也可損傷胃黏膜,不利於胃炎病人的康復。此外,根據病情及自覺症狀,儘量少吃或忌食刺激性強的食物,如尖辣椒、胡椒、芥末、大蒜。同時要避免吃易引起腹脹的食物,如紅薯、洋蔥、南瓜等。

4.1.7 注意營養平衡

     日常食譜除忌食的之外,宜寬不宜窄,食物的種類儘可能吃得雜些,葷素搭配,稀稠結合,不要偏食,以保證各種營養素攝入,滿足機體需要。主食方面應細糧、雜糧混合吃,粗雜糧如小米、玉米、小豆、標準粉、標準米等,這些粗雜糧比精米、精面所含營養成分更全面,在日常生活中可適當多吃些。另外,粗雜糧含食物纖維多,具有清理腸胃、通便排毒的功用。

4.1.8 科學烹調

     烹調食物時,可將食物切碎、切細、烹爛。可選用煮、蒸、燴、燉、汆、燜等烹調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溜、涼拌等方法加工食物。

4.1.9 對症調理飲食

     如病人胃酸過少,可經常吃些酸味食物,如酸牛奶、醋烹菜餚、酸湯麪條,以及酸味水果例如山楂、草莓、蘋果、桔子、獼猴桃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促進食慾;如病人胃酸過多,則應忌食容易產酸的食物,如蔗糖、甜糕點、紅薯,以及促進胃液分泌增多的濃茶、濃咖啡、濃肉湯、酒類等。爲中和胃酸可常吃一些鹼性食物如蘇打餅乾、烤饅頭幹、煮粥時放些鹼等措施。如病人伴有貧血、應多吃含鐵質豐富的動物肝、腎、瘦肉、動物血、黑木耳,芝麻醬、大棗、黑豆等。

4.1.10 忌菸戒酒、少食鹽漬、煙燻及不新鮮食物

     流行病學資料分析,每日吸菸20 支以上的人,有40%左右的人患慢性胃炎;每日吸菸10支以上的人,20%左右的人患胃潰瘍。飲酒尤其是烈性白酒對胃黏膜的損傷比吸菸更大,長期每日飲烈性酒100g 以上的人,絕大多數人會發生各種胃病,因此,爲了保護好你的胃應忌菸戒酒.

4.1.11 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許多藥物有刺激胃腸道的副作用,如非甾體類消炎藥,消炎痛、炎痛喜康、某些抗生素、制黴菌素等,應避免使用。其他許多西藥及部分中藥也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刺激作用,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尤其要注意許多抗感冒西藥對胃刺激較大,故建議慢性胃炎患者感冒時要儘量服用中成藥物。

4. 2 對症護理

4.2.1對症給藥

     胃痛者及時給服解痙劑如巔茄片、阿托品等(禁忌症除外) ,消化不良的服助消化藥,如酵母片、多酶片等, 貧血的及時給補鐵劑或注射VB12 ,胃酸多的給服制酸劑,胃酸低而致胃內細菌繁殖者可短期服用抗菌素如黃連素、氟哌酸等,同時給予調節中樞神經的藥物如谷維素、安定等,藥物的劑量嚴格遵醫囑、監督病人及時停服消炎藥。

4.2.2實施心理護理 

     由於患病的影響,飲食量減少、身體消瘦、心情苦悶、情緒低落、悲觀失望,這種精神狀態又促使病情加重,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必須找出病因,加以根治,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注意避免情志刺激,消除病人的抑慮,惱怒,保持心情舒暢;注意身心休息,避免勞累過度。

4.2.3保健療法 

    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每天堅持練內養功、打太極拳、自我保健按柔腹部,以促進消化功能恢復,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進食之前防止情緒緊張、憂慮、憤怒和抑鬱的發生,也不可在過度勞累時進食。病人生活環境應安靜。

    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急性發作時應注意適當休息,待病情好轉後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如有嘔吐現象,病人情緒要穩定,不要着急。並隨時清除病人嘔吐物,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注意觀察嘔吐物內有無血液。假如嘔吐頻繁或嘔吐物中有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