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分爲7類

時間: 2011-08-31

1. 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在臨牀上屬常見病、多發病,多數患者發病是由於頸椎強迫姿勢過久,如長期低頭 寫字、打毛衣、縫紉、手術等,口腔科醫生偏頭操作過久、沉睡時枕頭未放妥等,此型無論症狀與體徵都不是特別嚴重,一般都採用非手術治療。

症狀:枕項部疼痛,頸項強直,頸活動受限,不能做點頭、擡頭及轉頭活動,頭限制在一定位置,一側痛時,頭偏向另一側,俗稱歪脖子,眼睛需要向後、向側看時,頭、頸部不能單獨向後、向側活動,需整個軀幹向後、向側轉動。多數病人疼痛、脹麻不超過肩部,少數病人可發射至肩、臂、手,如果合併前斜角肌痙攣則可出現上肢放射性疼痛與麻木,且常伴有頭痛、頭暈等症狀,頭痛部位可爲枕頂、耳後或爲偏頭痛。

2. 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牀上最多見,發病率最高,好發於30歲以上低頭工作者,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導致頸椎間盤脫出偏向側方,椎體後緣骨贅特別鉤椎關節增生突向椎間孔,壓迫神經根所致,臨牀上又分爲根痛型、麻木型、萎縮型。

根痛型症狀:主要表現爲頸肩部、枕後部、頸部疼痛,並沿神經根分佈而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輕者爲持續性疼痛、脹痛,重者如刀割、針刺樣疼痛,因病變部位不同,疼痛部位也不一樣。

麻木型症狀:主要表現爲麻木,一般沒有疼痛或僅有輕度的酸脹痛,多在睡眠或晨起時加重,白天緩解甚至完全消失。

萎縮型症狀:此型臨牀上極少見,且預後不良,易殘廢。主要表現爲運動障礙,初期僅表現爲肌肉鬆弛無力,進而出現肌肉萎縮,以大小魚肌最多見。

3.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在臨牀上表現較重,輕者可喪失部分或全部勞動能力,重者則四肢癱瘓、臥牀不 起,且易誤疹或漏疹。此病預後較差,致殘率高。

症狀:主要表現爲癱瘓和麻木,同時還會出現麻木的肢體怕涼、酸脹、血運行障礙、浮腫,病情嚴重者可發展爲尿瀦留、小便無力、便祕或失控。

4. 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爲複雜的一種類型,臨牀表現變化多端,此型發病年齡較高,常在45歲以上,以50~60歲較多見,且隨年齡的增大發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趨勢。症狀也隨年齡的增大 而日益加重。此型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破壞了椎動脈和頸椎的正常關係,導致椎動脈的長度超過了頸椎的長度,造成了血流緩慢,甚至造成血流中斷。

症狀:常見的有頭暈、頭痛、耳鳴、耳聾、記憶力減退,並伴有噁心、嘔吐、上肢不適、多汗或無汗、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眼肌肉癱瘓、複視、視物不清、瞳孔縮小、聽力減退等,還可有心臟症狀如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及心率失常等,有的患者還可出現尿頻、尿急、項背胸燒灼感,呼吸節律不勻。其中眩暈是最常見的症狀,頭顱急轉或頸部過屈過伸,易引發或加重眩暈。猝倒也是本型的症狀之一,表現爲患者突然發作足無力跌倒在地,但患者神志清楚,可自行爬起來。這種發作多數在行走時,突然轉頸後發生。

5.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關節刺激頸部交感神經所導致的。當各種因素影響了頸段硬脊膜後縱韌帶、小關節、頸神經根、椎動脈組織時,可反射性刺激頸部交感神經而出現一系列症 狀。

症狀:頭痛、偏頭痛、枕項部痛、頭沉頭暈,而且頭痛頭暈與頸椎活動無明顯關係;有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的症狀,心率表現異常;四肢發冷,發熱、喜冷怕熱、感覺過敏;血壓異常,有的患者表現爲高血壓,有的表現爲低血壓或時高時低,血壓不穩;在秋末冬初、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極難適應,怕熱、怕冷,周身難受。

6. 混合型頸椎病

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頸椎病同時存在時,我們稱之爲混合型頸椎病,由於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等組織在解剖上密切相關,當各種因素導致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化,頸椎椎體退行性變化、骨 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病變時,容易同時壓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易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頸椎病的症狀,因此混合型頸椎病是臨牀上最常見的一型,各型頸椎病的症狀與體徵均可同時出現與本型中。

症狀:爲上述各型頸椎病的症狀綜合表現。

7. 其他型頸椎病

上述六型頸椎病以外的頸椎病,我們稱之爲其他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不爲人們重視的是,頸椎病除固有的症狀外,還有其他症狀與頸椎多風馬牛不相及,及易與其他疾病相混同。

症狀:胃腸異常,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祕或者便稀,體重下降等,易與胃潰瘍、淺表性胃炎、萎縮型胃炎、腸炎等混淆而被誤診;吞嚥異常,進食硬物時,往往有異常的感覺,胸骨後感到燒灼刺痛,繼而軟食也難嚥,食道有炎症或水腫症狀;血壓異常,不穩定,多呈升高表現,按高血壓病治療一般無效;心動異常,表現與心臟病類似,多呈心動過速、供血不足、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症狀。另外頸椎病還能引起視力下降、聽力障礙、耳鳴不息、乳房疼痛、呼吸困難等似與頸椎無關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