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

時間: 2011-10-07

2000年5月1~2日,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邀請國內60位消化病專家和 10位病理學專家在江西井岡山舉行慢性胃炎研討會。這是繼1982年在重慶召開的首次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後的第2次會議。此間,國際上曾舉行過若干次胃炎研討會,達成了一些重要共識,主要的有悉尼系統(1990年)和新悉尼系統(1996年);幽門螺桿菌 (H. pylori)的新發現,已改變了胃炎的病因認識。研討會事先分成臨牀胃鏡組、病理組和幽門螺桿菌組進行準備,專家們充分吸取國際上有關胃炎的共識精神,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寫成討論稿。會議期間,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再舉行全體會議。在慢性胃炎的多數問題上意見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分歧。現將多數專家同意的共識意見,總結如下:

(二). 內鏡

1.     內鏡下慢性胃炎分爲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如同時存在平坦糜爛、隆起糜爛或膽汁反流,則診斷爲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或伴膽汁反流。

2.     病變的分佈及範圍:胃竇、胃體、全胃。

3.     內鏡下慢性胃炎的診斷依據:

淺表性胃炎:紅斑(點、片狀、條狀),粘膜粗糙不平,出血點/斑。萎縮性胃炎:粘膜呈顆粒狀,粘膜血管顯露,色澤灰暗,皺襞細小。

活檢取材:見“病理組織學診斷” 項。

一. 慢性胃炎分類:結合臨牀、內鏡和病理組織學結果的慢性胃炎分類見附錄一。

二. 慢性胃炎臨牀診斷要點:

(一). 病史、體檢:

1、評估胃炎對人體的影響程度:消化不良症狀的有無、嚴重程度。

2、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誘因:藥物、酒精、胃十二指腸反流。

5.     內鏡胃炎的診斷書寫格式:

除表明胃炎類型、分佈範圍外,對病因也儘可能加以描述。舉例說明:淺表性胃炎伴糜爛,胃竇爲主,H. pylori陽性。

(二). 內鏡

6.     內鏡下慢性胃炎分爲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如同時存在平坦糜爛、隆起糜爛或膽汁反流,則診斷爲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或伴膽汁反流。

7.     病變的分佈及範圍:胃竇、胃體、全胃。

8.     內鏡下慢性胃炎的診斷依據:

淺表性胃炎:紅斑(點、片狀、條狀),粘膜粗糙不平,出血點/斑。萎縮性胃炎:粘膜呈顆粒狀,粘膜血管顯露,色澤灰暗,皺襞細小。

三. H. pylori相關性胃炎:

1.     H. pylori 在慢性胃炎發病中的作用:已有充分證據證明,H. pylori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

2.     H. pylori相關性胃炎的診斷:證實有H. pylori現症感染 (組織學、尿素酶、細菌培養、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任一項陽性),病理切片檢查有慢性胃炎的組織學改變,可診斷爲Hp相關性慢性胃炎。但從嚴格意義上講,診斷Hp相關性慢性胃炎時,現症感染應以病理組織學檢查中發現Hp爲依據。

3.     根除H. pylori療法在H. pylori相關性慢性胃炎治療中的應用:成功地根除H. pylori後,胃粘膜病理組織學上慢性活動性炎症可得到明顯改善,但改善消化不良症狀的作用有限。根除H. pylori治療適用於下列H. pylori相關性慢性胃炎患者:(1)有明顯異常(指胃粘膜糜爛、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化、不典型增生) 的慢性胃炎;(2)有胃癌家族史者;(3)伴有糜爛性十二指腸炎者;(4)消化不良症狀經常規治療療效差者。

4.     根除H. pylori的治療方案:常用的有鉍劑加兩種抗生素或質子泵抑制劑加兩種抗生素組成的三聯療法(詳見附錄二)。

四. 病理組織學診斷(詳見附錄一):

1. 活檢取材:

用於臨牀建議取2~3塊,用於研究取5塊。內鏡醫師應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內鏡所見和簡要病史等資料,以加強臨牀和病理的聯繫,取得更多反饋信息。

2. 關於組織學變化的程度分級:

對5種形態學變量(H. pylori、慢性炎症、活動性、萎縮和腸化) 要分級,分成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級。如有異型增生要註明,並分輕度、中度和重度3級。分級方法採用我國制定標準,與悉尼系統的直觀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並用。

3. 病理診斷報告:

診斷要包括部位特徵和形態學變化程度,有病因可見的報告病因。病理要報告每塊活檢的組織學變化情況,結合內鏡所見及活檢取材部位作出診斷。

五. 慢性胃炎的治療原則:

(一). 消除或削弱攻擊因子:

1.     根除H. pylori:指徵見上。

2.     抑酸或抗酸治療:適用於有胃粘膜糜爛或以燒心、反酸、上腹飢餓痛等症狀爲主者。根據病情或症狀嚴重程度,選用抗酸劑、H2受體阻斷劑或質子泵抑制劑。

3.     針對膽汁反流、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等作相應治療和處理。

(二). 增強胃粘膜防禦:適用於有胃粘膜糜爛、出血或症狀明顯者。藥物包括兼有殺菌作用的膠體鉍、兼有抗酸和膽鹽吸咐作用的鋁碳酸製劑和粘膜保護作用的硫糖鋁等。

(三). 動力促進劑:適用於以上腹飽脹、早飽等症狀爲主者。

(四). 中藥:辯證施治,可與西藥聯合應用。

(五). 其它:抗抑鬱藥、鎮靜藥。適用於睡眠差、有明顯精神因素者。

附錄一:慢性胃炎的病理診斷標準和分類:

一.活檢取材:

1.     用於研究時,希望根據悉尼系統要求取5塊標本,胃竇2塊取自距幽門2~3 cm的大彎和小彎,胃體2塊取自距賁門8 cm的大彎和小彎(約距胃角近側4cm)和胃角1塊。對可能或肯定存在的病竈要另取。標本要足夠大,達到黏膜肌。

2.     用於臨牀時,建議取2~3塊:胃竇小彎1塊(和大彎1塊)和胃體小彎1塊。

3.     不同部位的標本須分開裝瓶。

4.     須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內鏡所見和簡要病史。

二. 特殊染色:

1.     對炎症明顯而HE染色片上未找見H. pylori的標本,要做特殊染色仔細尋找。可用較簡便的Giemsa染色或Warthin-Starry染色。

2.     對於腸化如認爲有必要,可作AB-PAS和HID-AB染色。

三. 組織學分級標準 :

有5種形態學變量要分級(H. pylori、慢性炎症、活動性、萎縮和腸化),分成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級(或0、+、++、+++)。分級方法用下列標準或和悉尼系統直觀模擬評分法(見附圖)並用。

1.     H. pylori: 觀察胃粘膜的粘液層、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管上皮表面的H. pylori。無:特殊染色片上未見。輕度:偶見或小於標本全長1/3有少數H. pylori。中度:H. pylori分佈超過全長1/3,而未達標本全長2/3或似連續性、薄而稀疏地存在於上皮表面。重度:H. pylori成堆存在,基本分佈於標本全長。腸化粘膜表面通常無H. pylori定植,故標本全長中要扣除腸化區。

2.     活動性:慢性炎症背景上有中性粒細胞浸潤。輕度:粘膜固有層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中度:中性粒細胞較多存在於粘膜層,並在表面上皮細胞間、小凹上皮細胞間或腺管上皮間可見。重度:中性粒細胞較密集,或除中度所見外還見小凹膿腫。

3.     慢性炎症:根據慢性炎症細胞密集程度和浸潤深度分級,兩可時以前者爲主。正常:單個核細胞每高倍視野不超過5個,如數量略超正常而內鏡無明顯異常時,病理可診斷爲無明顯異常。輕度:慢性炎症細胞較少並侷限於粘膜淺層,不超過粘膜層的1/3。中度:慢性炎症細胞較密集,超過粘膜層的1/3,達到2/3。重度:慢性炎症細胞密集,佔據粘膜全層。計算密度程度要避開淋巴濾泡及其周圍的淋巴細胞區。

4.     萎縮:指胃的固有腺體減少,幽門腺萎縮是幽門腺減少或由腸化腺體替代,胃底(體)腺萎縮是指胃底(體)腺假幽門腺化生、腸上皮化生或腺體本身減少。萎縮程度以胃固有腺減少各1/3來計算。輕度:固有腺體數減少不超過原有腺體的1/3,大部分腺體仍保留。中度:固有腺體數減少超過1/3,但未超過2/3。殘存腺體不規則分佈。重度:固有腺體數減少超過2/3,僅殘留少數腺體,甚至完全消失。標本過淺未達到黏膜肌層的不可能診斷萎縮,要剔除。胃竇部少數淋巴濾泡不算萎縮,但胃體黏膜層出現淋巴濾泡要考慮爲萎縮。

5.     腸腺化生:腸化部分佔腺體和表面上皮總面積1/3以下的爲輕度、1/3~2/3的爲中度,2/3以上爲重度。

其他組織學特徵:分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兩類,不需要分級,出現時要註明。前者如淋巴濾泡、小凹上皮增生、胰腺化生和假幽門腺化生等;後者如肉芽腫、集簇性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明顯上皮內淋巴細胞浸潤和特異性病原體等。假幽門腺化生是胃底腺萎縮的指標,判斷時要覈實取材部位。

異型增生要分輕度、中度和重度3級。 

四. 病理診斷報告

診斷包括部位特徵和形態學變化程度,有病因可循的要報告。胃竇和胃體都有炎症的慢性胃炎不再稱全胃炎,稱爲慢性胃炎即可,但當胃竇和胃體炎症程度相差二級或以上時,加上“爲主”修飾詞,如“慢性(活動性)胃炎,胃竇爲主”。 慢性胃炎有許多同義詞,統一用慢性胃炎分類表中左側的名稱。

病理要報告每塊活檢的組織學變化情況。萎縮性胃炎的病理診斷標準暫定爲:同一部位(胃竇或胃體,胃角標本作胃竇計算)的2塊或2塊以上活檢病理結果都有萎縮和/或腸化時可診斷爲萎縮性胃炎;如僅1塊有萎縮和/或腸化時,診斷爲:“慢性胃炎伴萎縮和/或腸化。”

慢性胃炎分類表

 

胃炎類型

病 因

胃炎同義語

淺表性

H. pylori 

其它因素?

非萎縮性

慢性胃竇炎

間質性/濾泡性

高分泌性  

糜爛性

萎縮性

  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

A型胃炎,胃萎縮

瀰漫胃體性

惡性貧血相關性

  多竈萎縮性

H. pylori

飲食因素

環境因素?

B型胃炎

化生性

瀰漫胃竇萎縮性

特殊型

  化學性

化學性刺激

膽汁性

NSAIDs

其它因素?

反應性

返流性

NSAID性

  放射性

射線損傷

  淋巴細胞性

原發性?免疫反應性

麥膠

藥物性

H. pylori?

痘疹樣(或疣狀)胃炎(內鏡)

乳糜瀉相關性

  非感染性

Crohn病

  肉芽腫性

結節病

Wegener肉芽腫和

  其它血管炎病

異物性

原發性   

孤立肉芽腫性

  嗜酸細胞性

食物過敏

其它過敏原?

過敏性

  其它感染性疾病

細菌(非H. pylori)

病毒

黴菌

寄生蟲

蜂窩織炎性

附錄二: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

一. 鉍劑+兩種抗生素

1.     鉍劑標準劑量+阿莫西林0.5+甲硝唑0.4,均每日2次 ´ 2周。

2.     鉍劑標準劑量+四環素0.5+甲硝唑0.4,均每日2次 ´ 2周。

3.     鉍劑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25+甲硝唑0.4,均每日2次 ´ 1周。

二. 質子泵抑制劑 (PPI)+兩種抗生素

1.     PPI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5+阿莫西林1.0,均每日2次 ´ 1周。

2.     PPI標準劑量+阿莫西林1.0+甲硝唑均,均每日2次 ´ 1周。

3.     PPI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25+甲硝唑0.4,均每日2次 ´ 1周。

三. 其他方案

1.     雷尼替丁枸櫞酸鉍(RBC)0.4替代推薦方案1中的PPI。

2.     H2-RA或PPI+推薦方案一, 組成四聯療法。

應注意的是:

1.     方案中甲硝唑0.4可用替硝唑0.5代替。

2.     H. pylori對甲硝唑耐藥率已較高,耐藥影響療效。呋喃唑酮抗H. pylori作用強,H. pylori不易產生耐藥性,可用呋喃唑酮0.1替代甲硝唑。

3.     PPI+鉍劑+兩種抗生素組成的四聯療法多用於治療失敗者。

(林三仁、於仲麟、胡品津、王崇文、許國銘、蕭樹東、施  堯、劉文忠等整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