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良好,併發症還得嗎?

時間: 2013-06-24

糖尿病目前病因還不清楚,發病過程很多也是在目前研究上的"觀點".
我個人認爲:
1\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明顯下降,精確補充胰島素理論上可以不出現併發症.但是,能作到精確補充只是一種想法.因爲1型糖尿病自身胰島素分泌沒有緩衝或代償,所以,對血糖有任何影響的飲食(哪怕是一點),運動(運動多少都有影響)\心態上的高興與否,睡眠上是否有惡夢等等,這些都通過各種途徑影響着血糖,在正常人身上,由於存在胰島素分泌的強大代償能力,胰島素會隨後馬上分泌相應的數量,以維持良好的血糖平衡.但是,胰島素目前的使用還只能是被動的糾正,人們的飲食等生活是根據先前的胰島素已經注射的量來對應.很難!任何一個1型糖尿病患者,他如果檢測24小時的動態血糖就會發現,他一天中血糖會存在巨大的波動.就算你目前控制已經非常理想,在目前糖尿病指南中的理想範疇,但是,絕對和正常人的血糖曲線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
2\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領域一直研究的熱點,因爲,90%的糖尿病是人們觀念中的2型,是直接影響社會健康的關鍵.2型糖尿病發病則更加複雜.近年來,衛生界普遍關注的代謝綜合徵也就是這個疾病羣體的最主要的發病關鍵.
胰島素數量上的不足,和明顯的胰島素抵抗相互交叉,互相作用並影響着身體代謝,(絕對不只是碳水化合物這唯一的代謝).補充多少胰島素算最合理,每個人的差異很大.目前很多醫生和患者都一個目標的注意着血糖,忽視了代謝綜合徵的整體治療,同時,也忽視着血糖影響因素中胰島素數量和胰島素抵抗所佔有的比例,從而也忽視了治療當中的重點分配問題.
目前存在着一部分人恐懼胰島素,胰島素數量明顯不足了,仍堅持着就是不打胰島素的觀點.相反,也有一部分人,不管你體重如何,只要血糖高,就增加胰島素,以至於胰島素每天使用的劑量在1單位/公斤體重以上的患者有很多的存在.英國曾有一個回顧性研究,2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者直腸\結腸癌發病率增高,切具有明顯差異.研究沒有說明原因和機制,但是,補充了超量的胰島素可能是原因之一(猜測).那補充超量的胰島素不就出現了低血糖嗎?不會,因爲,還有胰島素抵抗的存在,抵抗了胰島素對血糖代謝的影響,但是,能否也同時抵抗胰島素的其他生理作用.
所以,有學者說,胰島素和增敏劑聯合可能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最佳聯合.

但就胰島素使用來說,胰島素使用最普遍的30R或50R預混型胰島素本身就存在不足.2型糖尿病早期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的遲緩和峯值後移,普通的人胰島素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超短效胰島素問世並一直看好.
胰島B細胞在分泌胰島素的同時,還分泌C-肽,過去認爲它是沒有生理活性的,近年的研究,他同樣也存在活性,和併發症的發生也有關係.所以,已經有研究關於C-肽應用併發症方面.

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東西,很多的未知.但是,這不應該成爲我們研究人體的障礙,更不會成爲糖尿病忽視治療的原因.既往的研究已經證實,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明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那怎樣減少到最低呢?

我認爲:
1\必須運用綜合的治療手段,並必須將飲食\運動\心態等生活方式作爲治療的基礎和關鍵血糖的高低不應該影響這些基礎治療,尤其是飲食.,檢測是把握方向的指針,不可缺少.藥物是治療的一種手段.
2\必須綜合控制相關指標.血糖系列只是系列指標之一,血壓\血脂\體質指數等都是不可忽視.同時,儘量減少一天中這些指標的波動.
3\藥物治療中要綜合考慮增加胰島素數量和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比例(目前沒有明確的參考依據),同時,必須根據患者胰島素分泌的特點選擇最佳胰島素使用模式,以最佳的模擬正常人的胰島素分泌.過高或不足的胰島素使用劑量都是儘量避免的.
4\很多人由於工作性質、生活質量的依賴性以及家庭經濟等問題,或許不能按照最佳的治療,只能採取“不要最好,選擇更好”的方法。就向補充胰島素數量不足的胰島素使用一樣,胰島素泵是目前最佳的方案,沒有經濟只能選擇多次注射,每天4次或5次,假如注射這麼多次工作又有困難,只能選擇30R或50R,減少次數,或許也能維持不錯的血糖控制,但是,絕對和正常人的胰島素分泌生理模式相去很遠。但這就是你的更好。

說了很多,不知道你能明白否?一時如果不明白的話,可以慢慢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