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心靈感冒

時間: 2012-07-15

       北京疾病控制中心發佈的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針對北京常住人口的心理調查顯示,超過5%的人患有抑鬱症。早在10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預測抑鬱症是二十一世紀的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抑鬱症已經成爲相當世界範圍內相當流行的一種心理疾病。美國研究人員於2009年8月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1996年到2005年間,服用抗抑鬱藥的美國人增加了1倍,約佔總人口的10%。
      “鬱悶!”不知從何時起,這句話成了人羣中的流行語。在我剛上大學的時候,經常聽到同學們說的一句話就是鬱悶,清華是全國的高等學府,在這裏聚集了全國各地的精英。大家剛考上清華,心態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原來在省、市裏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但是到了清華,就不再是拔尖的了。同學們可能會產生一種心理落差,鬱悶情緒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在工作中,連續從事高強度的工作達4-5年的人,如果不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鬆弛有度,很容易導致職業枯竭。
       人不可能每時每刻心情都很好,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心理學定義的健康,就像共產主義一樣遙遠,只是人們心目中的目標。所以人們平時感覺到很多的煩惱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絕大多數人都不需要看心理醫生的,只需要和大家一樣,每天照常工作和生活就可以和大家一樣健康。所謂的心理學的很多標準都是以大多數的平常人作爲常模來制定的,和普通人羣不是非常的偏離就是正常的。
       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變得更難以滿足;社會越發展,人們感受到的壓力也在加大;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日趨加快,人們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人際關係也變得日漸複雜、冷漠了;人們可以說朋友很多,但是可以真正推心置腹、說心裏話的朋友卻很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客觀上的精神壓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榜上無名、失業、失戀、工作變動、家庭矛盾、離婚、失去親人和經濟損失等心理打擊都會導致人的情緒低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多數人的一生都會有一兩次上述的經歷,情緒低落是正常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自我調適,這種情緒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如果這種低落情緒長時間揮之不去,並已妨礙了自身的心理功能(如注意力、記憶、思考和抉擇等)或社會功能(如上學、上班、家務和社交等),而且“心境抑鬱”的特徵十分明顯,就應引起重視。  
       有了抑鬱症狀並不能診斷爲抑鬱症。因爲正常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也會感到憂鬱悲傷,據估計約15%到30%成年人一生中某一時期曾出現過抑鬱症狀,但不一定都是病態。一般來說,只有程度嚴重、曠日持久、殃及日常社會或生理功能纔算病態。這就是診斷抑鬱症必須具備的時間標準和嚴重程度標準,即抑鬱症狀持續至少2周,以及由此造成病人社會功能受損,或者給病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目前抑鬱症的治療,藥物療法、心理療法、活動(交友、散步、曬太陽等等)療法、營養療法和電擊療法(非萬不得已,儘量不採用)等。據英國媒體的調查顯示,目前全球普遍存在濫用抗抑鬱藥的現象,英國有數百萬人存在濫用各種抗抑鬱藥的情況。一項最新的實證研究表明,抗抑鬱藥的效果被大大誇大,服用抗抑鬱藥很多時候根本不能改變抑鬱症狀,抗抑鬱藥只不過是精神上的“安慰”而已。抗抑鬱症的藥物層出不窮,特別是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失業加劇,刺激着人們敏感的神經,抗抑鬱症的藥物需求量猛增。藥物是把雙刃劍,是藥三分毒,存在着副作用,治標不治本。抗抑鬱症的新葯也更加的昂貴,也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對於心情極度鬱悶的患者,通過藥物減緩症狀,再接受心理諮詢,效果會更好一些。但是如果長期服用抗抑鬱症的藥物,必定會對藥物形成依賴,影響身心的健康。
       對於抑鬱症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如果覺得需要幫助,就去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和治療。但大多數的輕度的抑鬱可以通過自我的調養得到緩解和康復的,人體本身就有很強的自我康復功能,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我們處在抑鬱的狀態,心裏會不停的對自己說消極的話。人的心情就是這樣,左腦是語言腦,假如說你的左腦在工作,對自己說了好的話,自己心情就愉快,對自己說了不好的話,心情就會鬱悶和抑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心理暗示非常重要,但是我們的思維是無始無終,很難找到停止思維的按鈕。其實我們這個按鈕在前面已經找到了,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周圍的事物上,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專心致志把事情做好,快樂就會不期而至了。因爲人一心不能二用,你把注意力放在有外面的事物上,就相當於按下了思維停止的按鈕,就跳出了思維的無意識狀態的陷阱,快樂的到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遲早的事情。
       人們都喜歡煩惱的心情,不喜歡鬱悶的心情,就希望天天心情愉快,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心就像海里面的波浪一樣,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涌,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的心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按照心理學裏面定義的心理健康的狀態,是人類很高的目標,現實生活中人們都有七情六慾,都要面臨大大小小的事情,是沒有真正達到那個健康標準的人的。所以人們有煩惱、有不高興的事情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有很多人習慣於想:等到我心情好了我再去工作,再去做事情,這個是一個很大的陷阱,你可能會發現,這麼等待是永遠都等待不來快樂的。最好就是馬上採取行動,行勝於言。你去做事情,就會轉移注意力,就沒空在那裏想過去、想將來,而是採取了活在當下的一種智慧來生活。體現了對煩惱心情的隨遇而安,接納的態度。
      人往往處在抑鬱的心境難以擺脫,處在那種心境,就像戴了墨鏡一樣,看什麼都是灰暗、消極和沒有希望的。這個從腦生理學來解釋也是可以解釋的通的,因爲你一直在想着這些不好的事情,那麼大腦中儲存這些消極經驗的神經細胞就會被激活。這些消極的神經迴路就會打通,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那麼就想什麼都是消極的了。心理學裏面有個精神交互現象就是這個道理,你越把注意力放在煩惱的事情上就越煩惱。佛陀教導我們,對待難以處理的事情,難以決定的事情應該採取一種擱置的態度,等到時機成熟自然而然迎刃而解。精神交互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的二元對立思維的對立衝突引起的,讓人的注意力不斷的焦灼在煩心的事情上,不能自拔。
       說白了,抑鬱症就是心靈的感冒,配合專業心理醫生的治療,加上自己的領悟,就能夠康復。

       自己康復之後,就會產生一種終身的免疫力,就有了應對的寶貴經驗了,這可以說是一筆人生寶貴的財富。

上一篇:帶狀皰疹小知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