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療的中西利弊之爭也是爲何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原因

時間: 2012-01-28

    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胃癌專家教授表示,雖然現代醫學的“三駕馬車”(手術、放療、化療)在胃癌治療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視,但是越來越多的胃癌專家意識到,手術放化療治療胃癌後,患者所付出的代價也相當大,康復期生活狀態並不好。隨着中醫學的不斷進步,中醫對放化療具有減毒增效作用,可大大提升胃癌治療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這一觀念已得到業界廣泛認可。

  化療的優點是可進行全身治療。現代醫學認爲,腫瘤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忽略以人爲本的全身治療,則有可能爲日後復發轉移埋下禍端。在這一點上,化療具有其先進性。同時,化療藥物對癌細胞的殺傷力很強,不管對原發的、殘留的、擴散的或轉移的,均有獨到作用,有些胃癌病人如果不化療,往往於短期內死亡。同時也正是由於化療藥物的殺傷力強,但缺乏針對性,造成患者全身都遭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化療的造成的毒性反應主要有:

  (1)殘留癌細胞。化療藥物對癌細胞的殺傷是按體內癌細胞總數的百分比殺傷,因此無論化療多少次,體內總是有殘存少量癌細胞沒有被消滅,這些殘留的癌細胞是化療後復發的根源。中藥可克服化療降低免疫和殘留癌細胞的缺點。

  (2)骨髓抑制,最初多表現爲白細胞下降,其中尤以粒細胞更爲明顯。隨着劑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紅細胞也會受到影響,有的甚至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因而在進行放療和化療過程中要定期檢查血象。當白細胞降低至2000~3000/mM3,血小板降至5萬~8萬/mm3時,應暫時中止治療。

  (3)有些藥物對神經系統、心肌、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可發生損害。

  (4)消化道反應,如口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等。

  (5)皮膚、粘膜損害。如皮膚乾燥、紅斑、口腔潰瘍、色素沉着、脫髮及指甲變形等。

  (6)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細胞可以吞噬癌細胞,化療對免疫細胞的傷害可使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對康復造成不良影響。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消化道腫瘤,多發於40-60歲,男性比女性約多3倍。目前,西醫治療胃癌仍以手術、放療、化療爲首選。但由於放療對胃癌的敏感性低、療效差,加之胃部周圍重要臟器多,放射治療常傷及機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故一般較少採用(個別情況下,常使用放療與手術配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多是先行手術切除。手術的最大優點是快捷了當地將腫瘤切除,解決了機體當前的致命傷。手術切除對局部治療效果極佳,不過,對全身治療與提高機體防禦反應毫無作用。

  胃癌專家教授認爲,胃癌病變重心在胃,但與肝脾有着密切關係。其發病因素與飲食、情緒、病毒感染或家族基因等有關,引起機體肝胃不和,氣鬱血逆,脾運失常,溼痰凝聚,瘀熱內蓄成毒,結於胃腑而成癌腫。從其整個發生、發展方面來探討,總存在着“因虛(免疫功能偏低)致實(癌腫),因實更虛”的惡性鬥爭過程。教授將胃癌分爲五型進行辯證論治:

  一爲肝氣犯胃型,治則爲疏肝理氣,抗癌止痛,方藥以柴胡疏肝散爲主,加用抗癌中藥半邊蓮、半枝蓮。二爲瘀毒內阻型,治則爲化瘀解毒,清熱和胃,方藥以膈下逐瘀湯爲主,加用三棱、莪術。三爲脾胃虛寒型,治則爲溫中散寒,健脾抗癌,方藥以附子理中湯爲主,加薏仁、山萸肉、山藥。四爲氣虛血瘀型,治則爲補氣活血,化瘀抗癌,方藥以八珍湯爲主,加丹蔘、川芎、半邊蓮。五爲氣虛血虛型,治則爲補益氣血,扶正抗癌,方藥以十全大補丸爲主,加黃芪、太子參、山萸肉。

  對早期胃癌,應以手術爲主,且效果良好,不過,由於胃癌初期常無顯着症狀,缺乏臨牀特徵,多數患者到檢查發現時已是較晚期,超出了根治切除範圍,而化療往往使患者忍受不了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質量日趨惡化。如何才能減輕和消除手術和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又能提高胃癌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渡過放化療這一關呢?胃癌專家王桂綿教授認爲,在充分重視手術、放化療治療作用的前提下,更加發揮中醫藥扶助人體正氣、全面調理、毒副作用小的特點,中醫、西醫優勢互補。

  實踐證明,在胃癌早期即身體邪盛正未衰時,應以攻爲主辨證治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毒攻毒,抑制腫瘤的生長,並與手術化療相配合。在胃癌中晚期,正氣已損,邪氣囂張,扶正培本治療,寓攻於補,通過“人瘤共存”的胃癌治療方式,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中藥複方製劑在某種程度上既能抗腫瘤和改善微循環,又能顯著增加胃癌患者的免疫力,與化療藥配合使用可起到增效減毒的良好作用

------------------------------------------

空間首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