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黃散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70例

時間: 2011-08-05
【摘要】  目的觀察退黃散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牀療效。方法對70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口服退黃散,1 d 1劑,少量多次頻服,6 d爲1個療程,1個療程後統計療效。結果治癒67例,好轉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6 %。結論退黃散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顯著,值得在臨牀推廣應用。
【關鍵詞】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退黃散;臨牀療效
新生兒黃疸又稱“胎黃”“胎疸”,以生後周身皮膚、黏膜、鞏膜色黃爲主要臨牀表現。嚴重者可能引起核黃疸(膽紅素腦病),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最嚴重的腦損害。在治療上多采用藥物和光照療法。自2002年2月至今,我們自擬退黃散,對耐受光療或不接受光療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進行治療,療效滿意。
    1臨牀資料
    診斷標準[1]:出生後24 h內出現黃疸,黃疸過重,持續日久,足月兒黃疸持續>2周,早產兒>4周;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05.2 μmol/L,早產兒血清膽紅素>256.3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過85 μmol/L,黃疸退而復現;血清結合膽紅素>26 μmol/L。
    70例患兒均符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其中男38例,女32例;日齡2~28 d;血清膽紅素150~225 μmol/L 52例,226~340 μmol/L 18例;其中感染性57例,溶血性4例,母乳性9例。
    2治療方法
    患兒除治療原發病外,給予中藥退黃散煎服。藥物組成:茵陳、大黃、鬱金、梔子、太子參、白朮、茯苓、砂仁。由我院製劑室製成兒科散劑,便於煎煮,每日1劑,水煎至40 mL,少量多次頻服,6 d爲1個療程。治療期間,患兒每2 d取靜脈血查膽紅素濃度,1個療程後統計療效。
    3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2]
    治癒:用藥3~6 d後皮膚黃染消失,血清膽紅素降至正常(3.4~17.1 μmol/L)。好轉:黃疸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下降1/2。無效:用藥6 d皮膚黃染如故,複查膽紅素降低不明顯。
    3.2結果
    治癒67例,好轉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6 %。
   4典型病例
    崔某,男,12 d,於2001年2月5日來診。其母代訴,患兒生後當日下午出現周身面目發黃,時有嘔吐,即在出生醫院藍光照射治療6 d,黃退出院。數日後,患兒黃疸復現,來我院求治。患兒周身面目俱黃、倦怠不欲吮乳、低熱、脘腹脹滿、尿黃、大便3 d未行,舌紅苔黃、指紋紅紫而滯。查血清膽紅素206.92 μmol/L。西醫診斷爲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醫診斷爲胎黃,證屬溼熱燻蒸型。治宜清熱利溼,健脾和胃。服用退黃散3劑,1日1劑,3 d後皮膚黃染明顯消退,複查血清膽紅素降至90.68 μmol/L。繼服3劑,黃疸完全消退,複查血清膽紅素降至正常。1月後隨訪,黃疸未復發。
    5討論
    新生兒由於膽紅素產生較多,肝功能不成熟以及腸壁吸收膽紅素的增加,極易發生黃疸,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照射使膽紅素氧化成膽綠素和雙吡咯,易溶於水從膽汁和尿液中排出,從而退黃。但光療可引起核黃素缺乏、青銅症等,又可造成體內水分丟失,使血黏稠度增高,不利於膽紅素的代謝。此外,光療時需住院,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
    祖國醫學認爲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溼熱燻蒸所致,治宜清熱利溼退黃。因小兒爲純陽之體,稚陰稚陽,故在清熱利溼退黃中,應時時注意顧護後天脾胃之氣,慎用苦寒之品,注意升發胃氣,使祛邪而不傷正氣。
    退黃散中茵陳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酸和膽紅素的排出量,並有抑菌作用;“麥芽爲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將順肝木之性,使不抑鬱”;茵陳、鬱金二味,清泄肝陽之有餘,條達肝氣之鬱滯,有利於肝陽之平降鎮潛;大黃能鬆弛奧狄氏括約肌,收縮膽囊,促進膽汁排泄,並有保護肝細胞及酶的作用,還可通腑排便,阻斷腸―肝循環;梔子能降低血中膽紅素,促進膽汁排泄;加用太子參、白朮、茯苓、砂仁等,健脾和胃,脾胃健則小兒運化機能正常,體內水溼能正常輸布,則溼熱易除,利於退黃,又不傷正氣。
    退黃散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機理可能有以下幾點。 ①該方可清利三焦溼熱,利膽退黃,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故退黃作用明顯。 ②該組方減輕了氧自由基對血腦屏障的損害,進而可防止核黃疸發生。 ③該組方減少血液中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損害,使膽紅素生成減少。本組70例治療結果證實服用小兒退黃散具有方便、有效、經濟、便於護理和母乳餵養等優點,取得了滿意的臨牀療效,值得臨牀推廣。
上一篇:怎樣給寶寶斷奶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