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介入治療情況

時間: 2011-09-1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之一,治療以手術切除爲主 ,但由於卵巢癌早期缺乏有效診斷方法,到了晚期,手術效果往往不佳,我科從1994年開始 爲41例卵巢癌患者實施經皮穿刺髂內動脈瘤區化療術,並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1例患者中,未孕12例,年齡25~56歲,均有腹 脹、腹痛、腹水等症狀,經B超或CT檢查均確診爲卵巢癌而轉入介入科。     1.2 療效標準 完全緩解(CR):腫塊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 腫塊縮小>1/2;微效(MR):腫塊縮小1/4~1/2。     1.3 治療方法     ①術前作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胸片,心電圖, B超等實驗室檢查;術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若選擇順鉑化療時,術後行靜脈水化 治療。     ②讓患者平臥於手術檯上,備皮(腹股溝及會陰部),充分暴露手術部位,建立靜脈通 路,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先作腹主動脈-骼動脈造影,再作雙側髂內動脈造影。將吡柔比 星50 mg溶於5%葡萄糖注射液60 ml中,順鉑60 mg,環磷酰胺400 mg分別溶於0.9%氯化 鈉溶液60 ml中稀釋後經導管髂內動脈進行介入化療。若需作雙側髂內動脈化療,可將 上述藥物分成兩份後做雙側注射。手術過程中,注意心電監護,並觀察患者生命體徵 的變化 情況。     ③手術完畢後患者需絕對臥牀休息,穿刺部位沙袋壓迫6 h,插管側下肢制動24 h, 並注意穿刺點出血情況,術側足背動脈及皮膚色澤情況及下肢有無疼痛現象。並靜脈滴注硫 代硫酸鈉4 g/m2以鹼化尿液,使患者尿量>150 ml/h。  
    1.4 術後隨訪

    因腫瘤化療是一個慢性過程,需要患者的積極配 合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介入化療方案的前3個療程爲每月1次,病情穩定後改爲3個月1次, 2 a後改爲0.5 a 1次,4 a後隨訪觀察。     ①每週複查血常規1次,如白細胞<3.0×109 /L,血小板<80×109/L,給予生血藥物治療,加強營養,保證患者化療的順利進行。     ② 定期B超檢查,觀察腫塊是否縮小或增大,以便調整治療用藥。     ③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 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經過3個療程治療後,41例腹痛、腹脹、腹水症 狀消失,B超檢查35例腫塊縮小。其中PR16例,MR19例。     2.2 不良反應及措施     ①在推注吡柔比星的過程中,有7例患者 出現面色潮紅、頭昏、心慌、會陰部刺痛等症狀,經吸氧、導管內注射2%利多卡因50 mg, 減慢推藥速度,症狀約10 min消失。     ②發生穿刺點出血1例。     ③2例出現腹痛、噁心、嘔吐, 經推注昂丹西酮8 mg,配合針刺內關、合谷、足三裏,1 h後症狀緩解。     ④1例術後出現心慌 、胸悶,經心電監護、吸氧、營養心肌等治療,48 h後症狀消失。     ⑤2例術後腹痛,12 h尿 量<800 ml,給予呋塞米20 mg,iv,補充液體量,使尿量>150 ml/h。

    3 討論

    高濃度抗癌藥物直接注入腫瘤供血動脈,可提高癌竈內部藥物濃度,其動脈內給藥者癌竈 內藥物濃度比全身靜脈給藥者高8.9倍,比腹腔內給藥者高8.6倍[1]。經腫瘤供血 動脈內化療,有利於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動脈內給藥後,同期外周血的藥物濃度測定動脈 內給藥爲靜脈給藥的0.009,爲腹腔內給藥的0.27,因此動脈內給藥時腫瘤內藥物濃度高, 維持時間長,而全身毒副作用輕,術後噁心、嘔吐症狀明顯小於全身給藥。介入化療療效高 ,副作用少,患者樂於接受,爲晚期卵巢癌患者拓寬了治療渠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