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的診斷治療

時間: 2011-04-18

陰道炎是陰道粘膜及粘膜下結締組織的炎症,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正常健康婦女,由於解剖學及生物化學特點,陰道對病原體的侵入有自然防禦功能,當陰道的自然防禦功能遭到破壞,則病原體易於侵入,導致陰道炎症,幼女及絕經後婦女由於雌激素缺乏,陰道上皮菲薄,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PH高達7左右,故陰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齡婦女易受感染。

陰道炎臨牀上以白帶的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外陰瘍癢灼痛爲主要臨牀特點,性交痛也常見,感染累及尿道時,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狀。

常見的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Garder等曾對1181例陰道炎進行研究,發現41%爲細菌性,27%爲真菌性,24%爲滴蟲性。老年性陰道炎發生於絕經以後、卵巢切除者或盆腔放射治療後,其發病率據報道高達98.5%。

陰道炎主要屬於中醫的"帶下"、"陰癢"的範疇。

黴菌性陰道炎

【概述】

在機體抵抗力減弱或微生物叢間的拮抗作用失去平衡時,本菌即引起念珠菌病。妊娠、糖尿病、外陰損傷或浸漬,口服避孕藥及抗生素等免疫抑制藥時都易促使念珠菌外陰、陰道炎發生。在妊娠期細胞間的免疫力或糖代謝改變,或陰道上皮糖儲存豐富,有利於外陰、陰道炎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血液及組織中含糖量高,也易發生念珠菌感染。口服腎上腺皮質激素可降低機體的免疫力或改變糖代謝。長期應用抗菌素可能抑制腸道或皮膚的其他細菌而導致念珠菌活躍。

【診斷】

嚴重及頑固性外陰瘙癢,首先應考慮是否黴菌感染,可通過局部分泌物直接塗片檢查與培養明確診斷,鏡下容易看到黴菌的菌絲分枝和芽胞。白色念珠菌爲卵圓形,革蘭氏染色陰性,但染色常不均勻,約3~5μm(較葡萄球菌大數倍),常產生長芽而不脫落(芽胞),以致形似菌絲而實非菌絲,故稱之爲假菌絲(pseudomycelia)。

【治療措施】

洗淨外陰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局部塗2%龍膽紫液。近年應用制黴菌素(nystatin)效果顯著。用法:10萬U陰道栓劑,早、晚各1次,塞入陰道深處,共5日。洗淨外陰,局部塗搽制黴菌素軟膏(10萬U/g)2~3次/d。治療後爲了促進陰道上皮再生,可應用少量雌激素(已烯雌酸0.25~0.5mg/日,3~5天)。復發病例應考慮消化道帶菌,可同時加服制黴菌素50萬U/次,1日4次。目前尚未發現對制黴菌素抗藥的白色念珠菌。復發者多爲用藥劑量不夠,治療不徹底,或治療期間未嚴格執行禁慾;或男性未予治療。此外,近年應用殺黴菌劑如酮康唑、曲古黴素、克黴唑均有效,詳黴菌性陰道炎。

【病因學】

黴菌性外陰炎(fungal vulvilis)是由一種類酵母菌所致的外陰部炎症。最常見的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常與黴菌性陰道炎並存而稱黴菌性外陰陰道炎。

【臨牀表現】

黴菌性外陰炎的臨牀症狀爲瘙癢、灼熱感及小便痛(併發尿道炎),許多婦女主訴性交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的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羣出現;亦可形成溼疹狀糜爛,侷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溼疹,陰脣之間及陰蒂附近粘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患處疼痛,局部淋巴結髮炎。

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陰道炎(trichomona1vaginitis)是常見的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所引起。滴蟲呈梨形,後端尖,約爲多核白細胞的2~3倍大小。蟲體頂端有鞭毛4根,體部有波動膜,後端有軸柱凸出。活的滴蟲透明無色,呈水滴狀,諸鞭毛隨波動膜的波動而擺動,滴蟲的生活史簡單,只有滋養體而無包囊期,滋養體生活力較強,能在3~5℃生存2日;在46℃時生存20~60分鐘;在半乾燥環境中約生存10小時;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生存45~120分鐘。在Ph5以下或7.5以上的環境中則不生長,滴蟲陰道炎患者的陰道Ph值一般爲5.1~5.4。隱藏在腺體及陰道皺襞中的滴蟲於月經前後,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症的發作。它能消耗或吞噬陰道上皮細胞內的糖原,阻礙乳酸生成。滴蟲不僅寄生於陰道。還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腎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傳染方式

傳染途徑有:直接傳染:經性交傳播;間接傳染:經公共浴池、浴盆、浴中、游泳池、廁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徑。

臨牀表現

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滴蟲陰道炎的主要症狀是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若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則排出物呈膿性,可有臭味,瘙癢部位主要爲陰道口及外陰,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檢查時可見陰道粘膜充血,嚴重者有散在的出血斑點,後穹窿有多量白帶,呈灰黃色、黃白色稀薄液體或爲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狀。帶蟲者陰道粘膜可無異常發現。少數患者陰道內有滴蟲存在而無炎症反應,稱爲帶蟲者。有人認爲滴蟲單獨存在時不能引起炎症,因其消耗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改變了陰道酸鹼度,破壞了防禦機制,促進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故常在月經期前後、妊娠期或產後等陰道Ph改變時,引起炎症發作。

診斷要點

典型病例診斷較易,若能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即可確診。懸滴法檢查滴蟲最簡便的方法是懸滴法。有症狀的患者中,其陽性率可達80%~90%。加1小滴溫生理鹽水於玻片上,於陰道後穹窿處取少許分泌物混於生理鹽水中,立即在低倍鏡下尋找滴蟲。若有滴蟲,可見其呈波狀運動而移動位置,亦可見到周圍白細胞等被推移。檢驗必須及時並須注意保暖,否則滴蟲活動力減低,造成辨認困難。培養法可疑患者,若多次懸滴法未能發現滴蟲時,可送培養,準確度可達98%左右。取分泌物前24~48小時避免性交、陰道灌洗或局部用藥,取分泌物前不作雙合診,窺器不塗潤滑劑。

治療

作好衛生宣傳,積極開展普查普治工作,消滅傳染源。嚴格管理制度,應禁止滴蟲患者或帶蟲者進入游泳池。浴盆、浴中等用具要消毒。醫療單位要作好消毒隔離,以防交叉感染。全身用藥甲硝唑(metronidazo1e)又稱滅滴靈(F1agyl),每次200mg,每日3次,7日爲一療程;或400mg,每日2次,共5日,對初患者可單次給藥2g,亦可收到同樣效果。口服吸收好,療效高,毒性小,應用方便,男女雙方均能應用。未婚婦女陰道局部用藥困難,採用全身用藥方便。服藥後偶見胃腸道反應,如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此外,還可偶見頭痛、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一旦發現,應立即停藥。甲硝唑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並可由乳汁排泄。在妊娠早期服用時,尚未能排除對胎兒的緻畸影響,因此在妊娠早期及哺乳期不用爲妥。局部用藥局部用藥亦可收到較好效果。甲硝唑200mg每晚塞入陰道1次,10次爲一療程,若先用1%乳酸或0.5%醋酸沖洗,改善陰道內環境,將提高療效。因滴蟲陰道炎常於月經後復發,故治療後檢查滴蟲陰性時,仍應每次月經後複查白帶,若經3次檢查均爲陰性,方可稱爲治癒。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治療後滴蟲檢查陰性時,仍應於下次月經淨後繼續治療一療程,方法同前,以鞏固療效。爲了避免重複感染,內褲及洗滌用的毛巾,應煮沸5~10分鐘以消滅病原體。已婚者還應檢查男方是否有生殖器滴蟲病,前列腺液有無滴蟲,若爲陽性,需同時治療。

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嗜血桿菌性陰道炎,棒狀桿菌陰道炎、壓氧菌性陰道病炎,加特納菌性陰道炎等;細菌性陰道病是在1984年國際會議上定名的;本病是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壓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可通過性接觸傳染,在性關係混亂的人羣中發病率較高;臨牀上突出表現是陰道分泌物增多,並有魚腥味。這是因爲當泌物發出來的特殊氣味。每當性交或活動時,促進進氣味的釋放,臭味特別明顯由於陰道內有大量胺類物質,陰道分泌物的PH也增高;用窺陰器進行栓查時發現陰道內的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很粘稠,但陰道壁的炎症不明顯。

本病有診斷標準四項:

一、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很粘稠,甚至象麪糊狀,均勻一致,但不是膿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

二、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別高,故呈魚腥味,性交時或活動後往往因促進胺釋放而使氣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氫氧化鉀後也可釋出胺味。

三、陰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範圍5.0-5.5,而正常人爲4.5-4.7。

四、陰道分泌物的溼塗片中可檢出經線索細胞。

上述四項標準中,具備三項以上者即可確診,有強調第四項爲必需診斷標準。

本病須與其它原因引起的陰道炎進行鑑別:

一、滴蟲性陰道炎:也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及特殊氣味。但取分泌物作鏡栓,白細胞數量增多,而不見線索細胞,找到具有活動性的滴蟲即可確診。

二、真菌性陰道炎:真菌所致的陰道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者佔多數。其臨牀表現有時難以和細菌性陰道病進行區別,但菌性陰道炎的分泌物無胺臭味,PH值大於4。5無線細胞,直接鏡檢可查出酵母樣孢子及假菌比,培養可檢出白色念珠菌。

治療

一、滅滴靈(甲哨唑)

用法:每次口服0。2-0。4g,每天2-3次,連服7天,亦可靜脈滴注。

二、氨苄青黴素

用法:每次口0。5g。每天三次,亦可每天6g分兩次稀釋靜脈滴注。

局部治療

一、經常清洗,保持局部清潔。

二、可定期用3%硼酸或稀醋酸沖洗陰道之後再用清水沖洗可減輕症狀。

三、用潔黴素液沖洗也有一定的效果。

四、用“潔爾陰”或“膚陰潔”陰道內沖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注意事項:

對性伴侶不論其有無症狀應進行適當的處理。

細菌性陰道病有可能和其它性病同時存在,應進行有關檢查及相應處理。

老年性陰道炎

【概述】

老年性陰道炎,又名萎縮性陰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陰道炎。多發生在絕經期後的婦女,但是,雙側卵巢切除後或哺乳期婦女也可出現。

【診斷】

根據發病年齡、病史、結合局部檢查可見外陰潮紅,溼潤,陰道壁充血,有散在的出血點,以後穹窿及宮頸最明顯。陰道粘膜剝脫後可形成潰瘍。一般不難診斷。當形成慢性炎症後,可發生兩種結果:一是陰道粘膜下結締組織纖維化,陰道失去彈性,最後形成陰道狹窄和瘢痕;另一種情況爲陰道壁粘連形成陰道閉鎖,甚至在閉鎖以上形成陰道積膿。此種情況雖屬少見,但病情嚴重。

【治療措施】

老年性陰道炎的治療原則,是增強陰道粘膜的抵抗力和抑制細菌生長繁殖。全身用藥,可口服乙烯雌酚0.25~0.5mg,每日1次,共7天。服藥後有時會引起撤退性子宮出血。局部用藥,改善陰道酸鹼度,用1%乳酸或1∶5000高錳酸鉀沖洗陰道。每晚可放陰道坐藥,乙酚片0.25~0.5mg,放入陰道,每日1次,共7天。必要時局部可撒佈塗抹抗生素粉劑或軟膏。

【病因學】

主要原因是因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低落或缺乏,陰道上皮細胞糖原減少,陰道內pH值呈礆性,殺滅病原菌能力降低。同時,由於陰道粘膜萎縮,上皮菲薄,血運不足,使陰道抵抗力降低,便於細菌侵入繁殖引起炎症病變。另外,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營養缺乏,尤其是B組維生素缺乏,可能與發病有關。

【臨牀表現】

主要症狀爲白帶增多,呈黃水樣或膿性,有臭味,感染嚴重時,可出現點滴陰道流血,並有下墜痛及陰道灼熱感。如累及前庭及尿道口周圍粘膜,常出現尿頻、尿痛。 

【鑑別診斷】

與特異性陰道炎鑑別,應取陰道分泌物檢查除外滴蟲、黴菌等病原體。血性白帶應與子宮惡性腫瘤鑑別。婦科檢查時注意子宮大小及形態、出血來源與陰道細胞學檢查,必要時行宮頸或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等。

幼女性外陰陰道炎

幼女所患陰道炎多與外陰炎並存。因幼女外陰發育差,缺乏雌激素,陰道上皮抵抗力低,易受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大腸桿菌等,滴蟲或念珠菌也可引起感染。病原體可通過患病的母親、保育員或幼兒園兒童的衣物、浴盆、手等傳播;也可由於衛生不良、外陰不潔、經常爲大便所污染或直接接觸污物所引起。此外,外陰損傷或抓傷,尤其是蟯蟲感染時引起炎症。此外,尚可因誤放異物於陰道內而引起。

因大量膿性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痛癢,可使患兒哭鬧不安或以手抓外陰。檢查時發現外陰、陰蒂紅腫,表面可能有破潰處,尿道口及陰道口粘膜充血、水腫,小陰脣可見粘連,陰道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可取陰道分泌物作塗片檢查或送培養,尋找病原體,並注意陰道有無異物。

治療原則爲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減少磨擦;向陰道內滴入與病原相應原藥物。如有異物必須取出。此外,可同時口服已烯雌酚0.1mg,每晚1次,共服7~14日,注意已烯雌酚的用量不能過多,以免引起子宮內膜增生,停藥後脫落而發生陰道流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