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防治 (來自百度)

時間: 2011-10-28

藥物外滲是靜脈應用化療藥物常見的併發症,發生藥物外滲後若處理不當,輕者引起局部紅腫、硬痛、靜脈炎,重者周圍組織壞死。因此,一方面要預防及減少其發生率,另一方面,當藥物外滲發生後,如何及時有效地治療是護理人員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們在門診科化療發生藥物外滲患者除常規應用冰敷的基礎上,加上如意金黃散溼敷,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牀資料   觀察化療藥物外滲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45歲。均爲表皮未破損者。發生外滲的藥物有表阿黴素、環磷酰胺、米託恩醌、足葉乙甙、長春新鹼、柔紅黴素等。注射部位:上肢靜脈滴注20例,下肢靜脈滴注8例,1例患者發生周圍組織壞死。病變範圍2~10cm 2 ,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如意金黃散(主要成分:黃連、大黃、白芷、厚朴、天花粉)、醋適量、冰袋、塑料薄膜、膠布。   2.2 方法 (1)冰敷方法:將冰袋用毛巾包裹,置於滲出部位,冰袋溫度升高要及時更換。冰敷時間12~24h爲宜。冰敷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顏色,防止局部凍傷。(2)溼敷方法:取適量醋,將如意金黃散調成漿糊狀,均勻塗抹在紗布上敷於患處,用一層塑料薄膜封閉在紗布上,以防止藥物外滲,使之直接吸收。更換3次/天(根據情況可增加換藥次數),以便持續發揮作用。對周圍組織有滲出、硬結的患者可先用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進行環形封閉後,再敷本品。
  2.3 療效觀察及結果 治癒標準:紅腫消失,疼痛消失,硬塊變軟,局部皮膚顏色及彈性恢復正常。未愈爲未達以上標準。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方法治療結果(略)   3 討論
  3.1 化療藥物外滲對局部組織的影響 長春新鹼、表阿黴 素等均爲較強的刺激藥物,藥物外滲刺激靜脈及皮下組織,造成無菌性炎症。藥物外滲後,一些活化因子如5-羥色胺等,遊離至組織間隙,刺激末梢神經,造成局部疼痛及腫脹 [1] 。另一方面,化療藥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如藥物的酸鹼度、滲透壓以及藥物的濃度、化療藥物對細胞代謝的影響是引起靜脈化療外滲的原因之一。   3.2 冰敷對局部組織的作用 近代學者認爲,冰敷不僅可以減少局部餘熱對有活力組織的繼續損傷,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組織代謝,使局部血管收縮,滲出減少,從而減輕局部水腫程度,並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另一方面,冰敷使血管收縮,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減少藥物吸收,可使某些局部破壞因子滅活,同時,冰敷可使神經末梢及細胞的敏感性降低,從而減輕疼痛或縮短疼痛時間及對組織細胞的損害 [2] 。   3.3 如意金黃散對外滲藥物的作用機制 如意金黃散中的黃連含有小櫱鹼、黃連鹼、甲黃鹼及棕櫚鹼等,同時黃連對局部組織具有活血化淤、消炎止痛作用。大黃有效成分爲蒽醌衍生物,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白芷成分有白芷素、白芷醚及白芷毒素等,對皮膚真菌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厚朴有寬胸行氣之功效。天花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3.4 應用如意金黃散的注意事項 本藥爲外用藥,不可內服;忌食辛辣食物;不適用於皮膚有破潰的患者,以免加重感染;應用本藥3天后,症狀無改善者,應去醫院就診;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學英,田海英.仙人掌外敷治療藥物與繼發性靜脈炎的臨牀監察.中草藥,1999,30(5):363.   2 黎鰲.燒傷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9.
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防治 www.shouxi.net  房珂 張美麗 汪蘭 安秋妮 韓莉 2004-7-24 16:12:00 中華醫學研究雜誌 2003年12月 第3卷 第12期 關鍵詞:靜脈炎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靜脈輸注化療藥物對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時有發生。尤其是近年來異長春花鹼(NVB),商品名:蓋諶(國產)、諾維本(進口)對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乳腺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頭頸部癌有獨特療效,且神經毒性較低,目前在臨牀上應用廣泛。由於該藥有極強的刺激性,易發生外滲及靜脈炎,已成爲醫患共同關注的問題。
1 發生原因
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化療藥物本身的刺激性及病人血管質量較差。許多化療藥物可對組織產生化學性刺激(刺激劑),引起化學性炎症,有的藥物還可使組織形成水皰(發泡劑)。刺激劑常見爲卡莫司汀、依託甙、替尼泊甙、達卡巴嗪及丙脒腙等;常見發泡劑爲長春花鹼類如NVB,蒽環類如阿黴素及吡南阿黴素、絲裂黴素、放線菌素D、氮芥等藥物。就目前臨牀上常用藥NVB來說,具體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該藥爲高滲性溶液,其易滲入皮下間隙,導致局部濃度過高(而且水溶液呈酸性,直接對血管有一定刺激),pH值改變引起靜脈或毛細血管痙攣,局部供血減少,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外滲及靜脈炎的發生。
2 臨牀表現
上述藥物漏出或外滲到血管外可表現爲局部皮下或深部組織紅腫、起泡、燒灼痛、劇痛甚至壞死、潰瘍經久不愈;注入靜脈可引起化學性靜脈炎,表現爲沿注射靜脈走向的條索狀紅線,血管壓痛,後期血管變硬,色素沉着。
3 預防措施
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對患者來說增添了額外的痛苦與花費,尤其是NVB外滲後產生的副作用大,嚴重影響醫患關係,引起醫療糾紛。因此一定要防患於未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1)醫患雙方應做好心理準備。醫生在治療前應向患者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爭取理解合作,放鬆心情,增強對心理緊張的承受能力,如注射化療藥物時嚴防針頭脫出或移位,用NVB後1周內不要用熱水洗注射部位等。此外,護士在給藥前,尤其是用NVB,心理易產生焦慮情緒,對操作產生不利影響,故應正確面對困難,消除心理障礙,以減少不良反應。(2)病人血管質量的好壞是影響靜脈炎發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制定靜脈使用計劃,左右靜脈交替使用,一般情況下應首選彈性好、管腔大、迴流順暢的血管。下肢靜脈易於栓塞,除上腔靜脈壓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靜脈用藥,應避免手背及關節附近部位給藥。多程化療後的患者採用鎖骨下靜脈流置針推注,乳癌根治術後患者嚴禁在患側上肢靜脈給藥。(3)靜脈炎的發生率與藥物濃度成正比,所以要儘可能稀釋藥物的濃度。(4)聯合用藥時,先推注刺激性小的藥物,再推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果各種藥的刺激性均較大,間隔時間應長一些,一般不少於20min。應避免聯合使用華蟾素等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藥物,以免加重血管損傷。(5)推注藥物時應證實靜脈穿刺成功。輸液順利後方可用化療藥。治療時護理人員應牀旁守護,密切觀察注射部位,至用藥結束。由於NVB局部反應可在2~3天后出現,剛用藥結束時局部可無異常。因此,用藥後應常規以刺激部位爲起點沿血管走向用冰袋冷敷1h,間歇1h,連續3天。據臨牀報道靜脈反應可降低25% [1] 。此外,在使用NVB前、後各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5mg靜滴,用藥後用生理鹽水沖洗靜脈,可有效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6)最佳用藥途徑是深靜脈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靜脈炎及外滲發生。(7)用藥前醫護人員應仔細參閱藥品說明書。
4 治療措施
(1)一旦發生上述化學藥物外滲,應立即停止輸注,用生理鹽水5ml+利多卡因5mg環型封閉,使藥物稀釋並冷敷。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痛、致敏物質的釋放,減輕炎症擴散,有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利多卡因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2)解毒劑的應用:氮芥外滲可應用10%硫代硫酸鈉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潤注射於外 滲部位。絲裂黴素、蒽環類藥物外滲可用50%~100%的二甲基亞碸1~2ml塗敷外滲部位,亦有維生素B 6 局部注射用於治療絲裂黴素外滲,VP-16、VM-26外滲可用透明質酸酶300U加生理鹽水1~2ml局部注射並熱敷(不宜冷敷) [2] 。(3)對於NVB外滲及靜脈炎處理,除封閉、冷敷外,還可以①外敷燙傷軟膏;②外敷四環素可的鬆軟膏;③如意金黃散調敷;④促愈散外敷;⑤牛黃解毒片去糖衣砸碎加75%酒精調勻外敷。以上方法也可用於其他藥物外滲及靜脈炎。(4)其他措施:發生外滲及靜脈炎的患肢應擡高,並禁止靜脈注射,患處勿受壓。鼓勵患者多做肢體活動,經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5)潰瘍處用生理鹽水洗淨,無菌紗布浸透慶大黴素或雷夫奴爾敷於創面,嚴格無菌操作。嚴重的、經久不愈的潰瘍應考慮外科治療。
總之,對於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防治,要求我們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熟練的業務技能,掌握化療藥物的特點,在應用過程中細心觀察,只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就可做到減輕或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鴻豔,郭麗娟,高琳.冰敷致靜脈反應觀察.護理學雜誌,1999,4(2):107.
2 孫燕.內科腫瘤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64.
“三黃湯”加味外敷治療化療藥物外滲致局部腫脹疼痛的療效觀察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是清熱解毒的代表方。我們從1994~1998年用黃連解毒湯加減組成“三黃湯”加味外敷配合局部環狀封閉治療20例腫瘤患者因化療藥物外滲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 病例與方法 1.1 病例:36例患者均經影像學、病理、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爲腫瘤患者,住院後均採用聯合化療方案進行治療。化療4次以上者20例,3次以上者8例,2次以上者6例,首次住院化療者2例。36例患者隨機分爲2組。治療組20例中男5例,女15例;年齡32~76歲,平均54.6歲。肺癌5例,鼻咽癌2例,食管癌3例,胃癌4例,原發性肝癌2例,骨肉瘤2例,卵巢癌2例。對照組16例中男6例,女10例;年齡30~74歲,平均52.4歲。肺癌6例,惡性淋巴瘤2例,食管癌2例,胃癌3例,結腸癌3例。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用50~200mg氫化可的鬆對外滲區域行環狀封閉;“三黃湯”加味(黃連15g,黃芩15g,黃柏15g,當歸20g,赤芍15g,紅花10g,川芎9g,白茅根30g,生甘草20g)每劑水煎3次,連同藥渣對局部腫脹、疼痛處溼敷(24小時前溼冷敷,24小時後溼熱敷至腫脹消退),每2小時敷1次,每次持續2小時,連續用藥3日爲1個療程。 1.2.2 對照組:局部封閉方法同治療組;疼痛腫脹處局部用冰水或冷水冷敷,並用金黃散加凡士林外敷或外擦膚氫鬆軟膏等,24小時後用50%硫酸鎂溼熱敷。   2組治療期間對於滲入皮下範圍大或合併感染者,均可加用抗生素,不停止化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用藥當日局部腫脹、疼痛明顯好轉,皮膚起皺,用藥3日後症狀完全消失者爲治癒;用藥3日後局部少許腫脹、疼痛不明顯,仍須繼續治療1~3日者爲有效;用藥3日後局部仍腫脹、疼痛,症狀緩解不明顯,甚至個別患者出現局部潰爛、壞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療者爲無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