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專題:化療適用於哪些腫瘤病人

時間: 2011-06-12

      目前腫瘤化療正在由姑息性治療向根治性治療發展。以我國腫瘤專家的統計資料看,我國已有十幾種惡性腫瘤的部分病人已經通過化療治癒,包括絨毛膜上皮癌、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成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瀰漫型大細胞性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尤文氏瘤、腎母細胞瘤、橫紋肌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睾丸精原細胞瘤、睾丸胚胎瘤。另外,一些腫瘤通過化療可以提高生存率,如成人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低度惡性非何傑金淋巴瘤、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前列腺癌、骨肉瘤、軟組織肉瘤、多發性骨髓瘤、小細胞肺癌、消化道癌、頭頸部癌、黑色素瘤。
  專家對腫瘤細胞增殖動力學的研究日益深人,臨牀給藥更爲合理,聯合化療已取得明顯優於單一用藥的效果。臨牀藥理學的發展,對抗腫瘤藥物的作用原理和代謝途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爲腫瘤化療合理用藥提供了理論基礎。
  隨着新的抗腫瘤藥物的誕生和新化療方案的臨牀應用,將會有更多的惡性腫瘤患者獲得新生。

用化療的病人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現有化療藥物中絕大多數在抑制或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機體內正常細胞也有毒害作用,尤其是骨髓造血細胞與胃腸道粘膜上皮細胞。病人最常表現的是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腹瀉。因此化療期間應每週至少查一次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當白細胞減少時,協避免去人多的場所,以免增加細菌或病毒交叉感染機會;如白細胞數降至2000/微升以下或伴有發熱,最好回醫院由醫生治療。血小板數下降的危險是引起出血,應避免撞傷,且宜進軟食,皮膚有出血點時應及時告訴醫生,目前尚無升高血小板的特效藥物,主要靠輸注新鮮血小板。化療期間,飲食應以衛生、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爲主,現有較好的止吐藥物,一般對症處理後可大大減輕胃腸道反應,且患者間個體差異較大,噁心嘔吐的程度不一,因此不要將化療與嘔吐等同,避免自我暗示。此外,尚應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每餐後漱口,以免出現口腔潰瘍。化療中出現腹瀉,尤其是每天超過5次時應及時告訴醫生處理。有些化療藥可致脫髮,病人或家屬應有心理準備,可預備好假髮,一般停用化療後2~3個月即可長出新發,不致造成長期影響。總之,化療藥物有各種毒副反應。化療病人處於機體免疫功能較低狀況,因此應調節自己情緒,切忌憂慮、苦惱或急躁,配合醫生一起完成好化療計劃。

哪些病人不適合化療,爲什麼?

      首先診斷不明確的病人不適合用化療來作爲診斷性治療,因爲化療藥物有各式各樣的不良反應,對骨髓、心、肝、腎等臟器均有一定的損傷;而且有時化療藥物對結核、良性反應性增生等有一定效果。若認爲只要經化療後腫物有縮小就一定是癌症,那麼會造成很多誤診,給患者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和損失。例如,我們曾見過這樣一位病人,因縱隔腫物就診,在沒有細胞學或病理確診的情況下,按惡性淋巴瘤給予足量的全身化療,療後縱隔腫物有縮小,但不是十分明顯,接着又改用更強的化療方案治療,致使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死亡,後經尸解證實縱隔腫物爲縱隔淋巴結結核。諸如類似的教訓告誡大家,化療不是診斷劑、安慰劑,不可隨意使用,使用前必須得到病理或細胞學的確診,並在腫瘤內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此外有些腫瘤通過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即可治癒時,不必加用全身化療。例如皮膚基底細胞癌,放療後的5年生存率達90%;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是80%,若病竈直徑小於2釐米者,5年生存率爲100%。尚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一些頭頸部癌等,常以局部復發爲主要問題,如病變局部已控制,則不必加用全身化療。當然患者年邁虛弱、肝腎功能失代償、明顯貧血、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心肌病變、感染髮熱等情況下,不適合用化療,須先改善以上症狀,否則病人很難耐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