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性癱瘓的康復評估

時間: 2014-05-11

近年來國內對腦性癱瘓(腦癱)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對治療效果評價尚有爭議,由於難以量化而造成評價困難。小兒運動功能評價方法早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目前公認的評價標準尚缺乏,腦癱治療目的是最大限度要促進隨意運動的發展,如何判斷患兒能獨立完成其運動顯得十分重要,從目前遍及歐亞美各國康復專業機構使用的評價標準或量表來看,對小兒腦癱的康復評估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評估:

1、肌張力的評價:

生理學上肌肉的張力是指被動拉長或牽拉肌肉時所遇到的阻力;臨牀上肌張力是指被動活動肢體或按壓肌肉時所感覺到的阻力,這種阻力的產生可以來自於組織的物理特性,肌肉或結締組織內部的彈性,反射性肌肉收縮,在患有腦癱的兒童大部分有肌張力障礙或肌張力增高或降低,在向軀體四肢隨意運動中就會發現主動肌與拮抗肌的不協調收縮,臨牀上表現爲姿勢異常。或異常運動模式或異常姿勢反射,因此肌張力的評價對小兒腦癱的康復效果的評估比較重要。(1)臨牀肌張力分級是一種定量評價方法,檢查時根據被動活動肢體時所感覺到的肢體反應或阻力將其分爲0-4級。(2)痙攣分級傳統方法主要是根據痙攣程度(Spasticity)分爲輕度(S)中度(SS)重度(SSS)3個等級,目前較少應用。現大多數採用改良Ashworth痙攣量表,進行臨牀肌張力評價,共分爲0-4級。

2、關節活動度的評價:

由於腦癱患兒肌肉痙攣或肌腱攣縮或被動非正常姿勢及異常運動模式的長期存在,會導致四肢關節活動度障礙,關節活動度障礙又會影響腦癱兒的自主運動,因此腦癱康復評價中關節活動度的評價也十分重要。關節活動度(ROM)評價可發現障礙關節活動的因素,判定障礙的程度,提示治療方法,作爲治療訓練的評價手段。其方法有用角度計在關節活動的前後測量其活動度,通過測量了解患者自己能夠移動的關節活動度(主動),用外力能夠移動的關節活動度(被動),日本學者曾介紹0-15歲不同年齡的關節活動範圍正常值。包括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的正常角度參考值。國內有作者報道對168例小兒腦癱康復評估指標是治療前後足背屈角,股角及運動商數(MQ)。治療前後均有顯著差異(P〈0.01〉,該文以提示關節的活動度測量可作爲腦癱康復評價的重要指標。也有利用電了角度計測量關節活動度,電子角度計本來是一個軸轉動測量旋轉角度的儀器,在它的活動臂上設定一個可以滑動機構就可以測定關節活動的角度,這種方法可以與角度計的輸出關節的活動角度相對應。如果把兩個關節的相對應位置關係用6個獨立的量表表示,就可以計算出關節活動的三維運動。

3、肌力的評價:

肌力是肌肉在收縮或緊張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以肌肉最大興奮時所能負荷的重量來表示,由於腦癱患兒長期的四肢,軀幹自主運動障礙,大多患兒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肌力降低,腦癱兒能否恢復其自主運動與其四肢,軀幹肌力恢復正常是分不開的,所以腦癱康復評估中肌力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3.1徒手肌力檢查分級法目前兒科較普遍使用的1936 年英國巴爾的摩兒科醫院治療師Heniy 和Flemce 創立了肌力百分數分級的方法,以抗重力運動幅度和抗阻力幅度爲依據,將肌力從0-100%分爲6個等級。

3 .2定量肌力檢查有電了肌力圖儀等,通過負荷傳感器記錄系統描繪出髖、膝、踝伸屈肌的肌力曲線圖。其優點是測量準確性不受檢查者的影響,但這些儀器的構造複雜,不易搬運,造價昂貴。

4、小兒重要反射的評價:

小兒腦癱的概要中就說明了兩點,一是運動發育遲緩,二是異常姿勢或異常姿勢反射,因此小兒重要反射的評價在腦癱康復的評價中是不可缺少的內容,與腦癱密切相關的反射除衆所周知的Vojta7項姿勢反射的特定標準外,還有Moro反射,格蘭身體側彎反射;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ATNR)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STNR),緊張性迷路反射(TLR)頸直立反射,迷路立直反射,視性立直,軀幹立直,降落傘反射等30 項反射發育判定標準。

5、精細動作完成的的評價:

小兒腦癱的主要障礙是運動發育落後,隨意運動障礙,所以粗大動作瀆精細動作的評價在腦癱康復評估中可視爲評價的核忁內。運動年齡識價(Motor怭age hest-AT)是以0-з:個月的正常兒童動作能力爲標準,與障礙兒的動作能力進行比較的評乷方法,可以甩運動指數(Motor Qvotient-Q)來表示。據中國正常兒童運能力發育年齡標準來測嗺腦癱兒治療剭後的MR也可以用經典的G嬰幼兒發育評估方法,測出發育商數(Dťvglopmental Qv/-tũent DQ)表示。以DQ粗大運動犄商數與DQ 精細動作的商數反映康復水平。爲漵具體嚄反映患兒的康復狀況,日本津時素岸勝報道了MAT 的上肢運動發育指數(VMQ)和下肢運動發育反指數(LMQ)的評價法,這樣可較客觀的量化評價腦癱兒四肢運動功能恢復的狀況。功能獨立性測量評價法,Long 與Saclo 報道了功能獨立性測量(WeeFIM),該量表包括18 個項目並組成6 個維度,包括自理、括約肌控制、移動、行動、交流和社會認知,各項目從日常生活功能全部支持到完全獨立共分7級水平,計1-7分。該量表用於6個月-7歲兒童,其中自理、括約肌控制、移動、行動組成了運動因子,社會認知與交流組成認知因子。米拉尼運動發育評價(Milani-Compareti)判定出較詳細的米拉尼運動發育評價表,該評價表其優點除對擡頭,保持坐位,坐起,站立,走路等動作進行評價外,還對軀體四肢的調整反應,降落傘反應和傾斜反應及影響上述3種反應的原始反射進行綜合評價。該檢查表其共分3個部分,自發動作9項,誘發反應4項,自發運動與誘發反應的相互關係17項。適合年齡0-6歲。應用於小兒腦癱康復評價中也是一種較好的評價方法。

6、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是指人們爲獨立生活而每天必須反覆進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身體動作羣,即進行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基本動作和技巧。廣義的ADL 是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在工作中和社區中的活動。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判斷能力、與他人的交流能力,執行社會任務的能力,以及在經濟上、社會上和職業上安排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對於小兒腦癱的康復目標,家庭及社會對其康復最基本的要求是患兒可以生活自理。因此ADL 的評價在小兒康復醫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腦癱的康復評價中同樣也佔有主導地位。目前兒童多用的ADL 評價量表是胡瑩媛修定的,該量表包括9 個部分:個人衛生動作,進食動作,更衣動作,排便動作,電器使用,認識交流動作,牀上運動,移動動作,步行動作,共50 項,評分按完成的程度每項有2 分,1.5 分,1 分,0.5 分,0分共5個評定級別,滿分100分。該量表可以較全面的反應腦癱兒童治療前後粗大運動,精細動作,手眼協調動作,肌力及肌張力的情報況,但缺乏對腦癱異常姿勢反射的認識量表。

7、綜合全面評價:

前面已介紹有關的6種評價方法,都從不同角度對小兒腦癱進行康復評價。從目前國內外小兒康復醫學進展看,對小兒腦癱實施全面綜合康復是一種大的趨勢。包括運動、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認知、神經反射等綜合評價。Russell1989年報到了嬰幼兒運動功能評估量表,經修訂後應用於小兒腦癱的療效評估,其方法簡便易實用,該量表共分5個功能區。(1)臥位運動與部分原始反射殘存,姿勢反射(降落傘反射)的建立;(2)爬與跪的運動;(3)坐位運動結合平衡反射建立;(4)站位運動;(5)走、跪、跑、及攀登運動。共計80項,評分標準按完成的程度評分0-3分。其適應年齡在0-6歲,以功能區分,實際得分,總分來表示腦癱康復治療前後的療效,該量表5個功能區可以將腦癱的主要功能障礙、姿勢異常、異常姿勢反射的康復情況反應出來。該量表即可以評估小兒運動發育,又可對重要反射進行評估,從某些功能區也反映肌力,肌張力的變化情況。因此該量表基本上可以較全面評價小兒腦癱康復狀況,其不足之處是無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價內容。中國康復中心博愛醫院報道,應用腦癱綜合康復評定表對小兒腦癱進行全面康復評價。該表有5個功能區,50項測評內容:(1)認知能力;(2)言語功能;(3)運動功能;(4)生活自理能力;(5)社會適應能力。其評價標準爲02分共五級,50項測評內容:每一項測評內容包括四個小問題,完成一個給0.5 分,全部完成2 分。因此該量表的最在特點是評價客觀具體在評價過程中無人爲因素的影響,可重複性強,易於操作。該評定量表的另一特點是比較全面的評價腦癱兒童康復效果。從認知、社會適應能力評價到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綜合功能的評價。其不足是小兒重要反射的評價,運動功能的評估項目與精神動作評價內容較少。

下一篇:小兒腦癱的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5-11
作者:陳琳家長、兒童保健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可以對存在腦性癱瘓高危因素的小兒進行早期的簡易篩查,並可據此加以診斷。 (1)俯臥位:正常兒俯臥位呈以上肢支撐身體姿勢,頭擡起。腦癱患兒手呈軟塌塌的樣子。 (2)坐位:同齡兒能做到穩穩坐或稍幫助能坐,而腦癱患兒不穩定和兩上肢不隨意運動明顯。如輕輕推頭倒向後方,正常兒則呈弓背取防禦姿勢,腦癱患兒則會“叭噠”倒下。 (3)立位:檢查者提兩下肢倒懸,放開一手時,正常兒髖、膝關節屈曲下落,而腦癱患兒爲原位。 (4)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檢查者兩手持小兒側頭部左右迴旋頭。如爲腦癱患兒則會出現顏面側上肢伸展,反對側上肢屈曲姿勢。 (5)抓握反射:檢查者在小兒下肢...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5-11
小兒腦癱爲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爲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早期症狀  小兒腦癱可通過5種症狀早期發現:   1、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後,發現有腦癱的高危因素。如懷孕期感染、風疹、嚴重妊高症,小兒出生時窒息,早產兒,嚴重黃疸,小兒出生後顱內出血等。   2、小兒出生後哺餵困難,如吸吮無力,哭聲弱或多哭,易受驚嚇。   3、過分安靜,主動運動少。   4、運動發育落後。如3個月到4個月大的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或擡頭不穩,4個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扶站時...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4-05-11
上面介紹的很是詳細,治療小兒腦癱應該趁早進行,早期治療的話可以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的形成和建立,一週歲之內是治療腦癱的最好時機,祝您寶寶在接受早期的康復治療能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