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治療失眠

時間: 2011-03-16

近年概述

    失眠屬中醫“不寐”的範疇。中醫文獻中記載最早是《靈樞・營

衛生會》稱:“夜不寐”,之後《諸病源候論》稱“不得眠”,以後

也有稱“不寐”、“目不瞑”、“臥不安”、“不眠”等。由於失眠

尤其是頑固性失眠給患者造成無比痛苦,且近年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

失眠的發病率也在相應上升,因此中醫近年也相應形成了許多治療失

眠的特色,現就中醫辨證和中藥治療方面,作一粗略概述:

一、辨證思維

    早在《內經》中就指出人體的晝寤夜寐是順呼自然界的陰陽運行

規律的。王翹楚認爲人身之陰陽失其所常,與自然界陰陽消長不同步,

協調不一致,就會出現失眠的現象。導致人之陰陽失常除先天體質因

素外,與後天生活習慣、精神修養、體格鍛鍊等有密切關係,辨證要

以陰陽、臟腑、氣血理論爲指導,着眼於全身的整體調治。此外還認

爲由於情志因素是至今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而肝的屬性與人的情志

變化關係最爲密切,肝失所常,可使氣機不運,臟腑功能失調,氣血

失和,陰陽失常造成失眠,因此在失眠的臟腑辨證和治療上“從肝論

治”尤爲重要,而“從肝論治”包涵了辨證用藥和思想疏導兩個方面,

兩者缺一不可。周展紅等認爲臨牀失眠病人中,以肝鬱氣滯型最多。

    楊承歧指出營衛不和是導致睡眠失常的病機關鍵,若邪熱亢盛,

或心火內熾,衛不入營;或心脾兩虛,或肝血虛少,營不斂衛;或驚

恐傷心,氣機紊亂,營衛離決;或痰熱內蘊,或食滯胃脘,擾動衛氣,

以致營衛不和,衛氣獨行於陽而致失眠。

    《景嶽全書・不寐》:“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

盡矣。”俞萬鈞指出張景嶽對不寐的病因病機是以“有邪”“無邪”

尚不夠準確,應分爲有表與無表,有表即外感表證所致,因外邪入侵,

邪正交爭,衛氣被外邪留連,不得入陰,故不得眠;無表即裏證,指

機體氣、血、精、津的耗損,致體內陰陽受損,臟腑功能失調而成不

寐之疾。

    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崔東祥等認爲胃不和致臥不安病機有三:

1.胃不和致營衛失調則臥不安;胃腑不和,必致衛氣薄弱,運行失

序,夜不入陰而留於陽,則夜臥不眠。2.胃不和迫使肺失肅降則臥

不安:胃腑不和,逆行於上,累及肺氣不能肅降,則可導致不能仰面

平睡。3.胃不和可致心腎難交則臥不安:因心陽位於上焦,腎陰府

居下焦,二者上下的交通是靠中焦脾胃傳遞水火的媒介作用來造成的,

若痰濁溼熱阻隔中焦,使上下之路隔絕,則陰不能納陽,陰陽不交,

心神受擾,則夜難眠而臥不安。沈佳對“胃不和則臥不安”新解爲:

1.“胃不和”是“臥不安”的病機。2.“和胃”可治“臥不安”。

可供臨牀鑑解。

    萬啓華認爲老年性失眠是生理性衰老現象,陰陽氣血之盛衰是老

年人不寐症發生的主要原因。龔野儒也認爲老年陰血有衰,營衛氣血

運行澀滯是治療老年性失眠的良策。

    李紅生等認爲兒童不寐多見於素體脾虛者,由於脾虛日久,水溼

不化,聚溼成痰,恰遇驚恐焦慮,五志化火,痰熱內擾心神導致心煩

不寐。

    縱觀諸說,失眠不越情志、飲食勞傷及受邪等因素,使得臟腑氣

血偏頗,陰陽不濟,運行失乖所爲。文獻報道中辨證證型頗多,詳略

不一,各抒己見,歸納有:肝鬱氣滯型、肝鬱化火型、肝陽上亢型、

肝血不足型、肝膽溼熱型、心脾兩虛型、心火亢盛型、痰熱擾心型、

餘熱擾膈型、膽氣虛怯型、心腎不交型、心陰虧損型、瘀阻心脈型等。

筆者認爲失眠症情複雜,往往虛實挾雜,難以一型概之,臨證應追根

導源,標本兼顧,方能對症下藥,解開癥結。

二、處方用藥:

1.因型施治

    張氏按八型論治:①肝經鬱熱型,宜清熱瀉火安神,方選龍膽瀉

肝湯加減;②痰熱內擾型則清熱化痰安神,用黃連溫膽湯;③心火亢

盛型宜清心安神,用導赤散送服硃砂安神丸;④餘熱擾膈則清熱除煩,

方用竹葉石膏湯或梔子豉湯;⑤膽氣虛怯型宜溫膽益氣寧神,藥用黨

參、白芍、當歸、竹茹、遠志、酸棗仁、柏子仁、磁石等;⑥心脾兩

虛宜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用歸脾湯;⑦心腎不交型則滋腎水,降心

火,交通心腎,用黃連阿膠湯合交泰丸加減;⑧心陰虧損型宜滋心陰

養心神,用天王補心丹加減。張氏的八型在失眠的分型治療中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只是選方用藥略有差異。譬如王氏將300例不寐患者分成

肝鬱化火型、痰熱內擾型、陰虛火旺型、心脾兩虛型四型,分別選用

丹梔逍遙散合酸棗仁湯、黃連黃芩溫膽湯,黃連阿膠湯合酸棗仁湯、

歸脾湯。中醫治病選方用藥具有傳統和經驗相結合的特點,但是確立

了證型後,處方用藥要周詳推敲,力求對症下藥,事半功倍。

    談氏治療肝炎患者失眠40例,按症狀和病機分成①肝膽溼熱型,

以龍膽瀉肝湯合入半夏、夏枯草;②陰虛火旺型,以當歸六黃湯合半

夏,夏枯草;③肝氣鬱結型,用柴胡疏肝散合入半夏、夏枯草;④心

脾兩虛型以歸脾湯合入半夏、夏枯草;⑤瘀血內停型,用血府逐瘀湯

加半夏、夏枯草。許氏認爲對肝病而致失眠者治療要遵循“補其不足,

瀉其有餘,調其虛實”的原則,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此外在臨牀

上遇頑固性失眠,用常法治療不效時,多從疏肝、清肝、斂肝、養肝

等方面進行論治。由此也佐證了失眠“從肝論治”可行性。程氏認爲

從肝論治不寐可歸納爲六法:①疏肝清熱法;②瀉肝清火法;③清肝

化痰法;④滋補肝陰法;⑤補養肝血法;⑥溫補肝膽法。

    交通心腎是傳統治療不寐的一個大法,在臨牀治療中普遍應用。

蔡氏則更爲詳盡地、深入地分爲四種方法①溫腎水以降心火,用右歸

飲合交泰丸加減;②滋腎陰以潛心陽,用左歸飲合硃砂安神丸加減;

③運脾以交通上下,用妙香散;④和胃以協調陰陽,用溫膽湯合坎離

丸加減。可資醫者參考。

2.單方單藥治療

    根據失眠的主要病機,以單方爲主,酌情加減,也是治療失眠的

一個重要方式。單方選用有古方今用,也有自擬驗方。

2.1 古方今用

    魏氏等用半夏秫米湯加重半夏治療重症失眠30例,採用清半夏40

克,秫米50克,同時結合臨牀隨證加味,療效顯著。姚氏用甘麥大棗

湯加味治療失眠,體會本方對心陰不足,心神不安的不寐療效顯著。

張氏等用柴胡龍骨牡蠣湯爲基礎方治療230例不寐,治癒210例,好轉

20例。張氏用溫膽湯治療270例失眠,總有效率達93.46%。周氏用明代

名醫龔廷賢處方“高枕無憂散”治療12例有效。“高枕無憂散”以溫

膽湯爲基礎,加麥冬、棗仁、黨蔘、石膏、甘草組成。張氏等用血府

逐瘀湯治療兼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更年期綜合徵,以及情緒波動

引發者,受精神刺激發病者,驚嚇發病者共35例,療效顯著。

2.2 自擬驗方、單方

    章氏用自擬“化溼通衛湯”治療頑固性不寐,方藥組成:威靈仙、

香薷、木賊草、法半夏、羌活、獨活、薏苡仁。章氏認爲溼邪最易阻

塞衛氣通道,使衛氣入夜之後不能順利“由陽入陰”,導致失眠。溼

阻衛氣不寐的辨證要點:一、雖長期失眠,食納不旺,但形體不瘦,

略呈肥胖。二、表現爲不應睡時很想睡,真去睡時睡不着。三、多伴

有肌肉酸楚。章氏的觀點,有其獨到之處,值得參考。全氏認爲失眠

多因思慮勞倦傷及心脾而致,自擬L仙大棗湯:L薟草、仙鶴草、大

棗。L薟草滋陰養血,寧心安神,仙鶴草、大棗補血生津、益氣五臟,

故失眠自能治癒。全氏這一選方用藥比較新穎,而且簡單,便於臨牀

使用。李氏等用自擬“健脾化痰安神湯”治療兒童不寐,該方能重健

脾胃功能,培土化痰之源,佐以化痰、鎮靜之品。方用太子參、白朮、

茯苓、半夏、陳皮、枳實、竹茹、遠志、合歡皮、酸棗仁、甘草。該

方對兒童使用是比較安全,且便於兒童接受。

    王氏以花生葉爲主製成安神合劑治療失眠,並進行臨牀觀察和實

驗研究,臨牀有效率在96%以上,實驗表明能使小白鼠自主活動次數

減少,有鎮靜安眠作用於,急性毒性試驗安全無毒性。研究單味的中

醫安神製劑,是一種新的探索的嘗試,由於是純中藥製劑,便於服用,

也便於實驗分析和研究,因此可能前景良好。

    以上總結了中醫中藥近年來一些治療失眠的方法和處方用藥,只

是粗略概述,失眠作爲一個病證作中醫中藥臨牀資料回顧性的概述,

尚無前人可鑑,只是零星報道。筆者以此拋磚引玉,以冀同行共同對

這一病證有個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失眠的治療至今尚缺乏一

個療效的客觀標準,病人的自訴難以科學地統計和分析以及反映治療

效果,這些都是有待於今後研究探討的問題。

下一篇:快速治療眩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