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知曉的胃癌六個問題!

時間: 2016-02-02

近日下午,有媒體曝出,44歲的央視前女主播方靜因胃癌晚期(肝轉移)醫治無效在臺灣去世,終年44歲方靜生於1971年,一級播音員,先後擔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欄目主持人,今年5月應邀擔任紅場閱兵實況轉播主持人。

又是癌症!胃癌,一個非常常見的癌種!

癌症確實已經是常見病多發病,你不重視也得重視,因爲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與其畏懼癌症,不如主動學習癌症防治相關知識,儘可能防癌於未然。

很多人平時基本不太關注癌症防治的問題,甚至有的人很忌諱談到“癌症”二字,似乎不談癌症不關注癌症,癌症就不會找上門,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既然大家平時不關注癌症防治問題,今天藉此談談胃癌的防治,名人效應也許更能引發大家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善莫大焉。

對於胃癌,我想大家應該不會太陌性,因爲胃癌非常常見,常見到什麼程度呢?看了下面的數字你就明白了。胃癌發病率在全世界排在第四位,死亡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位,中國則不管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排在所有癌症的第二位,中國胃癌新發和死亡病例數均佔到世界總數的近一半。胃癌,你必須要了解!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胃癌?胃癌,顧名思義當然是指發生在胃的癌症(惡性腫瘤),但這樣說其實並不嚴謹,我們通常所說的胃癌其實專指來源於胃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比如胃腺癌(最常見)、胃鱗狀細胞癌、胃腺鱗癌、胃髓樣癌等,而像胃的原發淋巴瘤、間質瘤、平滑肌肉瘤等也是發生在胃的惡性腫瘤,但一般不歸到通常我們所說的胃癌之列,它們也相對比較少見,因此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接下來你肯定會問,爲什麼會得胃癌?哪些人容易得胃癌?總體來說,癌症的發生是內在基因遺傳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體內正常細胞發生癌變,但目前對於癌症發生的確切原因並未完全闡明,這也正是爲什麼難於做到從根上真正預防癌症的原因所在。

不過,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完全無所作爲,通過研究,對於很多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還是基本弄清楚了。比如今天談的這個胃癌,有以下一些發病相關危險因素。

1、年齡。胃癌的發病風險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遞增,多數胃癌發生在中年以後,但近年來,胃癌的發病有年輕化的傾向,必須引起重視。

2、性別。男性得胃癌的機率比女性要大,約爲女性的兩倍,因此男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男人更要注意,當然,女人也一樣要重視。

3、飲食因素。胃是消化器官,飲食在胃癌發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不良飲食習慣(飲食不規律、飲食過快過飽、暴飲暴食等)、飲食不潔、喜食煙燻和煎炸烤食物、長期高鹽飲食及鹽漬醃製煙燻食品(如醃魚、鹹菜)、食用隔夜或黴變食物、新鮮蔬菜水果攝入過少、營養失衡或缺乏、吸菸酗酒等。

4、幽門螺桿菌感染(HP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非常普遍,全世界約有一半以上的人存在這種細菌的感染,而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的感染率更高。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確定爲人類I類致癌因子。

5、有胃癌家族史、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或胃部手術史。

大家可能最關心的就是癌症的預防,如何才能預防癌呢?很顯然,要想預防胃癌,就必須要明確知道它的發病原因,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它,但正如前面所說,胃癌發生的確切病因並未完全明瞭。不過,前面也說了,胃癌發生的一些相關危險因素多數已經弄清楚,針對這些胃癌相關危險因素採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有效的降低胃癌發生的機率。那麼採取哪些措施有助於預防胃癌呢?根據前面列出的胃癌相關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1、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已經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導致胃癌的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它確定爲人類I類致癌因子,有多項研究證實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要根除?並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要進行根除,建議到消化內科進行諮詢就診。

可喜的是,中國大陸的科學家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Hp疫苗,已完成III期臨牀研究,研究證明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有效降低由該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發病率,向預防幽門螺桿菌所致的胃癌邁進了重要一步。

2、化學藥物預防。比如服用以阿司匹林爲代表的非甾體類抗炎藥,但目前這方面的證據尚不充分,考慮到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因此,不主張個人擅自服用。

3、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比如戒菸酒,飲食規律、進食勿過快過飽、勿暴飲暴食、不吃煙薰醃製和煎炸烤食物、不吃得太鹹、不吃黴變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難於做到從根上徹底預防胃癌,那麼有沒有早期查出胃癌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癌症篩查”,那麼如何進行胃癌的篩查?癌症的發生要經歷較爲漫長的過程,這就爲早期發現癌症提供了充足的時間,關鍵是要重視。中國的胃癌之所以死亡率高,主要還是因爲多數人胃癌一診斷就是晚期,早期病例較少,早期胃癌手術後的治癒率可達90%,而晚期胃癌則僅有14%不到,可見早期發現胃癌是多麼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進行胃癌的篩查呢?目前用於胃癌篩查的方法主要有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胃鏡檢查、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查(比如CEA、CA199、CA724)等,其中胃鏡是最準確的篩查手段。

建議以40歲爲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對於沒有高危因素的人,40歲以上可視情況每一到兩年左右進行一次上消化道造影檢查或直接胃鏡檢查。日本的經驗是:對40歲以上人羣,用常規X線上消化道造影作爲初篩手段,對初篩發現可疑病變者,再進一步行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對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發現的可疑病例,再進一步行胃鏡檢查,並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進行最後的確診。

對於有胃癌高危人羣,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如果做不到每年一次,至少也要做到每兩年一次。對所有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發現異常的人,都應該要進一步行胃鏡檢查,必要時活檢送病理檢查。

目前有兩種胃癌篩查方案推薦使用,一種是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和危險因素問卷調查初篩,初篩結果陽性者進一步行胃鏡檢查,另一種是直接進行胃鏡檢查,並根據篩查結果採取相應的隨訪方案。具體的篩查實施,建議遵從專科醫生的意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

如果沒能進行篩查,而且即便篩查也可能漏查,有沒有什麼早期發現胃癌的補救措施?當然有,那就是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那麼如何才能抓住胃癌的蛛絲馬跡?

多數癌症在早期並沒有特異性的表現,胃癌也不例外。儘管部分胃癌在早期可能會有一些表現,比如上腹部的輕度疼痛不適,或脹滿感,或者僅僅是食慾下降,感到乏力,或者伴有嘔吐,嘔血,或者吞嚥食物的不適感,或者便血/黑便等等,但這些表現並非胃癌所特有,很難與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等良性疾病區別開來。瞭解這些早期表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的早診意識,身體有了任何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如果萬一查出得了胃癌該怎麼辦?

首先必須要確定診斷。癌症確診必須依靠病理檢查,也就是取得腫瘤組織送去病理科做“化驗”(病理檢查)。如何才能取得送病理檢查所需要的組織?有多種途徑方式,比如通過胃鏡進行活檢,或者通過對體表可觸及的懷疑有轉移的淋巴結進行手術活檢。

其次要進行分期。有的人一檢查得了癌症,就急着要求治療,醫生說還要進一步檢查,就懷疑醫生的醫德,都已經確診了,還查什麼查?趕快治療!這完全是誤區。癌症可不是一天就得的,磨刀不誤砍柴功,沒有分期就沒有正確的治療,因爲不同的分期,治療完全不同,將來的結局也不一樣。怎樣分期?就是通過進行各項檢查瞭解在胃原發竈之外有沒有其他地方轉移,比如淋巴結、肺、肝、骨、腦等有沒有轉移。

接着還要評估病人的一般情況及身體狀況。比如營養狀況如何、體能狀態怎樣、是否合併有可能影響治療的其他合併疾病等等,否則匆匆開始治療,弊大於利。

最後當然就是正式開始治療。治療要根據胃癌的病理類型、分期、身體狀況,並結合患者/家屬的意願、經濟狀況等綜合決定。總的原則是不伴有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可考慮單純手術,有的極早期粘膜下腫瘤甚至可以不用開刀僅行胃鏡下治療;中期(局部進展期或伴有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採取以手術爲主的綜合治療,包括術前的新輔助化療或術後的輔助化療/放療等;如果是晚期轉移性胃癌,則採取全身化療爲主的綜合治療,有的可加上靶向藥物治療,視情況局部病竈可考慮配合姑息性手術、放療或介入治療等;如果病人的身體太差,無法耐受抗腫瘤治療,就只能對症處理,目的不是爲了延長生命而是減輕痛苦。

下一篇:吃出來的腎結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