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基礎知識及最新診療進展

時間: 2014-12-18

肝癌

第一節流行病學

1 地域性:世界上肝癌好發於東亞、東南亞、東非、中非和南非。我國肝癌發病率居世界首位,江蘇啓東、福建同安、廣東順德、廣西扶緩爲著名高發區。

2 死亡率:肝癌死亡率在我國佔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世界上居第三位。

2 性別: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爲3∶1。

第二節病因學

1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

2 食物中黃曲酶素的污染。

3 農村中飲水污染。

4 另有吸菸、飲酒、遺傳、微量元素(低硒、鉬、錳、鋅和高鐵、砷)等因素。

肝細胞肝癌的危險因素:對於有肝硬化患者,HBV、HCV、酗酒、遺傳性血色素沉着病、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原發膽汁性肝硬化、a1胰蛋白酶缺乏;對於無肝硬化患者HBV是獨立的危險因素。

第三節病理學

1 大體分型:(1)塊狀型、(2)結節型、(3)小癌型、(4)瀰漫型;或者膨脹型、浸潤型、混合型、特殊型。

2 組織學分型:(1)肝細胞癌(90%),纖維板層型肝癌爲肝細胞癌的一種特殊亞型,我國少見,預後較好。 (2)肝內膽管癌。(3)肝細胞以及膽管細胞混合癌。

3 早期肝癌或小肝癌(≤3cm)的病理特點:(1)常爲單個結節;(2)無血管侵犯;(3)常有包膜;(4)細胞分化較好;(5)癌栓較少;(6)二倍體較多。(記爲“一無二少三多四好五六常寶”)

4 我國肝癌病理學特點:(1)肝細胞肝癌85-90%有肝硬化背景,多爲乙型肝炎後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合併腫瘤者可達50%;(2)膽管細胞癌則多無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史。

第四節診斷學

一 臨牀表現

1 症狀:主要有上腹痛、不適、納差、腹脹、乏力、消瘦、腹部腫塊、發熱、黃疸、腹瀉、右肩痛、鼻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但這些多屬中晚期症狀。

2 體徵:肝大、上腹腫塊、黃疸、腹水、脾大、下肢水腫、肝掌、蜘蛛痣和腹壁靜脈曲張等。

3 癌旁綜合徵:紅細胞增多症、低血糖症、高鈣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高膽固醇血癥等。

4 轉移:多爲肝內轉移,然後至肝外如肺、骨、腎上腺、腦等;淋巴轉移首先見於肝門淋巴結,有時可見左鎖骨上淋巴結;肝癌還可直接侵犯鄰近臟器如膈、胃、結腸、網膜等。

5 併發症:肝癌結節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礙、腹腔積液、感染等。

二 診斷

1 定位診斷

a.B型超聲檢查 是目前最常用的定位診斷方法。

b.CT檢查 肝癌定位的常規檢測方法。目前建議4期肝臟CT,包括動脈延遲期、門靜脈期,普通動脈期。

c.MRI檢查 對於顯示膽道梗阻部位,顯示膽道梗阻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

d.放射性核素顯像 應用於肝癌檢查相對較少,有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儀)、PET(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e.肝動脈造影

f.PET/CT 單用PET-CT是不充分的。

2 定性診斷

⑴ 在CT或B超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活檢無手術指針的患者,可藉此獲病理診斷,通常較多用於AFP陰性者,爲有創檢查,並有一定併發症和潛在危險。

⑵ 腫瘤標記物

①甲胎蛋白(AFP)仍爲肝細胞癌診斷中最好的腫瘤標記物,肝癌患者60-70�P增高。凡AFP〉400ug/L持續1個月或〉200ug/L持續2個月且無活動性肝病的證據,可排除妊娠和生殖胚胎癌,應高度懷疑肝癌。成人血清AFP升高提示:(1)肝細胞肝癌;(2)繼發性肝癌;(3)少數消化道腫瘤;(4)生殖腺胚胎瘤;(5)肝病活動期;(6)妊娠。2011NCCN指南在HCC診斷項目中去掉了AFP,原因在於來自中國的報道顯示,B超優於AFP,AFP+B超:單用B超:單用AFP,檢測率爲92%:84%:69%,假陽性率爲7.5%:2.9%:5%,陽性預測爲3.0%:6.6%:3.3%。

②新標誌物RASSF1A 循環血液高甲基化RASSF1A基因定量分析作爲肝癌診斷和預後的可行性,能檢測出86%的AFP陰性HCC患者,但尚需大規模多中心試驗證實。

③AFP異質體比AFP更具特異性;

④異常凝血酶是繼AFP之後的另一較特異的肝癌蛋白類標誌物。

⑤磷脂酰肌醇蛋白聚酶3(GPC3)和高爾基體蛋白73(GP73)被認爲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三 鑑別診斷

1 AFP陽性者 妊娠、生殖腺胚胎瘤、肝炎、肝硬化活動期、消化道癌肝轉移時。

2 AFP陰性者 肝血管瘤、繼發性肝癌、肝腺癌、局竈性結節樣增生(FNH)、炎性假瘤、肝脂肪瘤等。

四 分期(AJCC 第7版 2010)

T1 孤立腫瘤沒有血管侵犯。

T2 孤立腫瘤伴血管侵犯或多發腫瘤最大徑小於5cm。

T3 多發腫瘤最大徑大於5cm或者腫瘤侵犯門靜脈或肝靜脈分支。

T3a 多發腫瘤最大徑大於5cm;

T3b 單個或多發腫瘤侵犯門靜脈或肝靜脈分支;

T4 腫瘤直接侵犯鄰近器官(膽囊除外)或者穿透髒層腹膜。

N0 無淋巴結的轉移。

N1 有淋巴結轉移;

M0 無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

I T1N0M0

II T2N0M0

IIIA T3aN0M0; IIIB T3bN0M0; IIIC T4N0M0,(第6版IIIa T3N0M0; IIIb T4N0M0; IIIc TXN1M0)

IVA TXN1M0 IVB TXNXM1(第6版IV TXNXM1)

組織學分級

GX 分級不能確定

G1 分化好

G2 分化中等

G3 分化差

G4 未分化

纖維化評分

纖維化評分的定義由Ishak提出,它對於總生存期具有預後評估價值,評分系統分爲0~6級。

F0 纖維化評分0~4(無到中等纖維化)

F1 纖維化評分5~6(嚴重纖維化或肝硬化)

國內分期:

Ⅰ期(早期) 無明確的肝癌症狀和體徵者。

Ⅱ期(中期) 介於Ⅰ、Ⅲ期之間。

Ⅲ期(晚期) 有明確的黃疸、腹水、惡病質或肝外轉移之一者。

巴塞羅那分期將肝癌分爲5期:

極早期(單個,腫瘤直徑小於2cm,無血管侵犯,肝功正常);

早期(無血管侵犯的單個腫瘤或腫瘤數量小於3個、直徑小於3cm、肝功正常);

中期(多結節無症狀腫瘤,無侵襲性特點);

晚期(有症狀性腫瘤或EOCG評分1-2分或有血管浸潤/肝外轉移);

終末期(ECOG評分3-4分, Child-pugh C級)。

目前將腫瘤分期治療方案和預期生存相結合的唯一分期系統:

巴塞羅那臨牀肝癌分組方案(BCLC)

分期0

Child A;

分期A-C

Okuda1-2;

Child A-B;

PS 0-2

分期D

Okuda3

Child C

PS >2

極早期0

單發<2cm原位癌

早期A

單發或多發腫瘤<3cm

數量≤3

PST 0

中期B

多髮結節

PST 0

晚期C

門脈浸潤

N1, M1

PST1-2

終末期D

單發

門脈壓

膽紅素

正常

升高→

伴發疾病

手術切除

肝移植

PEI/RF

化療栓塞

新葯

治癒性治療(30%)

5年生存率50%~70%

隨機對照試驗30%

3年生存率 20%~40%

對症支持治療30%

1年生存率10%

肝細胞癌的Okuda分期

項目

Score(-)

Score(+)

腫瘤大小

<全肝50%

>全肝50%

腹水

白蛋白 (g/dl)

> 3

< 3

膽紅素(mg/dl)

< 3

> 3

Okuda I期:沒有陽性因素;
Okuda II期:1個或者2個陽性因素;
Okuda III期:3個或者4個陽性因素

優點:  
第一個結合了肝功能指標和腫瘤大小的分期系統, 所提議的三期與全部病人的預後相關。
缺點:
① 其建立在回顧性分析晚期病人上。
② 重要的腫瘤指標,如血管侵犯,是單發病變還是多竈病變,有無肝外轉移等未予考慮,腫瘤大小的定義有些武斷。
③ 總膽紅素3 mg/ dl 的標準過高。

第五節治療學

以外科爲主的多種方法的綜合與序貫治療。I期儘可能手術切除,因故不能切除者可行肝移植或局部非切除手術療法,術後酌情加輔助化療;Ⅱ期手術(切除或非切除)和(或)放療、動脈內給藥等綜合治療。選擇病例進行二期手術切除;Ⅲ期以生物靶向治療或中醫藥物治療爲主,Child-Pugh分級A-B級可行全身化療。

一 手術治療

1 PHC肝切除

PHC肝切除適應證(Shimamura):(1)ICGR15(15分鐘血中吲哚青綠瀦留率)<15%;(2)ALB>3.5g/dl;(3)膽鹼酯酶≥14.51U/L;(4)PT≥80%;(5)無糖尿病;(5)必須的肝切除率(ERR)≤70%。大塊肝切除的適應證:(1)孤立腫瘤,無子瘤;(2)腫瘤直徑大於〉5cm;(3)無遠處轉移;(4)無血管侵犯和瘤栓;(5)局部侵犯臨近器官可切除。肝癌切除在以下情況下是有爭議的,但也可考慮:①侷限且可切除的多病竈,②大血管受侵。

手術方式(1)根據切除的是否徹底分爲根治性切除與非根治性切除;(2)巨大無法切除的肝癌經綜合治療縮小後的切除,稱爲肝癌的二期切除;(3)規則性切除指根據肝段或肝葉解剖進行肝切除,反之爲非規則性切除。

3 肝癌肝移植

肝癌肝移植適應證 ①米蘭(Milan)標準:1996年,意大利的Mazzaferro等提出肝癌肝移植受體選擇標準:(1)單個腫瘤結節≤5cm;(2)如多發,總數≤3個,每個最大直徑≤3cm;(3)無血管浸潤;(4)無肝外病竈。按此標準進行肝移植4年存活率可達75%,其療效與良性肝病肝移植相似。Milan標準是第一個得到大多數國際中心認可的肝癌肝移植的選擇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肝癌肝移植的選擇標準。②匹茲堡標準:Marsh等在2000年提出改良的TNM標準,將有大血管侵犯、淋巴結受累或遠處轉移三者中出現任一項作爲肝移植禁忌證,而不將腫瘤的大小、數目及分佈範圍作爲排除標準,顯著擴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適用範圍。但其最大缺陷是術前很難對微血管或肝段分支血管侵犯情況作出準確評估,且肝門等處的腫大淋巴結需術中冰凍病理切片才能定性。③UCSF標準:2001年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Yao 等提出UCSF標準,(1)單個腫瘤直徑≤6.5cm;(2)多發腫瘤≤3個且每個腫瘤直徑≤4.5cm,所有腫瘤直徑之和≤8cm;(3)無大血管浸潤或肝外轉移。近年來,支持應用UCSF標準來篩選肝癌肝移植受體的文獻逐漸增多。④擴大的適應證:(1)單個腫瘤結節≤9cm;(2)如多發,總數≤3個,每個最大直徑≤5cm,全部腫瘤直徑總和≤9cm;(3)無血管浸潤、淋巴結轉移;(4)無肝外病竈。

肝移植後易復發肝癌患者爲:①腫瘤位於肝左葉或累及兩葉;②腫瘤有血管侵犯或腫瘤播散竈;③術前患者甲胎蛋白(AFP)≥300μg/L。手術前已有大血管癌栓、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應列爲肝癌肝移植禁忌證。很多移植中心認爲,對於無肝硬變或輕度肝硬變,肝功能Child-Pugh A級的小肝癌首選肝切除,待術後出現肝癌內復發或肝功能失代償時再進行補救性肝移植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策略。供肝等待時間超過6個月時,爲控制腫瘤生長,各種過渡性區域治療應被考慮。肝癌肝移植術後復發轉移的機制主要有三方面:①肝移植術前的微轉移竈;②治療措施對肝癌復發轉移的影響,例如肝移植術中腫瘤切除不全,移植術後長期免疫抑制狀態等;③異時性多中心肝癌的發生,術後遠期發生的肝癌,常爲新起源的病竈,部分肝癌患者移植肝受某種致癌機制持續作用,有反覆發生肝癌的可能。肝癌肝移植術後腫瘤復發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後三個方面。①術前選擇合適的適應證是預防肝癌移植術後復發的最主要因素。對等待移植時間過長、腫瘤體積過大的患者,爲控制病情進展,可選擇TACE、PEI、RFA和氬氦刀等術前治療。②在移植手術當中,應嚴格掌握無瘤原則,儘量避免手術操作造成的肝臟腫瘤轉移和播散,術中靜脈化療可能對減少術後復發有益。③移植術後化療可能具有抑制和清除體內可能殘存腫瘤的作用,可對超過米蘭標準的患者進行化療。術後應儘早撤離激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環孢素、他克莫司等化療藥的濃度也可降低複發率。術後定期複查AFP、肝功能、B超、CT、胸片、骨掃描等對於術後復發的早期診斷、提高術後復發的療效至關重要。肝內復發的治療可選用復發肝癌切除術、再次肝臟移植以及局部治療等,對於侷限的遠處轉移竈,如無禁忌症,可考慮轉移竈局部切除,無法手術者可考慮放射、口服化療藥、RFA等。

4 Child-Pugh肝功能分級:(1)血清總膽紅素(μmol/L),1分<34.2、2分在34.2-51.3、3分〉51.3(對於原發膽汁性肝硬化,1分<4mg/ml、2分在4-10 mg/ml、3分〉10 mg/ml);(2)血清白蛋白,1分>35、2分在35-30、3分<30;(3)凝血酶原時間延長,1分<3、2分在3-5、3分〉5;(4)腹水,1分爲無、2分爲少至中量、3分爲大量;(5)肝性腦病,1分爲無、2分爲輕度、3分爲中重度。肝功能A級5-6分、肝功能B級7-9分、肝功能C級10-15分。

二 放射治療

1 適應證 局部晚期肝癌。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放射治療在HCC中的有用性,所有侷限性腫瘤可能都適合SBRT(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或體外調強放療,SBRT常用於腫瘤數目爲1~3個且直徑之和小於6cm,若正常肝組織大於800cc,SBRT可治療更大的病竈,放射治療並列於消融治療或或栓塞治療,目前主要用於剛功能A級的患者。

2 方法:三維適形放療或調強適形放療。

三 內科治療

1 全身化療肝癌對化療不敏感,可能有效的藥物:5-Fu、ADM、DDP和MMC,有效率不超過20%,且聯合化療的有效率並不優於單藥。

①ADM單藥 (ADM 60mg/m2 IV d1 q21d) 有效率11-19%。

②PF方案(DDP + 5-Fu) (DDP 30mg/m2d CIV d1-5 q14d、5-Fu 170mg/m2d CIV d1-7 q14d)。適用於無手術指徵且不宜進行肝動脈介入治療者(如門靜脈主幹癌栓阻塞),或已經發生轉移的晚期PHC以及某些姑息性手術後患者仍需治療的。PR高達47%,主要毒性是噁心嘔吐(13.2%)。

③FI方案(5-Fu + rIFNa-2b) (5-Fu 200mg/m2d CIV d1-21 q28d、rIFNa-2b 4×106/m2d SC 3/周 q28d)。PR爲34%,但毒副反應明顯,Ⅲ-Ⅳ毒副反應包括胃炎(32.6%)。

④FOLFOX 4方案 (L-OHP 85mg/(㎡d) IV gtt2h D1 q14d + CF 200mg/(㎡d) IV gtt2h D1,2 q14d + 5-Fu 400mg/(㎡d) IV Bolus D1,2 q14d + 600mg/(㎡d) CIV 22h D1,2 q14d)。

秦叔逵等在國內進行的一項多中心Ⅱ期臨牀研究中,使用FOLFOX 4方案治療了27例原發性肝腫瘤患者,其中25例爲HCC,2例爲膽管細胞癌,25例可以評價,獲得CR 1例,PR 4例,NC 8例,PD 12例,RR爲54.2%,DCR 54.2%(13/25),穩定患者的mTTP達5.5個月。2010年,秦叔逵等報道了FOLFOX 4方案與ADM對照治療晚期HCC的大規模Ⅲ期亞太多中心的臨牀研究(EACH研究),371例患者隨機分爲FOLFOX4(184例)與ADM(187例),入組標準爲:1.晚期無法手術切除的肝細胞肝癌;2.至少有1個可測量病竈(普通CT≥2cm,螺旋CT或MRI≥1cm);3.未接受過抗腫瘤治療(手術除外),或介入/局部治療後進展的患者;4.足夠的器官功能儲備,CHILD PUGH分期 A/B;5.BCLC分期B/C;6.KPS≥70。RR分別爲8.57%:1.44%(P=0.0064),mOS分別爲5.9個月:4.3個月(P=0.0281),mPFS分別爲2.4個月:1.7個月(P=0.0002)。

⑤XELOX方案 (L-OHP 130mg/㎡ IV d1 q3w + CAP 1000mg/㎡ PO bid d1~14 q3w)。

Boige等報告了XELOX方案治療晚期HCC,在40例可評價的患者中,3例PR,29例SD,DCR達72%,PFS 4.1個月,MST 9.3個月。

2 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

TACE具有以下作用:①選擇性阻斷腫瘤的血供,使瘤體嚴重缺血壞死而縮小,有助於手術切除;②提高局部化療藥物濃度,增強抗腫瘤效應,減輕毒副反應;③控制腫瘤所致的出血;④緩解腫瘤所致的頑固性疼痛;⑤刺激機體的免疫反應。由於肝腫瘤的血供80%~85%來自於肝動脈,而肝實質細胞的血供70%~75%來自於門靜脈,25%~30%來自於肝動脈,故TACE對正常肝細胞損傷較輕,通常認爲Child’s A級和B級患者耐受性較好,而C級患者較差。

適應證:(1)原發性肝癌無手術指針或不願接受手術切除(姑息治療);(2)原發性肝癌腫瘤體積較大,先行栓塞縮小腫瘤,便於手術切除(新輔助治療);(3)根治性與非根治性肝腫瘤切除術後的輔助治療預防復發(輔助治療)。

禁忌證:(1)嚴重的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禁用於肝功能C級);(2)重度黃疸和腹水;(3)一般情況差;(4)門靜脈主幹完全阻塞(門靜脈癌栓爲相對禁忌)。

方法: 常用的栓塞劑包括碘化油、明膠海綿等;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DDP 80~100mg/m2, EPI 60mg/m2, THP 40mg/m2, MMC 14mg/m2, 5-Fu 1000mg。具體方案爲 ①FAM + 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 (5-FU 600mg/m2、多柔比星 50mg/m2或表柔比星60mg/m2、絲裂黴素12mg/m2、超液化碘油每次10~15ml IA M×2~4);②FAP + 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 (5-FU 600mg/m2、多柔比星 50mg/m2或表柔比星60mg/m2、順鉑 60mg、超液化碘油 每次10~15ml IA M×2~4);③HAF + 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 (HCPT 20~30mg/m2多柔比星 50mg/m2或表柔比星60mg/m2、5-FU 600mg/m2、超液化碘油每次10~15ml IA M×2~4);④DEB多柔比星 + 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 (DEB多柔比星 150mg(37.5mg/ml 珠子×4)、超液化碘油 每次10~15ml M×2~4)。1981年Kato首先提出化療栓塞法後,TACE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得到廣泛發展,主要適用於以肝右葉爲主或多發病竈以及術後復發而無法再手術切除的肝癌,其方法簡便,療效確切。我國學者最近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證明了用TACE做肝切除的輔助治療,與單純手術比,可以提高IIIA期(多個腫瘤超過5cm或侵犯主要門脈或肝靜脈分支)肝癌的生存率。1、3、5年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兩組分別爲80.7%、33.3%、22.8%,23個月和56.5%、19.4%、17.5%,14個月(P=0.048)。關於TACE治療的間隔,過去多主張按月進行,近年來認爲“按需進行TACE的效果比按計劃進行TACE的效果好”,3年生存率在Okuda I期的患者分別爲39%和11%,Okuda II期患者分別爲15%和0%。說明有時過分積極的治療可能適得其反。經TACE治療後,如腫瘤明顯縮小,應積極爭取及時手術切除,使患者獲得根治的機會。

副作用:(1)化療藥物的副反應;(2)發熱、腹痛、黃疸、腹水、麻痹性腸梗阻、非靶器官栓塞、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膽囊炎、胃十二指腸病變;(3)多次TACE(≥2次)可能會引起肝癌細胞外周血轉移。

3 靶向治療

①索拉非尼(Sorafenib 多吉美) (索拉非尼 400mg PO bid 若需要可酌情減量至400mg/d或400mg,隔日,每日服用直到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停藥)

2007年CSCO年會上Lovet等報道了SHARP Ⅲ期研究:共入組602例,其中索拉菲尼組299例,安慰劑組303例。索拉非尼顯著延長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生存時間,中位OS爲10.7月(對照組爲7.9月,延長了2.8個月),TTP分別爲5.5個月:2.8個月,最常見的3/4級不良反應分別爲:腹瀉、手足皮膚反應、疲乏以及出血。2008年ASCO年會上公佈的亞組分析結果顯示,無論PS評分高低、無論是否存在EHS和(或)MVI,多吉美相比安慰劑均有顯著的生存益處。根據ECOG PS分層後的療效結果(RECIST)顯示,索拉非尼對於ECOG PS 0分和1-2分的HCC患者均顯示出治療優勢。較早期的HCC患者可能通過索拉非尼治療更多獲益,ECOG 0分的兩組mOS分別爲13.3個月:8.8個月;ECOG 1~2分的2組mOS分別爲8.9個月:5.6個月。2009年,鄭安理等報道了在亞太地區進行的多吉美治療晚期HCC的Ⅲ期臨牀研究(Bay 11849, ORITENTAL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索拉菲尼對亞洲人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266例晚期肝癌患者以2:1的比例(索拉菲尼組150例,安慰劑組76例)隨即接受兩藥的治療,mOS分別爲6.2個月和4.1個月(P=0.0155),TTP分別爲2.8個月和1.4個月。相比於安慰劑組,多吉美組患者的OS顯著延長2.3個月(P=0.014)。2007-10-30日EMEA批准索拉非尼用於HCC的治療,2007-11-19日美國FDA批准索拉非尼治療不能切除的HCC,2008年NCCN指南推薦索拉非尼作爲晚期HCC的標準治療,中國SFDA於2008年7月8日批准索拉非尼用於HCC治療。

②埃羅替尼對肝癌有一定的治療作用,Ⅱ期臨牀研究納入38例手術無法切除的晚期肝癌顯示,中位TTP 3.2個月,中位生存期13月。

③貝伐單抗聯合化療 GEMOX-B方案PFS爲5.3個月,MST爲9.6個月;XELOX-B方案PFS爲5.4個月。

④沙利度胺 從100mg,逐漸加大到200mg,有一定療效。

⑤蘇尼替尼具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

⑥碘(I131)美妥西單抗 可作爲各期肝癌的一線治療或放化療的聯合用藥,單藥有效率爲74%。

4 免疫治療

有文獻報道對於有乙肝、肝硬化的肝癌術後患者採用胸腺肽a1(日達仙,每次1.6mg,每週2次,連續注射6個月)能有效預防復發。

對於表面抗原、e抗原陽性和/或病毒負荷陽性晃着,應進行抗病毒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12-21
目前高度懷疑肝癌,那麼首先是要做活檢等以確定病情,若是是中早期,以手術爲主,術後鞏固治療,而若是是晚期,那麼以保守治療等延長生命期限,根據病情的不同來不同針對性治療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12-21
這個問題建議您還是去專業一些的大醫院向肝癌腫瘤專家諮詢,患者在檢測出來後儘早進行治療,這樣會有助於提高治癒率,越早治療治癒的可能性會越大,在治療期間可以可以配合對羥基苯丙氨酸尿液檢測試劑來進行檢測,這樣可以及時掌握治療效果和體內癌細胞的發展情況,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