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疾病防治慎用推拿

時間: 2014-09-14

正確恰當的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可以使頸椎局部的創傷性反應、組織水腫、力線不正及反應性滲出等減輕或消退,從而有利於病情改善。手法無論是對手術或非手術患者的治療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手術前或手術後施行恰當的手法則有利於患者的康復,但絕大多數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手術中對其局部的骨與韌帶的完整性都造成一定程度損傷,手法不當可以有發生意外的可能,尤其是某些對頸椎穩定性破壞較大的手術。

對頸椎的推拿切忌單純、盲目、急於求成。各種手法治療均應符合頸椎的生理解剖學基礎。頸椎是人體諸組織中結構最爲巧妙的部位之一,由於其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亦要求在治療上嚴格遵循這一原則,任何粗暴操作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且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後果:

(1)發生意外:由於某些操作者對這一問題認識不足,尤多見於重手法推拿操作時,此時患者可突然出現神經症狀,甚至完全癱瘓,亦有立即死亡者。儘管較爲罕見,但不少地區時有發生,尤其是對於椎管矢徑狹窄及伴有外傷的病例。此主要是由於手法太重或不得要領,以致郝討頸部骨骼與韌帶的正常強度,或是由於頸部遭外傷後頸椎已形成失穩狀態,稍許用力即出現脫位或骨折而壓迫頸髓或脊神經根:後者多見於椎體伴有破壞性改變者。因此,在開始這些療法前,應常規拍攝正側位X片,以判明局部骨關節狀態而減少意外的發生率。

(2)加速病變:任何超過頸椎骨關節生理限度的操作,均可能引起局部創傷性反應。輕者局部水腫、滲出增加及粘連形成;重者韌帶可撕裂,並出現韌帶一骨膜下出血、血腫形成、機化、鈣化,以致骨贅形成,從而加速了頸椎病的惡化過程。

頸椎病的鍼灸治療

頸椎病的鍼灸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取穴

主穴:分2組。①夾脊頸4---7;②風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經根型加肩井、胛縫、曲池、合谷、後溪、養老;椎動脈型加百會、四神聰、太陽、頭維、三陰交、太溪、行間;交感型加百會、四神聰、心俞、肝俞、膽俞、太沖;脊髓型加足三裏、太陽、外關、委中、陽陵泉、環跳。

啞1~4位置:啞1與啞2、啞4均位於督脈上,啞1爲第2、3頸椎棘突間(啞門下1寸)、啞2爲第3、4頸椎棘突間,啞4爲第6、7頸椎棘突間(大椎上1寸)。啞3在啞2旁開0.5寸(雙側)。胛縫穴位置:肩胛骨內緣壓痛點。

(2)治法

主穴每次選1組,可輪流選用。其中第1組穴,一般取夾脊頸5~6,如頸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組穴每次僅選啞(1~4)中之1穴,餘穴選1~2穴。配穴據不同症型,取2-4穴。

夾脊穴操作:取28~30號1.5~2寸之毫針,向脊椎方向成5°角刺入或旁開夾脊穴成45°角刺入,至針尖有抵觸感即退針5分。採用提插結合小幅度捻轉,促使針感傳導。疼痛重者緊提慢插,肢體麻涼甚者緊插慢提。一般則用平補平瀉法。啞1、2、4穴,均爲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轉,啞3進針法同夾脊穴。要求取穴準確,得氣後輕提插3~5分鐘或搗針2~3分鐘,要求啞3針感爲上肢觸電感,餘穴應達到四肢觸電感。針感宜由弱到強,逐步獲得,不可亂搗猛刺。如針感不滿意,可調整方向,如仍無上述針感,則不必強求。

手療法治療頸椎病

1、舒筋法。

站在患者身後,用雙手掌根部從頭開始,沿斜方肌、背闊肌等肌纖維方向,分別向頸外側肌由輕到重、由後向前操作3次,讓頸部放鬆。

2、貫通點穴法。

用手指點按患者的肩井、天宗等穴位,達到疼痛麻木的程度,點按腋下神經,直到手指麻木爲宜。

3、旋轉法。

讓患者放鬆,頸部向前屈至最大限度,施術者一手拇指按住患者的頸椎刺突,一手托住患者下頜,向同側方向慢慢旋轉,遇到阻力時,稍加用力,快速扳動;與此同時,按住偏斜刺突的手指用力向刺突對側推,聽到“咔嗒”聲,則旋轉手法完成。

更多精彩請登錄

下一篇:尿路感染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