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涼,畏寒怕冷怎麼辦?

時間: 2013-11-19
手腳冰涼,畏寒怕冷怎麼辦?

畏寒怕冷是指人體不是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況下,出現的比正常人更爲畏寒怕冷手足發涼,多見於老年人和婦女,青年人少見。畏寒怕冷可能有貧血,低血壓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內分泌失調而導致。但大多數畏寒怕冷,四肢發涼的人屬於亞健康狀態,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營養缺乏,衣着不當,缺乏運動,好靜少動所引起。

中醫上認爲是由於陰陽失衡脾胃不和氣血不足腎虛所導致的。

一、機理分析:①本症多由脾腎陽虛引起, 脾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脣,故口脣色紫肌肉痠痛。,腎主骨,腰爲腎之府,腎陽虛衰,腰膝失於溫養,故見腰膝酸冷,腎居下焦,陽氣不足故形寒肢冷,且以下肢發冷爲甚,陽虛氣血溫運無力,面失所榮。故面色發白,神疲乏力,脾虛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失,陽虛不能抵禦陰寒之氣,從內生,於是形成畏冷肢涼等一派病性屬虛寒的症候。

②從中醫飲食營養學角度來看,此症多數是食用寒性食物引起的,食物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熱溫涼,是依據食物攝入人體後所發生的作用而定的;五味即酸苦甘辛甜,在主要依據食物本身的滋味而定,對於食物的四性來說,寒性和良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養陰之功。常在炎熱的夏季,乾燥的秋季食用,適用於體質偏於陰虛或患有熱型疾病者。常見的是食物有:粳米、小米、綠豆、豆漿、鴨肉、白菜、西紅柿、黃瓜、苦瓜、紫菜、西瓜、梨、蓮子等。溫性和熱型的食物,具有溫中散寒和助陽之功,常在寒冷的冬季食用,適用於體質虛寒的或患有陽虛寒性疾病者。常見的食物有面粉、糯米、牛肉、羊肉、雞肉、鯽魚、蝦、姜、韭菜、大蒜、蔥、辣椒、酒、醋、大棗、荔枝、紅糖等。就機體畏寒怕冷一症狀來說,除了外邪對機體造成的傷害,主要與飲食有關,可能是食用寒涼性或苦味的食物多,同時與季節的飲食也有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年四季之中寒熱溫涼的變化,是由於一年四季陰陽之氣消長變化形成的。所以春夏也不要宣泄太過或貪冷貪涼,以使內寒太甚而損傷陽氣,最終就會出現畏寒怕冷。

二、飲食調護的原則: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維持陰陽平衡。畏寒怕冷的人屬於陽虛寒性體質應用溫熱性的食物採用溫補的方法進行調理。有溫補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紅色有甜味的食品,或是辛辣調味類食品,在烹調或食用寒性食物時可加入一些熱性的蔥、姜、蒜、胡椒、辣椒、人蔘、黃芪之類的調味品或中藥材來調和,達到中和寒性的目的,另外平時也可用枸杞子、紅棗、人蔘、龍眼肉或生薑沖泡茶飲食用也能發揮禦寒的效果。

三、食療驗方:

⒈姜蒜炒羊肉絲:

原料:淨羊肉250g、嫩生薑50g、青蒜苗50g、甜椒30g、黃酒、精鹽、醬油、溼澱粉、甜麪醬、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羊肉洗淨切成粗絲,放入碗中,加黃酒精鹽拌勻,嫩生薑、甜椒切絲用,溼澱粉、醬油放入碗內調成芡汁,炒鍋置大火上,油熱後煸炒甜椒絲至熟,盛入碗內,鍋內在放入油燒至七成熟,加入羊肉絲炒熟,在加嫩薑絲,甜椒絲及切段的青蒜苗炒數下,加甜麪醬炒熟,放入芡汁,顛翻數下及成,當菜佐餐隨意食用。

功效:溫補脾腎,溫胃散寒,適用於畏寒怕冷手足發涼等亞健康狀態,既經濟又實用,正好適合此症的人吃。

⒉蟲草桂棗雞湯:

原料:雞一隻冬蟲夏草3g、桂圓6g、紅棗8枚、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雞宰殺去毛和內臟,洗淨後剁去腳爪,冬蟲夏草用溫水洗淨,紅棗去核,將冬蟲夏草桂圓紅棗一併放入雞腹內,然後將雞放入鍋內加清水10碗,煮約3小時,加味精、精鹽調味即成,當菜佐餐隨意食用。

功效:溫補脾腎,散寒壯陽,適用於畏寒怕冷手足發涼等亞健康狀態尤其是腰膝痠痛的人。

以上兩個食療驗方我都用過,其實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就可以做,很簡單的,我一到冬天就比別人怕冷,尤其是下肢怕涼,比別人要穿的多,所以冬天我經常做這兩道菜吃,比吃藥要好吃多了,我連着吃了幾天下肢怕涼的感覺好多了。

⒊鹿角膠牛奶:

原料:鹿角膠10g、牛奶150ml、蜂蜜30ml。

製法:將牛奶放入鍋中加熱,煮沸前即對入鹿角膠,以小火緩慢加熱,並用筷子不停攪拌,促使軟化煮沸並帶鹿角膠完全軟化後停火,晾溫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成,分上下午兩次服用。

功效:溫補脾腎,助陽散寒。適用於胃寒怕冷,手足冰涼等亞健康狀態。

⒋牛乳粥:

原料:肉蓯蓉15g、羊腎一具、薏苡仁20g、粳米100g、精鹽、麻油各適量。

製法:將肉蓯蓉洗淨加水煎取藥汁,羊腎去脂膜細切後與肉蓯蓉一起放入鍋內入藥汁,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入小火熬出粥,加精鹽調味,淋上麻油攪勻即可食用早晚吃。

功效:溫補脾腎,益氣散寒。

⒌豆豉南瓜

原料:半個小型南瓜1200g、豆豉、紅辣椒、澱粉、醬油、少量精鹽、糖還有清水。

製法:南瓜去皮切成四方塊,加入鹽及一杯清水,燒至熟軟入味,然後熱鍋加油,加入豆豉、紅辣椒、醬油、蒜、糖和少許清水,翻炒出香味後加入澱粉,關火備用,將南瓜放入碟中,淋上炒好的豆豉即食。

功效:適合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導致的神經失調,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類型的寒症人羣。

另外除了食療外,平時注意多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晚上用熱水泡腳,注意保暖。也可用艾灸灸足三裏、三陰交、神闕、內關等穴位,也能起到祛寒保暖的作用。

總之根據人體的自身體質寒熱虛實,食物的四性五味歸經,四季變化的生活規律等,作靈活的營養和飲食調理以及必要的藥物保健,達到扶正強身的辦法,有利用身體的康復。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自我的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人們在享受高科技帶給人類種種好處時,也密切關注自身的生活在質量,渴望健康長壽。儘管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醫療水平,營養狀況等,但人們的健康生活方式更重要,也就是如何能夠科學的飲食,注重食物的搭配,更爲重要,因爲大多數的病都是吃出來的。人類的生存活動也只有主動的遵循自然界活動的法則,才能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健康長壽,順四時而適寒暑,只有適應四季氣候的變化才能抵禦病邪,同時也只有根據食物的四性無味才能科學的飲食,防治疾病。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11-19
看中醫,驅寒,祛溼,別吃生冷的食物,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