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副腫瘤綜合徵

時間: 2013-08-29

 副腫瘤綜合徵是肺癌的非轉移性胸外表現, 以小細胞癌多見, 據統計有近2%肺癌患者的初診是因爲全身症狀或這些與腫瘤遠處轉移無關的症狀和體徵 , 缺乏特異性。

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 1) 庫興綜合徵: 小細胞肺癌或支氣管類癌是引起庫興綜合徵的最常見類型。( 2)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 不適當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可引起厭食、噁心、嘔吐等水中毒症狀, 還可伴有逐漸加重的神經併發症。其特徵是低鈉、低滲。( 3) 類癌綜合徵: 其典型特徵是皮膚、心血管、胃腸道和呼吸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爲面部、上肢軀幹的潮紅或水腫,胃腸蠕動增強、腹瀉、心動過速、喘息、瘙癢和感覺異常。這些陣發性症狀和體徵與腫瘤釋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質有關。( 4) 異位促性腺激素: 合併異位促性腺激素的肺癌不多, 大部分是大細胞肺癌, 主要爲男性輕度乳房發育和增生性骨關節病。( 5) 低血糖: 是胰島素分泌增加的結果, 見於鱗癌。切除腫瘤後可減輕。( 6) 高鈣血癥: 可有骨轉移或腫瘤分泌過多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引起, 常見於鱗癌。患者表現爲嗜睡、厭食、噁心、嘔吐和體質量減輕及精神變化。切除腫瘤後血鈣水平可恢復正常。( 7) 神經肌肉表現: 癌性神經肌肉病變是肺癌最常見的非轉移性胸外表現, 發生率近15%。其中小細胞肺癌56%, 鱗癌22%, 大細胞肺癌16%, 腺癌5%。半數沒有其他的症狀, 而且30%的神經肌肉病變發生在其他症狀出現前或肺癌明確診斷前1 年, 因此推論這些症狀與轉移無關。

 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多數學者認爲有多種因素綜合所致: ( 1) 可能由於癌腫分泌某些直接損害神經系統的物質,如分泌激素樣物質和細胞因子。( 2) 免疫因素: 腫瘤抗原引起腫瘤本身抗體, 這種抗體可與神經系統中有類似抗原性的成分發生免疫交叉反應, 這種反應抑制腫瘤生長, 使癌腫變小或生長緩慢, 但也破壞了神經系統。如抗Hu抗體、抗神經細胞核抗體等。( 3) 癌腫引起自身免疫反應使免疫功能降低, 而繼發病毒感染。神經系統表現的主要異常有: ( 1 ) 小腦退行性變: 如共濟失調、眩暈、構音障礙; ( 2) 運動神經病變: 表現爲進行性消耗、虛弱和肌纖維自發性收縮; ( 3) 多神經炎合併混合的運動和感覺障礙; ( 4) 感覺性神經病變: 常開始於麻木,有時面部、肢體疼痛, 逐漸出現感覺減退, 反射減弱, 偶爾出現耳聾; ( 5) 精神異常: 進行性癡呆, 時有抑制性精神錯亂,木僵或精神不穩定; ( 6) 肌病: 表現爲萎縮性輕癱, 特別是肢體肌肉和近端肢體; ( 7) 多發性肌炎: 特別是肢體肌肉和近端肢體肌肉疲勞, 如盆部和大腿肌肉, 消耗明顯而且有原發肌纖維變性; ( 8) 自主神經系統異常: 如體位低血壓; ( 9)骨骼表現: 支氣管肺癌最常見的末梢體徵是杵狀指, 有時合併肥大性骨關節病。

 以副癌綜合徵爲首發症狀的原發性肺癌常被誤診及漏診,主要原因爲: ( 1) 患者缺乏肺癌防治知識, 對肺外表現認識不足, 不能及時就診。( 2) 臨牀醫生對副癌綜合徵認識不足,常單純地考慮爲其他系統疾病, 忽視了全面的檢查及定期隨訪。( 3) 副癌綜合徵臨牀表現錯綜複雜, 症狀可單獨出現,也可合併發生或重疊, 累及肌肉、神經的不同部位。可與原發病的症狀無任何聯繫, 也可先於癌腫數月或數年, 給診斷造成一定的困難。爲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 應廣泛宣傳肺癌的防治知識, 重視高危人羣的普查, 從而達到早期發現, 及時診治的目的。約1 /2的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時, 原發癌腫尚處於可根治階段, 早期癌腫的治療不僅使癌腫有治癒的希望, 而且部分患者的神經症狀可減輕。因此臨牀醫師對早期肺癌的表現, 特別是肺癌的肺外表現應有足夠的認識, 凡存在不能解釋原因的神經系統症狀時( 尤其是40歲以後), 首先要考慮有無潛在肺癌可能, 需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不能只滿足於X線胸片檢查, 必要時需做纖維支氣管鏡、痰脫落細胞學及胸部CT、PET檢查, 近年來, 隨着免疫介導機制及生物技術的進展, 許多學者發現在一些副腫瘤綜合徵患者血清或腦脊液中存在有抗神經元抗體, 進行相關抗體檢測有助於小細胞肺癌早期診斷 , 減少誤診和漏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