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致死名人兼談鏡色變的胃鏡

時間: 2013-08-12

我治療barrett食管的同濟醫院一位柏林洪堡大學醫學院博士對我說,“中國人對癌症態度令人詫異:沒有得的大多無所謂,得了一是恐懼加速死,二是無知迷信中醫加速死。總之,對癌症從沒有科學理性態度。”

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主演《辣身舞》、《人鬼情未了》等影片紅極一時的美國影星帕特里克•史維茲(Patrick Swayze),在與胰腺癌搏鬥20個月後,於週一在洛杉磯逝世,終年57歲。

   胰腺癌堪稱“癌中之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胰腺癌的死亡和發病之比爲0.99∶1,即患胰癌後99%的患者會死亡。中國的統計顯示,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小於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報告則顯示,胰腺癌1年生存率爲8%,5年生存率爲3%,中位生存期僅2至3個月。
   已知的死於胰腺癌的名人:
   汪道涵,上海市前市長、海協兩岸關係協會會長
   陳敏章,中國前衛生部長
  陳啓禮,臺灣黑幫“竹聯幫”精神領袖
  帕瓦羅蒂,男高音歌唱家
   沈殿霞,香港藝人,藝名“肥肥”
   陳思思,香港女影星,曾在電影《三笑》中扮演秋香
   埃瑞克•孔澤爾(Erich Kunzel),美國辛辛那提通俗管弦樂團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首席指揮家、“電影配樂大師”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美國記者,著有《西行漫記》
   唐•休伊特(Don Hewitt),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60 Minutes)的前製作人
   王金城,東莞興業集團、馳生集團、康華集團董事長,東莞“首富”
   吳泓,有“時尚教父”之稱的《時尚》雜誌社創始人之一、《時尚》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時尚傳媒集團總裁
   查爾斯•戴利(Chuck Daly),美國NBA活塞隊前主教練
   蘭迪•波許(Randy Pausch),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著名計算機教授。2006年9月,被診斷患有胰腺癌,並進行了手術和化療。2007年8月被告知癌細胞已經轉移至肝臟及脾臟,至多可以再生活6個月。作爲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和一個天才教師,於2007年9月18日在卡內基•梅隆以“真正實現你兒時的夢想”講授“最後一課”,並因此而聞名。
  已知的患有胰腺癌的名人:
  露絲•金斯伯格(Ruth Ginsburg),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金正日,朝鮮領導人
  卡斯特羅,古巴前領導人  
  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但是,他得的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胰腺癌,叫做胰島細胞癌(islet cell neuroendocrine tumor),這種病例只佔每年診斷出的胰腺癌病例的1%,如果診斷及時可通過外科切除手術來治癒。喬布斯術後沒有使用任何化療方法。
  近年他出席公開場合時顯得異常消廋,公司的股價因對他癌症復發的擔心而下跌。
  2008年9月,在公司Let's Rock新產品發佈會中,舞臺上打出了一句字幕──Reports of its death are greatly exaggerated(關於我死亡的報道太過了)。
  但是,2009年1月18日,喬布斯在給員工的信聲稱,自己的健康狀況遠比想象的糟糕,需要暫時離開公司治療,並相約“夏天再見”。消息一出,蘋果的股價下跌將近10%。
  2009年4月,喬布斯在田納西州孟菲斯的衛理公會大學醫院移植研究所(Methodist University Hospital Transplant Institute)接受了肝臟移植,並於6月23日回到公司上班。

  9月9日,蘋果公司舉行新產品發佈會,穿着黑色套頭衫、牛仔褲和白球鞋的消瘦的喬布斯第一個登場,一上臺就獲得全場觀衆起立鼓掌,掌聲久久不停息。

我曾經和許多人一樣恐懼胃鏡。但是自從患barrett食管後,已經有14次胃鏡檢查和治療經歷了。現在每次胃鏡檢查只有一些噁心感受。完全沒有那種恐懼了。

人體的消化道,猶如迷宮一樣,千迴百轉,是人們從大自然吸收營養物質及排泄廢物的重要場所。過去,當消化道出現疾病的時候,很難進行檢查。

從1805年開始,人們就嘗試着如何去檢查我們的消化道。德國人首先採用燭光,用一根硬管子看到了人的直腸和泌尿道,1868年,德國人制成了第一臺直管內鏡,但是由於這種又硬又直的內鏡要插到管腔彎曲多變的消化道,不僅操作起來困難,而且病人很痛苦,很少有人願意接受檢查。

1957年,美國人制成了第一臺纖維內鏡,從而使內鏡進入纖維光學時代。1963年,日本人對纖維胃鏡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不僅使內鏡可以觀察病變,而且還帶有活檢孔道,使其具備了活檢、治療的功能。1983年,美國人將微型攝像頭安裝到內鏡先端,製造出電子內鏡,可以更直觀地把人體消化道的原貌拍攝下來,使內鏡從畫質、操作性能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

現代電子內鏡與以往的內鏡比較起來,內鏡先端部變細、變軟,使操作難度大大降低,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用顯示器觀察,可以做到很多人共同觀察,有利於術者及助手的配合,成爲目前治療內鏡的基礎;高清晰微攝像頭的出現,加大了觀察視角以及對微細病變的觀察能力,具備了圖片的保存功能,使很多過去不能發現的早期病變的診斷成爲可能。

消化科醫生手中有了電子內鏡,就像孫悟空手中有了“金箍棒”,可以做過去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首先,從診斷上,如果有腹痛、反酸、燒心等胃部不適,有可能患上消化道疾病,如果有腹瀉、便祕、腹脹等症狀,有可能存在結腸疾病。尤其是當有一些報警症狀,如存在體重減輕、貧血、大便帶血或查大便潛血陽性等情況時,必須接受內鏡檢查。用內鏡檢查,可以很直觀地觀察到胃腸道。尤其是如今高清晰度內鏡、放大內鏡及色素內鏡的出現,能夠觀察到很多早期的消化道腫瘤,可以做到在早期進行治療,甚至不用開刀,通過內鏡就可以解決,這直接關係到病人的生存期。

其次,從治療上,很多的癌前病變,比如說結腸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各種息肉,如果早期發現,完全可以不用手術而進行內鏡下切除,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急性消化道出血,可以在內鏡下發現出血部位,直視下噴灑藥物、打針或用鈦夾止血,很多過去需要手術止血的病人避免了手術治療。晚期腫瘤,尤其是食管癌,可以通過內鏡放置支架。

如今的內鏡治療,不僅僅侷限在消化道,對膽道及胰腺疾病的治療,成爲新的熱點。膽總管結石、胰管內結石,可以用十二指腸鏡或膽道鏡把結石取出。膽管癌、壺腹周圍腫瘤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可以通過內鏡放置支架,解決膽道梗阻的問題。

廣大患者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做到早就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