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鍼灸療法

時間: 2013-07-08
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消渴之名首見於《內經》。《靈樞.五變》篇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指出了五臟虛弱是發生消渴的主要因素。根據發病機理、臨牀表現等區別,《內經》中又有“消癉”、“肺消”、“消中”等名稱的記載。《金貴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立專篇,始名以消渴,開創了消渴病辨證論治的先河。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灸治病案。晉代《鍼灸甲乙經》提出了6個治療穴位。如《鍼灸甲乙經》中載:“消渴身熱、面目黃,意舍主之;消渴嗜飲,承漿主之;消渴,腕骨主之……”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和《外臺祕要》有更詳細的記載,穴位增加到35個,治療以灸治爲主。宋代《扁鵲心書》記載有灸關元、氣海200壯,同時服中藥的病例。《扁鵲神應玉龍經》強調灸脾俞、腎俞。此後《醫學綱目》、《鍼灸大成》、《神應經》、《普濟方》等醫籍都記載了鍼灸治療糖尿病的穴方。《普濟方》集明以前之大成,總結辨證取穴18種,總穴44個。清代《鍼灸集成》對病機進一步認識,分型論治更加具體。總之古代治療糖尿病多用灸法,而且強調多壯數灸。

糖尿病的病機特點

一,陰虛爲本,燥熱爲標兩者往往互爲因果,燥熱甚則陰愈虛,陰愈虛則燥熱愈甚。

二,陰陽兩傷,陰陽俱虛本證遷延日久,陰損及陽,可見氣陰兩傷或陰陽俱虛,甚則表現腎陽虛衰之候。

三,陰虛燥熱,常見變證百出腎陰虧損,肝失涵養,肝腎精血不能上承於耳目,則可併發白內障、雀盲、耳聾等。

四,消渴發病日久,常與血瘀有關。

綜上所述,消渴的病機主要有幾個特點:

陰虛爲本,燥熱爲標:燥熱愈甚,則陰愈虛,陰愈虛則燥熱愈甚。兩者互爲因果。病變的臟腑着重在於肺、脾、腎,而以腎爲關鍵。肺主治節,爲水之上源,如肺燥陰虛,津液失於滋布,則胃失於濡潤,腎失滋源;胃熱偏盛,灼傷肺津,耗損腎陰;腎陰不足,陰虛火旺,上炎肺、胃,終至肺燥、胃熱、腎虛常可同時存在,多飲、多食、多尿也常可同時存在。

氣陰兩傷,陰陽俱虛;本病遷延日久,陰損及陽,可見氣陰兩傷或陰陽俱虛,甚則表現腎陽衰微之候。

陰虛燥熱,常見變證百出:如肺失滋潤,日久可併發肺癆。腎陰虧損,肝失涵養,肝腎精血不能上承於耳目,則可併發白內障、雀目、耳聾。燥熱內結,營陰被灼,絡脈瘀阻,蘊毒成膿,發爲瘡癤、癰疽。陰虛燥熱內熾,煉液成痰,痰阻經絡,矇蔽心竅而發爲中風偏癱。

此外,消渴發病常與血瘀有關。陰虛內熱,耗津灼液而成瘀血,或病損及陽,以至陰陽兩虛,陽虛則寒凝,也可導致血瘀。

西醫對糖尿病的分類

西醫將糖尿病分爲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其它特殊類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

診斷要點

1.典型者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爲特點,即三多一少。不典型者僅出現疲倦乏力等症,或以視物模糊,或以皮膚感染難以癒合,或以尿頻、尿急,泌尿系感染等爲首發症狀。

2.消渴控制不良,出現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損傷的症狀。

3.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或任何時間)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

鑑別診斷

糖尿病應與西醫甲亢、尿崩症相鑑別。甲亢病有多食、消瘦;尿崩症有多飲、多尿,煩渴。檢查血糖、尿糖、尿比重,T3、T4、TSH可以鑑別。

辯證 上消(肺熱津傷)

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

中消(胃熱熾盛)

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燥,苔黃,脈滑實有力。

下消

(1)腎陰虧虛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乾脣燥,舌紅,脈沉細數

(2)陰陽兩虛小便頻數,混濁如膏,飲一溲一,面色黧黑,腰膝痠軟,形寒畏冷,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鍼灸對糖尿病的作用

近年國內外有關針刺治療糖尿病的報道日漸增多,關於針刺對糖尿病的作用可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1)針刺可使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靶細胞受體功能增強,加強胰島素對糖元的合成代謝及氧化酵解和組織利用的功能,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針刺後糖尿病人T3、T4含量下降,表明血液中甲狀腺素含量降低,從而減少了對糖代謝的影響,有利於降低血糖。

(3)針刺可使糖尿病人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等血液流變異常指標下降,這對改善微循環障礙,防止血栓形成,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重要意義。

(4)針刺能夠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影響胰島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有利於糖代謝紊亂的糾正。

糖尿病的鍼灸治療

(1)選穴。

主穴

糖三針:脾俞、膈俞、胰俞。

其次,也可考慮一些經驗用穴。如有人發現,大多的糖尿病患者在背部(第1、2腰椎間右側2.5寸)都有一個明顯壓痛點,爲降糖有效穴,被稱之爲降糖穴。其次,也有認認爲在腕關節與肘關節之間的下1/3之處,爲降糖穴。

配穴

多飲煩渴加肺俞、意舍、承漿(或金津、玉液);

多食易飢、便祕加胃俞、豐隆;

多尿、腰疼、耳鳴加腎俞、關元或尿三針與骶三針;

神倦乏力、少氣懶言、腹瀉加胃俞、三陰交、陰陵泉或腹三針等,也可用金針王樂亭的老十針。

(2)刺灸法:

針刺方法以針刺得氣爲指標。當患者對針刺有較強反應時,則留針15分鐘,出針前重複運針一次再指壓。補瀉兼施,留針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耳針可用胰、內分泌、腎、三焦、耳迷根、神門、心、肝等。

其它鍼灸療法 1. 耳針療法

主穴:胰、內分泌、腎上腺、緣中、三焦、腎、神門、心、肝

配穴:偏上消者加肺、渴點;偏中消者加脾、胃;偏下消者加膀胱。

操作 毫針輕刺激,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法。每次取單耳4~5穴,隔日一次,10次爲一療程。

2. 梅花針療法

用梅花針叩刺脊柱兩側的華佗夾脊穴或叩刺肺俞、脾俞、胰俞、胃俞、腎俞,隔日或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

鍼灸治療糖尿病的適應症

(1)鍼灸治療消渴,對於早期、中期病人及輕型患者,效果較好,對病程長、病重者應配合藥物治療。

(2)本病多有病根,難以速愈,鍼灸治療療程要長,臨牀療效明顯提高。

糖尿病鍼灸注意事項

唐代孫思邈指出:“凡消渴病經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則於瘡上漏膿水不歇,遂成癰疽。” 告誡後人,鍼灸治療糖尿病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及禁忌證。一般在下列情況下不宜針刺:

①糖尿病急性代謝紊亂時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滲昏迷時不宜鍼灸。

②糖尿病合併有皮膚感染、潰瘍者不宜鍼灸。

③飢餓、疲勞、精神緊張時不宜馬上針刺。

④糖尿病孕婦。

⑤暈針者不宜針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