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搭配化療,提高大腸直腸癌治癒率

時間: 2011-06-30

原本較冷門的大腸直腸癌,近幾年發生率有逐年攀升現象,主要是由於飲食習慣西化的影響,醃製、煙燻以及高油脂的飲食習慣,都是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危險因子。另外,不能忽視的環境因素,如個人生活習慣、抽菸、喝酒和精神緊張等,影響個人免疫力也是誘發癌症發生因素,避開這些不良習慣,就可減少罹癌機率。

21世紀的標準治療方式
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黃文詩表示,大腸直腸癌以外科手術治療爲主,晚期患者更需要積極接受治療,有助提升生活質量和5年存活率。如爲初期患者在早期使用免疫療法及化學療法,醫學日益精進,21世紀則以標靶合併化療爲標準的治療方式。

目前健保給付標靶治療使用於出現癌細胞轉移,且使用第二線化療成效不佳,黃文詩醫師解釋,大腸直腸癌患者一發現遠程轉移,馬上使用標靶治療有良好反應率,遠程轉移以肝臟最常見,約佔6~7成,而單純肝臟轉移,使用抑制血管新生單株抗體,僅需4~6次治療,反應率達78%,因抑制癌細胞周遭血管的新生阻斷養分傳送,餓死癌細胞,腫瘤逐漸凋零萎縮,有些無法開刀的部位,因腫瘤縮小而得以切除,大大提高存活率。

副作用低,提高生活質量
黃文詩醫師表示,標靶合併化學治療的副作用較低,且讓腫瘤縮小了,像是癌症患者最後一線生機,且僅需門診治療,依不同治療方程式。2~3星期治療一次,可減少資源浪費,病患也能維持原有生活質量。

黃文詩醫師說,有一個40多歲的病患,爲大學助理教授,在2008年時發現直腸癌合併肝臟轉移,當時因其原發性直腸癌會有血便現象,但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不做病竈的直接切除,但肝臟轉移部份,則右肝出現2顆腫瘤,左肝則有3顆,而標靶搭配化療爲最好的治療,因此建議患者以此治療爲主,經過8次治療,左肝腫瘤全部消失,右肝原本1顆較大腫瘤也縮小至3公分,經由手術治療切除,目前狀況良好。標靶治療一個療程爲6次,約4次治療後即可有明顯反應率,也希望健保局能開放給付,讓病患不致因龐大醫療費用而放棄最佳的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