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潰瘍:一箇中心,兩套方案

時間: 2011-12-17

胃潰瘍如不及時診治,可產生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併發症,嚴重危害健康。治療目的是消除症狀、促進癒合、防止復發、防治併發症。要達到這一目的,僅靠某種“靈丹妙藥”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

  無酸無潰瘍,“幽靈”是禍根

  “無酸無潰瘍”,這種說法雖不完全對,但有一定道理,胃酸過多是胃潰瘍的第一個發病原因,抑酸治療確是胃潰瘍治療的基礎。抑酸治療可應用抗酸藥(如氫氧化鋁、鋁碳酸鎂、碳酸鈣、氧化鎂、氫氧化鎂等,常用複方製劑有樂得胃、胃舒平等)、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還可以選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硫糖鋁、麥滋林等。對症治療則要視病情而定。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潰瘍發病的第二個重要因素,胃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達70%~80%;成功根除後潰瘍複發率明顯下降,所以根除它非常關鍵。一旦發現這個“幽靈”,均應窮追猛打,然而目前尚無單一藥物能有效根除它,一般需要採用三聯療法,即以質子泵抑制劑(PPI)或枸椽酸鉍雷尼替丁(RBC),或加用鉍劑爲基礎,聯用兩種抗菌藥物。

  一箇中心,兩套方案

  消滅“幽靈”不能單打獨鬥,必須以抑酸和消滅幽門螺桿菌爲中心,選用幾種藥物聯用的治療方案。其具體治療方案主要有——

  一線治療方案

  PPI或RBC(標準劑量,見後文,下同)+克拉黴素0.5克+阿莫西林1.0克。

  PPI或RBC(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5克(或阿莫西林1.0克)+甲硝唑0.4克(或呋喃唑酮0.1克)。

  PPI或RBC(標準劑量)+鉍劑(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5克+阿莫西林1.0克。

  PPI或RBC(標準劑量)+鉍劑(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5克+甲硝唑0.4克(或呋喃唑酮0.1克)。

  補救治療方案

  PPI(標準劑量)+鉍劑(標準劑量)+甲硝唑0.4克,每日3次+四環素(0.75克,每日2次或0.5克,每日3次)。

  PPI(標準劑量)+鉍劑(標準劑量)+呋喃唑酮0.1克+四環素(0.75克,每日2次或0.5克,每日3次)。

  PPI或RBC(標準劑量)+鉍劑(標準劑量)+呋喃唑酮0.1克+阿莫西林1.0克。

  PPI或RBC(標準劑量)+左氧氟沙星(0.5克,每日1次)+阿莫西林1.0克。

  以上方案中,抗菌藥物除標明者均爲每日用2次,療程7日或10日,對於耐藥嚴重地區患者,可以考慮適當延長到(但不要超過)14日。其中,PPI常用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標準劑量分別是20毫克、10毫克、30毫克、20毫克或40毫克;RBC常用枸椽酸鉍雷尼替丁,標準劑量爲350毫克;鉍劑常選擇枸椽酸鉍鉀、果膠鉍等。

  如果經一線治療後還發現“幽靈”的身影,則可採取補救方案。多次治療失敗者,可考慮停藥一段時間(2~3個月或半年),使細菌恢復原來的活躍狀態,以便提高下一次對“幽靈”的根除率。在對抗“幽靈”的過程中,還需結合抑酸治療及保護胃黏膜治療。

  對潰瘍反覆發作、須服用阿司匹林一類抗炎藥、吸菸、合併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需強調維持治療,以防止潰瘍復發、有效改善症狀,可採取下列兩種方法——

  (1) 間歇或按需給藥。即在出現症狀時給予全治療量,或症狀出現時用藥,症狀消失時停藥。

  (2)連續維持治療。即在潰瘍癒合後予治療劑量減半口服。常用奧美拉唑10毫克,每日1次,服3~6月;雷尼替丁150毫克、西咪替丁400毫克或法莫替丁20毫克,均每日睡前1次;硫糖鋁1.0克,每日2次,維持1~2年(注:3種方法選1種即可)。

                                                              《家庭醫藥》2011年第4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