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這些糖尿病數據

時間: 2012-03-05
 

來源:解放日報記者:陳俊B

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已然過去,但各類有關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活動在許多醫療機構仍在開展。以下這些數字能讓你瞭解真實的糖尿病。

     腹圍85/90釐米  糖尿病青睞“將軍肚”

     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已超過9240萬。除此之外,還有約1.48億人處在糖尿病前期。      

專家提醒:我國“糖尿病大軍”的隊伍正在不斷擴大,“亂吃”加上“少動”的生活方式是“罪魁禍首”。有四類人要格外警惕糖尿病,定期查血糖,別等到併發症纏身,才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

     一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臨牀上發現,患有糖尿病的人,其親屬也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羣。      

二是肥胖者。調查發現,肥胖者,特別是腹型肥胖的人,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4倍。體重指數(體重以千克計除以身高以米計的平方)大於25屬於超重,大於30就是肥胖。而判斷是否屬於腹型肥胖的簡單方法是量腰圍,男性超過90釐米、女性超過85釐米的人應該引起警惕,及時檢測血糖,因爲這類體型的人中約有25%的人患有糖尿病。有“將軍肚”的人不僅容易患糖尿病,還容易得高血壓、脂肪肝、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

     三是缺乏運動者。每人每天需保證走路30分鐘左右的運動量,這樣可以消耗血糖。      

四是年輕人。糖尿病並非“中老年人病”,相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加入“糖友”行列。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運動量太少、出門坐車、回家做“沙發土豆”;飲食不規律,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

     出生4公斤  巨大兒易患糖尿病        

調查顯示,近年來兒童糖尿病的發生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其患病率已佔糖尿病總人數的5%,並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目前中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250萬。       

青少年兒童之所以會患上糖尿病,除了與生活方式的“可口可樂化”有關外,還與家族遺傳、出生時的體重、孕婦妊娠期間的血糖情況等諸多因素有着密切關聯。已有證據證實,出生體重與後天肥胖及代謝性疾病呈“U”形分佈。也就是說,出生時低體重和高體重,都是造成孩子患上肥胖及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特別是巨大兒,即出生時體重超過4公斤的新生兒,日後很容易變成小胖墩,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明顯較大。      

和成人相比,兒童和青少年患上糖尿病後的危害更大,發病年齡提前、治療和控制效果不佳,使兒童在青壯年時期就有可能出現併發症。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較弱,糖尿病治療所要求的飲食控制、生活規律等,對兒童而言的難度也更大。加上心智還處於發育過程,糖尿病患兒可能會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和情緒問題。

     糖化血紅蛋白6.5%  血糖水平“金標準”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統計發現,我國約有60%的糖尿病患者直到患病晚期才被發現,因此引起了失明、腎功能衰竭、心腦血管疾病、下肢缺血性壞死等一系列併發症。而許多糖尿病患者並不瞭解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重要性。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而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能夠穩定可靠地反映出檢測前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的影響不大。同時,這一“金標準”還能直接反映糖尿病的監控情況,以及可能產生各種併發症的風險。       

基於這一指標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義,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應小6.5%。而在我國,超過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不理想,這極大增加了嚴重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只有糖化血紅蛋白早日達標,糖尿病患者才能早日遠離併發症。

      延伸數據       

調查發現,儘管有近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經接受過健康教育,但他們的血糖控制情況仍然欠佳,慢性併發症患病率高,低血糖發作較頻繁,因慢性併發症產生的治療費用遠高於使用胰島素等降糖費用。       

超過50%的患者根本不瞭解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值是多少,還有5.6%的患者完全不瞭解糖尿病。約1/4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和複查管理不理想。使用口服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根據醫生診斷,有1/3需要開始胰島素治療,但是這些患者雖然血糖控制不佳,但因爲使用不方便、擔心成癮、害怕疼痛等各種原因,沒有遵循醫生的建議,拒絕使用胰島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