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 就是普通人的健康飲食

時間: 2012-02-27

生活中常有一些中老年人,一旦發現患有糖尿病,就天天“吃糠咽菜”,肉、蛋、奶、油等都避之惟恐不及。醫生一方面會爲病人的自我剋制感嘆,同時也爲他們對健康和營養的理解出現偏差而焦急。讓我們看一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飲食誤區:

誤區一 細糧不能吃

粗糧的好處是富含纖維,使糧食中的澱粉消化、吸收較慢,從而使血糖升高得較慢,但提供能量較慢,對於脾胃功能欠佳的人或老年人往往不宜過多進食,只能適當進食(如每天1餐中部分含粗糧)。白米和白麪是可以吃的,但每餐不宜超過100~125克(生重),但也不宜少於75克。

誤區二 主食越少越好

糧食是人體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也是身體能量的最快捷來源。如果主食進食較少,會使人全身無力,有飢餓感。有些糖尿病患者吃主使較少,還會在進餐後3~5小時出現出汗、心慌和頭暈等低血糖反應。

誤區三 肉和雞蛋尤其是蛋黃最好不吃

人的身體有相當大比例的蛋白(如肌肉、皮膚、毛髮和內臟等),如果蛋白進食過少或偏食,就可能導致蛋白質營養不良,表現爲乏力、皮膚乾燥、毛髮脫落或頭髮發黃、四肢肌肉萎縮,嚴重時還會出現全身浮腫等。每天1個雞蛋、100克瘦肉(各種紅肉、白肉均可)是活動量不大的體重60~70公斤者的必需量。

誤區四 應儘量吃白肉

紅肉和白肉營養不同,從營養全面的角度考慮,應該都攝取一些,但應注意減少肥肉的攝入。在肉食的選擇上可根據個人喜好、消化功能和營養全面等原則,不應只考慮膽固醇高低而對紅肉一律封殺。每種食物都有其獨到的營養,切不可因噎廢食。

誤區五 稀飯應少吃或不吃

稀飯中的糧食由於烹飪時間較長,人體吸收較快,因而會使血糖升高較快。但吃稀飯引起的血糖升高又會很快下降,因而如果單純進食稀飯作爲主食,會出現血糖先高後低的現象。對於脾胃偏弱的老年人,吃稀飯有助於飯食的消化吸收,也有助於身體快速獲得能量。適量進食稀飯常需結合一些乾糧,這樣既有利於營養快速吸收,又可以防止喝粥後的低血糖。至於喝粥後的高血糖並不難克服,如餐後散步20~30分鐘常常可以抵消進食稀飯後引起的一過性高血糖。

其實,糖尿病飲食就是普通人的健康飲食,真正的健康飲食是營養均衡、不偏食,適合每個人的身體和健康需要,又能滿足個人口味的飲食。而飲食的偏好也不可忽視,這種偏好往往是身體特殊需要的反映,應該加以科學分析,努力揚長避短,而不能簡單地按普遍理論予以評價。因此,並不需要對自己鍾愛的飲食說“不”,而應該想方設法既說“是”,又能克服其不利的一面。運動是身體獲取必要的營養又不會產生血糖過高的法寶。慢慢吃、七分飽對於健康是一個好建議。

摘自《衛生與生活》   2010.08.30   李文慧/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