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劇痛從何而來?

時間: 2012-05-29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是臨牀較常見的疾病,它是急性帶狀皰疹臨牀治癒後持續疼痛超過一個月的後遺症,是帶狀皰疹病毒破壞脊髓后角細胞所致。約有10%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60歲以上老年患者發病率高達50%至70%。

  痛源一:周圍神經病變

  帶狀皰疹發病期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及帶狀皰疹性神經痛。熱刺激引起的痛覺過敏以皮膚病變最嚴重的皮區最爲顯著,且熱刺激痛覺過敏病人的疼痛分級和痛覺超敏的嚴重程度都顯著提高,一些非傷害刺激(如溫熱、微冷)即可引起嚴重疼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病人的疼痛皮區內可能存在着多種感覺方式,由此促成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持續多種疼痛。

  痛源二:中樞神經異常

  帶狀皰疹併發症之一是無菌性腦膜炎,這說明帶狀皰疹在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同時,也可能累及中樞神經系統。通過放射性同位素PET技術對慢性疼痛病人腦活動程度進行對比研究,發現疼痛病人患肢對側的丘腦活動降低明顯,丘腦對疼痛調製環路的功能改變,這可能是導致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痛源三:精神因素

  相關調查表明,25%的病人伴有失眠,20%伴有精神痛苦,如無助、沮喪等;大於50歲的老年病人中伴失眠者更多,佔30%,明顯多於40歲以下的年輕病人。精神症狀是否與中樞神經病變有關?有些疼痛症狀可能與精神狀態有直接關係。

  帶狀皰疹痛怎樣表現?

  當急性期皮疹癒合後,病變的皮膚常呈現紅色、紫色或褐色。色澤消失後,常遺留灰白色瘢痕,有時也可發生嚴重疼痛而無瘢痕遺留。瘢退區一般表現爲感覺減退,並常出現感覺消失,但是觸摸刺激常引起明顯的淺表組織痛(異常性疼痛),傷害性刺激可引起疼痛增強(痛覺過敏),或者對觸摸的敏感程度增加(感覺過敏)。患者的疼痛常以自發性閃電樣或撕裂樣疼痛出現,常因與病變皮膚的接觸而加重,例如極其輕微的衣物摩擦。除此之外,還可因體力活動、溫度變化和情感壓抑而加重。

  緩解疼痛及恢復的方法

  目前國內外西醫認爲,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的疼痛和感覺異常要完全恢復正常是極其困難的。對難治性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治療主要在於緩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量;對較輕的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則力爭促進其完全恢復。

  口服給藥仍是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首選方法。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阿片類藥(緩釋劑)、抗抑鬱藥、抗癲癇藥等。有炎症時還要加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但哪種藥物最有效,尚有待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證實。

  另外,在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早期,神經阻滯配合三氧治療同樣有效。星狀神經阻滯、硬膜外阻滯、椎旁神經阻滯及神經幹阻滯均可依據疼痛部位的神經支配而選擇應用。臨牀表現,70%至80%的病人在發病3個月內,用交感神經阻滯配合三氧治療可使疼痛減輕。三氧具有良好調整神經、局部消炎、鎮痛、營養神經的功效,將其注射到受損的神經根旁,緩解效果明顯。

  持續時間較長的難治性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由於長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苦不堪言,不僅情緒低落、心理異常、生活質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喪失。對於這部分患者神經阻滯效果明顯降低,可採用神經毀損方法以達到長期療效的目的。如脈衝射頻毀損技術,以其獨特的間斷熱損毀方式,可只破壞外周混合型神經的感覺支而不破壞運動支,即打斷疼痛信號的傳遞但保留神經的運動功能,能及時緩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