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神闕穴隔鹽隔姜灸治療痔瘡手術後尿瀦留

時間: 2012-06-15

時間:

作者:陳慧君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採用神闕穴隔鹽隔姜灸法。患者仰臥於牀上,暴露臍部,取純淨乾燥的食鹽填平臍窩,取新鮮薑片(薑片直徑2~3cm,厚度0.2~0.3cm,中間用針刺數孔)放在上面,再將用艾絨製成的圓錐艾炷置於薑片上點燃施灸。艾炷燃盡或患者感到灼痛時,則更換艾炷再灸,一般灸3~7壯,達到灸處皮膚紅潤不起泡爲度。治療時,醫務人員守護在患者身旁,並認真觀察,防止艾灰脫落,以免灼傷皮膚或燒壞衣物等。一次治療時間10~20min。
  2.2 對照組:採用傳統誘導排尿的護理方法,包括改變體位、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陰、熱敷和按摩膀胱區等。
  2.3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實施治療措施後30min、1h、2h內排尿情況。
  
  3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排尿率比較:詳見表2。治療組施灸後30min、1h、2h內,排尿率明顯高對照組(P<0.01或P<0.05)。
  
  
  4 體會
  
  尿瀦留屬中醫學“癃閉”範疇,病位在膀胱,但與三焦、肺、脾、腎的關係密切。痔瘡手術患者由於麻醉、手術刺激、肛管內填塞物壓迫、疼痛等原因,致氣血運行不暢,膀胱肌肉麻痹收縮無力,尿道括約肌痙攣,影響膀胱和腎的氣化作用而導致尿瀦留。術後嚴重的尿瀦留,可造成膀胱過度膨脹和永久性逼尿肌損傷。根據“六腑以通爲用”、“通則不痛”的原則,尿瀦留的治療宜散瘀結、利氣機而通水道。臍是神元通行出入之門戶,神闕穴位於臍中,是任脈的要穴,任脈主一身之陰經,有總調陰經之功能,通過灸神闕穴起到調理三焦,鼓舞膀胱氣化,以達啓閉通便之功效。生薑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而姜皮性味辛涼,有行水消腫之功效。艾爲菊科植物,味苦辛、性溫,人心、腎經,具理氣血、通寒溼、溫經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能使陰寒之邪消散,氣血調和,陽氣得以舒展,腑氣得以通暢。神闕穴隔鹽隔姜灸是利用藥物和熱輻射刺激神闕穴,溫經散寒,通陽利尿,增強膀胱氣化功能,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達到小便自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成和羣,評價學中的理論分析 中國期刊網 2004,8.
   [2] 孫玉.發展性評價的現實意義.延邊學院學報 2008,3.引自
   [3] 秦剛天.淺談我國農業科技與教育.信天學院學報 2005,3.
   [4] Rosa EM,Kramer,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intimamedia thickeness 2003,80.

上一篇:單性甲亢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