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的中醫辯證

時間: 2011-03-19

一.概述

[病名] 心痛是由於正氣虧虛,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等病理產物阻於心脈,而引起心脈攣急臨牀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爲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心痛又名厥心痛、胸痛。本病多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誘發因素常爲寒冷、飽餐、勞累及情緒激動。

[沿革] 病名最早見於《內經》,並對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狀均有記載。《靈樞・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又在《素問・髒氣法時論》中雲:“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把病機歸納爲“陽微陰弦”,關於治療在同書“胸痹心痛短氣病”篇說:“胸痹心痛,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後世醫家豐富了本病的治法,明・王肯堂《證治準繩》用失笑散,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用血府逐瘀湯,治療本病均收到了良好的療效。

[西醫相關疾病]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冠心病心絞痛。

二.病象

心痛表現爲胸骨後或心前區發作性悶痛不適。輕者偶發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疼痛較劇烈,可以爲灼痛、絞痛、刺痛,可以向左肩背沿手少陰、手厥陰經循行部位放散,持續時間較短,多伴有心悸、氣短、面色蒼白、汗出肢冷,休息、祛除誘因或服用芳香溫通藥物後,疼痛可以緩解。

三.病位

病位在心,與肝、脾、腎有關。因爲心之生理活動賴肝的疏泄以助之,腎精濡養以斂之,脾之生化、轉輸以升清降濁、鼓舞心陽。

uxk老中醫在線
四.病類

本病分虛和實兩大類。寒凝心脈、氣滯心胸、痰濁閉阻、瘀血痹阻所致者爲實;心氣不足、心陰虧損、心陽不振而致者爲虛。

五.病性

病性爲本虛標實。其本虛分氣、血、陰、陽之虛;標實爲痰濁、氣滯、瘀血、寒凝。

六.病程

一般病程長,易反覆發作。

uxk老中醫在線
七.病因病機

病機關鍵:心脈攣急。

心痛是由於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寒邪侵襲、年老體虛等原因,使心、肝、脾、腎功能失常,導致氣、血、陰、陽虧虛,在正虛基礎上形成氣滯、血瘀、痰濁,引起心血運行不暢,心脈攣急而成。

1、飲食不當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水溼不化,溼聚成痰,痰阻經脈,或痰留日久,痰瘀交阻,均可使氣機不暢,在誘因作用下,使心脈攣急而成本病。

2、情志失調 憂思傷脾,升降受阻,運化呆滯,脾虛生痰;恚怒傷肝,肝鬱氣滯,鬱久化火,灼津生痰,橫逆犯脾,升降受阻,聚溼生痰,日久氣滯血瘀痰濁阻於心脈,在誘因作用下,使心脈攣急而成。

3、寒邪侵襲 素體陽虛,胸陽不振,陰寒之邪乘虛而入,陰占陽位,寒主收引,或氣候突變,寒凝氣滯,胸陽不展,血行不暢,在誘因作用下,使心脈攣急。

4、年老體虛 年老體虛之人,腎氣不足,腎陽虛不能鼓舞五臟之陽,可致心氣不足,心陽不振;腎陰虧虛,不能滋養五臟之陰,可引起心陰虛。氣虛血行不暢,陰虛經脈失於濡潤,均可使心血運行不暢,在誘因作用下,使心脈攣急。

八.診斷與鑑別

(一)診斷

1、左側胸膺或膻中處突發憋悶而痛,疼痛性質爲隱痛、脹痛、刺痛、絞痛、灼痛。疼痛常可竄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沿手少陰、手厥陰經循行部位竄至中指或小指,兼有心悸。

2、突然發病,時作時止,反覆發作。持續時間短暫,一般幾秒至數十分鐘,經休息或服用芳香溫通藥物後可迅速緩解。

3、多見於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動、氣候變化、多飲暴食、過度勞累等誘發。亦有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的。

4、休息時心電圖示心肌明顯缺血,心電圖運動實驗陽性。

uxk老中醫在線
(二)鑑別

1.與胃脘痛鑑別   心痛之不典型者亦可出現近胃脘部的疼痛而與胃脘痛相似,二者不同點在於,胃脘痛多伴有噯氣、嘔吐、泛酸等胃系症狀,而心痛多伴有心悸、氣短的症狀。

2.與心厥(真心痛)鑑別   心厥乃心痛的進一步發展,表現爲心痛劇烈,持續不緩解,伴有汗出、肢冷、脣紫面白、脈微細或結代等危重證候。正如《靈樞・厥論》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3.與懸飲鑑別   懸飲之胸痛與本病相似。但心痛爲當胸悶痛,並可引及左側肩背或左臂內側,常於勞累、飽餐、受寒、情緒激動後突然發作,歷時短暫,休息或服用藥物後可以緩解;而懸飲爲胸脅脹痛,持續不解,且多伴有咳唾、轉側、呼吸時疼痛加重,多伴有咳嗽、喘息的肺系症狀。

九、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疼痛的性質   灼痛多爲陰虛、痰熱;悶痛多爲氣滯、痰阻;絞痛多爲寒凝、陽氣虛;刺痛多爲瘀血、痰瘀互結;隱痛多爲氣虛、陰虛。

2.辨疼痛的輕重順逆   發作次數少者輕,發作頻繁者重;持續時間短者輕,持續時間長者重;容易緩解者輕,不易緩解者重。

(二)治療原則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三)分證論治

1.心血瘀阻

主症: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

兼次症:胸悶心悸,時作時止,日久不愈,或眩暈,或因惱怒而致心胸劇痛。

舌象: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膩,或黃膩。

脈象:沉澀,或弦澀,或結、代。

分析:瘀血阻於心脈,絡脈不通,不通則痛,故見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血屬陰,夜亦屬陰,故入夜加重。心脈瘀阻,心失所養,故胸悶心悸。惱怒則肝氣鬱結,氣滯則加重血瘀,故常因情志波動而疼痛加重,時作時止,日久不愈。肝鬱化熱傷陰,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則眩暈或頭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沉澀,或弦澀或結、代,皆爲瘀血內停,氣機阻滯之候。舌苔白膩或黃膩,爲痰濁或痰熱內結之徵。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

2、痰濁內阻

主症:胸悶痛如窒,痛引肩背

兼次症:疲乏,氣短,肢體沉重,痰多,或時有胸悶刺痛、灼痛。

舌象:舌質淡,或紫暗,苔厚膩,或黃膩。

脈象:滑,或弦滑,或滑數。

分析:痰爲陰邪,重濁粘滯,阻於心脈,胸陽失展,氣機不暢,故胸悶痛如窒。心之絡脈、支脈布兩肩,通背俞,因痰濁盤踞,阻滯心之脈絡,故痛引肩背。痰濁困脾,脾失健運,故肢體沉重。心脾氣虛則疲乏氣短。痰多,舌質淡,苔膩,脈滑皆氣虛而痰濁內阻之徵。久痛入絡,久病必瘀,痰阻血瘀,痰瘀互結,則胸悶時刺痛,痛處不移,舌質紫暗,苔厚膩。若痰濁化熱,痰熱互結,則胸悶時灼痛,舌質或淡或紫暗,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通陽泄濁,豁痰開結

方藥:栝蔞薤白半夏湯

3、陰寒凝滯

主症:胸痛如絞,時作時止,感寒痛甚。

兼次症:胸悶,氣短,心悸,面色蒼白,四肢不溫,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uxk老中醫在線
舌象:舌質淡紅,苔白。

脈象:沉細,或沉緊。

分析:素體陽虛,寒從中生,陰寒凝滯,胸陽阻遏,復感寒邪,可突發絞痛,因“胸痹緩急”,故時作時止。胸陽痹阻,氣機不暢而胸悶,氣短,心悸。陽虛生寒,不達四末,故面白而四肢不溫。舌苔白,脈沉細,均爲陰寒凝滯,陽氣不運之候。若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脈沉緊者,爲陰寒凝滯之重症。

治法:辛溫通陽,開痹散寒。

方藥:栝蔞薤白白酒湯加枳實、桂枝、附子、丹蔘、羶香。

4、氣陰兩虛

主症:胸悶隱痛,時作時止。

兼次症:心悸心煩,疲乏,氣短,頭暈,或手足心熱,或肢體沉重,肥胖,胸憋悶而刺痛。

舌象:舌質嫩紅或有齒痕,苔少,或薄白,或舌質淡青有瘀斑,苔厚膩或黃膩。

脈象:細弱無力,或結、代,或細數,或細緩,或沉緩而澀,或沉緩而滑,或沉滑而數。

分析:心痛日久,氣陰兩虛最爲常見。氣虛無以運血,陰虛則絡脈不利,均可使血行不暢,氣血瘀滯,而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因氣虛則疲乏,氣短,舌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無力;因陰血虛則心悸,眩暈手足心熱,脈細數。氣陰兩虛重症,氣不運血,血不養心,氣血瘀滯則可見脈細緩或結、代。偏於氣虛,脾失健運,則痰濁內生,而見肢體沉重,肥胖,苔厚膩,脈沉緩而滑;偏於陰虛則心悸,手足心熱加重,舌質嫩紅,苔少,脈細數。如兼有血瘀則胸悶而刺痛,舌質淡青有瘀斑,脈沉緩而澀。若痰濁化熱則脈沉滑而數,舌苔黃膩。

治法:益氣養陰,活血通絡。

方藥:生脈散合人蔘營養湯。

5、心腎陰虛

主症:胸悶痛或灼痛,心悸心煩。

兼次症:不寐,盜汗,腰膝痠軟,耳鳴,或頭暈目眩,或胸憋悶刺痛,或面部烘熱,汗多,善太息,脅肋脹痛。

舌象:舌質紅絳或有瘀斑,苔少或白。

脈象:細數,或促。

分析:病延日久,陰虛而血滯,瘀滯痹阻,故見胸悶灼痛,時作時止。腎陰虛,五臟失其滋潤,心腎陰虛,陰虛生內熱,故見心悸心煩,盜汗不寐,耳鳴,腰膝痠軟。若水不涵木,陰虛陽亢則見頭暈目眩。若肝腎陰虛,肝氣鬱結,則顏面烘熱,善太息,脅肋脹痛。熱迫汗外出則汗多。因瘀血阻滯,故時有胸憋悶刺痛。舌質紅降、有瘀斑,苔少或白,脈細數,或促,均爲陰虛內熱,瘀血阻絡之徵。

治法:滋陰益腎,養心安神。

方藥:左歸飲。

6、心腎陽虛

主症:胸悶痛氣短,遇寒加重。

兼次症:心悸、汗出,腰痠,乏力,胃寒肢冷,脣甲淡白,或胸痛扯背,四肢厥冷,脣色紫暗,脈微欲絕,或動則氣喘,不能平臥,面浮足腫。

舌象:舌質淡,或紫暗,苔白。

脈象:沉細,或脈微欲絕,或沉細遲,或結代。

分析:心腎陽虛,胸陽不運,氣機不暢,血行瘀滯,故胸悶氣短,遇寒加重。心腎陽虛則心悸,汗出,腰痠,乏力,畏寒肢冷,脣甲淡白,舌質淡,苔白,脈沉細。若陰寒凝聚,胸陽阻遏,復感外寒,則胸痛扯背,四肢厥冷,脣色紫暗,脈微欲絕。心腎陽虛,開合失常,水飲凌心射肺,而動則氣喘,不能平臥,面浮足腫。舌質紫暗,脈沉細遲或結代,皆爲心腎陽虛,瘀血阻絡,水飲凌心所致。

治法:益氣壯陽,溫絡止痛。

方藥:參附湯合右歸飲。

(四)其它療法

滋心陰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用於陰虛明顯者

冠心蘇合丸每服1丸。用於氣滯寒凝者。

配合選用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註射液、丹蔘注射液及參麥注射液。

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急性發作時10~15粒舌下含服,治療心痛之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

補心氣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用於氣虛明顯者。

十.轉歸與預後

本病治療及時,辨證準確,症狀一般可得到控制和緩解,若失治誤治易發展成心厥,以致危及生命。

十一、預防與預後

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緒激動。

注意生活起居,寒溫適宜。

注意飲食調節,避免膏粱厚味,少食多餐,晚餐不宜過飽。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適當體育鍛煉。

十二、小結

心痛是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爲主要表現,常在寒冷、飽餐、勞累及情志刺激誘因下發病,其病機關鍵爲心脈攣急。治療上區分氣血陰陽之虛及痰濁、瘀血、氣滯、寒凝之實的不同,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爲原則辨證論治,配合科學的護理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7-15
首先要在正規的醫院診斷清楚,是哪一類型的心絞痛,如果是穩定性的,建議試試複方丹蔘滴丸。嚴重是每日三次,基本不發作時, 可試着一日一次。最好聽一聽醫生的建議。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7-15
我本人的經驗《丹蔘片》還是不錯的。發作時《速效救心丸》也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