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外科手術發展歷史(二)

時間: 2012-10-09

在Miles以前,直腸癌的外科手術是以局部切除爲主流,這樣的手術在當時而言,即便對原發病竈都很難達到完整切除,更談不上對腫瘤區域進行淋巴清掃了,直腸癌患者的預後是非常高的局部復發、遠處轉移,非常低的長期存活率。而Miles手術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窘境,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原發病竈的完整切除率,而且還能清掃區域淋巴結,大大降低了腫瘤復發,提高了患者存活率,這在直腸癌外科手術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十九世紀末,當時光學顯微鏡已經在病理研究中廣爲使用,腫瘤病理學發展較好,而腫瘤病因學方面沒有取得同步的進步。在此大環境下,Miles醫生跟隨其導師致力於直腸癌局部浸潤、血管和淋巴管轉移的研究,並將這些研究結果密切地與臨牀經驗相結合,提出腫瘤的淋巴管轉移是術後局部復發的主要原因。直腸癌的局部切除是當時外科治療的主要方式,基於此,Miles醫生認爲擴大外科手術的切除範圍是提高療效的唯一方法。他根據研究結果認爲,直腸癌的淋巴轉移是沿各方向均存在的,因此他認爲手術切除範圍應該包括腫瘤本身、病變的腸管、腫瘤周圍的淋巴結,而且應該實施整塊切除。要達到這樣的手術觀念和切除範圍,經過腹部切口和會陰部切口的聯合切除方式是必要的,即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術,也是大家廣爲認識的Miles手術。按照Miles當時提出的理論,腫瘤向遠端的侵犯範圍可達 5cm,因此遠切緣應該超過腫瘤下緣5cm以上,這也是所謂的“5cm法則”。也就是說,外科醫生在直腸指檢中能觸及到腫瘤的患者均沒有保留肛門的機會,這一手術原則指導了全球直腸外科八十年的時間,直至他的同胞Williams醫生在1980s提出“2cm法則”並廣爲外科醫生接受,才使衆多直腸癌患者的肛門在手術中得以保留,此爲後話。

Miles手術在改善直腸癌預後的同時,所付出的代價即犧牲患者的肛門,取代以腹部的人工肛門。正如辯證法中矛盾的兩個對立面一樣,Miles手術和保肛手術總是在對立中相互排斥、相互發展。在與此相同的時期內,許多外科醫生也試圖尋求一些其它的手術方式,既可達到理想的腫瘤治療效果,又能保留患者的肛門,作出這樣努力的包括奧地利維也納的Hochenegg醫生(1888年)、美國的Donald Balfour醫生(1910年)等。但是,在他們的臨牀實踐中發現,進行經腹的結腸-直腸重建往往帶來高發的吻合口瘻,這在當時的醫療條件意味着很高的死亡發生率;而且不經過會陰切口進行聯合的直腸癌切除,很難保證手術的根治性。

在尋求保肛可能性的漫長歲月裏,無論在臨牀實踐還是在理論基礎方面,外科醫生從來都沒有放棄這樣的努力。1930年英國的病理學家Cuthbert Dukes(Dukes分期的命名者)認爲Miles過高估計了直腸癌向遠端和向側方淋巴轉移的可能性,除非是晚期直腸癌纔出現近端、側方、遠端三個方向的淋巴轉移,他的發現爲直腸癌前切除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論依據。1939年-1948年美國明尼蘇達州Mayo Clinic醫學中心的Claude Dixon醫生報道了經腹直腸癌前切除術所達到的理想結果,此後,前切除術爲廣大外科醫生應用於中上段直腸癌的治療中,該術式也被命名爲Dixon手術。在這以後的一段時間裏,直腸癌外科治療方式較爲穩定,在其歷史進程中處於一個“平臺期”。

在力求重建腫瘤切除之後的結腸連續性,也就是保肛方面,“拖出式的結腸肛管吻合手術”也同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一定時期內爲保肛手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早在1888年,維也納的Hochenegg醫生就提出了這樣的技術方式,後來Maunsell(1892年)、Weir(1901年)、Babcock(1939年)、Bacon、Turnbull、Cutait、Black等均對這一術式進行了深入探索和改良,其中Harry E. Bacon在1945年所實施的拖出式手術得到大家的公認。這樣的手術由於術後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門括約功能障礙,加之吻合器械的發展,現已經很少爲大家採用。

另外在1970s至1980s中,Localio所施行的經腹-骶尾部直腸癌切除術是對Kraske手術的擴展;Mason施行了經肛門括約肌的手術;在Ravith和Sabiston最早提出結腸-肛管吻合術以後,Soave(1964年)、Parks(1972年)等將其進行了改良和推廣,等等;這些不同的手術方式在當時的年代裏在保肛手術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這些手術在目前已少有使用,但在某些情況下仍爲部分外科醫生所選擇,如1982年Alan Parks醫生將其所實施的結腸-肛管吻合術進行了總結並得出滿意的效果,此後人們將這種手術稱爲Parks手術。

在1960s的後期逐步有直線型吻合器和帶切割刀的吻合器誕生,1979年美國的Ravitch和Steichen醫生首先在直腸癌手術中使用了端-端吻合器,1980年後出現了一次性使用的吻合器,吻合釘的製作材料也由不鏽鋼變爲鈦合金。1980年Knight和Griffen醫生又提出了雙吻合器械技術(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DST),此後,吻合器械的使用在結直腸外科手術中得到了迅速而廣泛的使用。尤其對於低位的直腸吻合,由操作困難、術後併發症多變爲操作簡便、可靠、安全,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保肛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