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發生的原因、表現、危險人羣及併發症

時間: 2011-04-18
 概述

    直腸癌(rectal cancer)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道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佔65%左右)絕大多數基因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爲2-3:1 ,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所以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 的禍根。由於成因和症狀的相似,直腸癌通常和結腸癌被一同提及。

    直腸癌發生的原因

    到當前爲止仍然不十分明瞭,不過多數認爲與食物或遺傳有關。最近十多年來,從各方面的研究,證明酸性食品的攝入是癌症的元兇,癌症是酸性體質的代表。在食物方面,肉類、蛋白質、脂肪的攝取量提高很多,大腸直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三十幾歲就得到腸癌的病人也不少。

    1.直腸慢性炎症: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形成的肉芽腫等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其病程愈長,發生結直腸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生率約爲20-40%。

    2.直腸腺瘤癌變

    3.飲食與致癌物質: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生與經濟狀況、飲食結構有明顯的聯繫。經濟發達地區、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所佔比例高、纖維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羣體發病率明顯高。飲食結構與結直腸癌發生之間的關係確切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爲可能與動物脂肪的代謝產物、細菌分解產物以及由於低纖維素飲食狀態下,腸蠕動減慢,腸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關。

    4.遺傳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惡變的引起的結直腸癌患者外,在其他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5-10%的患者有明顯的家族腫瘤史,統稱爲遺傳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稱Lynch綜合徵。具體表現爲:

    (1) 家庭成員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結直腸癌,其中兩人以上爲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兩代人均有發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歲以前診斷爲結直腸癌。

    直腸癌的臨牀表現

    (一)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裏急後重、便祕、腹瀉等

    (二)大便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惡液質

    (三)直腸指檢:是碩導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約80%的直腸癌患者於就診時可通過自然直腸指檢被畢業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包塊;晚期可觸及腸腔狹窄包塊固定指套見含糞的污濁膿血

    (四)直腸鏡檢:可窺見腫瘤大小形狀部位並可直接取介入組織作病檢

    直腸癌的診斷主要依據

    一般在臨牀上應對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輕率地診斷爲“痢疾”、“內痔”等,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癌腫的可能性。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

    (一)直腸指檢 約90%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僅靠指檢即可發現。但目前仍有一些醫師對可疑直腸癌患者不作這一常規檢查,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實際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可行,經過直腸指檢還可判斷捫及腫塊的大小和浸潤程度,是否固定,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二)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直腸指檢後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並採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於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三)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 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爲常規檢查,僅爲排除結腸直腸多發性腫瘤時應用。

    直腸癌應該做哪些檢查?

    1.直腸指檢:是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約80%的直腸癌患者於就診時可通過直腸指檢被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包塊;晚期可觸及腸腔狹窄包塊固定指套見含糞的污濁膿血

    2.直腸鏡檢:可窺見腫瘤大小形狀部位並可直接取組織作病檢

    治療

    (一)手術治療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兩種。

    1.根治性手術 手術方式根據癌腫在直腸的位置而定。直腸壁內有粘膜下淋巴叢和肌間淋巴叢兩個系統,癌細胞在腸壁內淋巴系統的轉移不多見。一旦癌細胞穿透腸壁,就向腸壁外淋巴系統擴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腫同一水平或稍高處的腸旁淋巴結,然後向上逐漸累及與痔上動脈伴行的中間淋巴結羣,終至腸繫膜下動脈旁淋巴結羣。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轉移是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方式。如癌腫位於直腸下段,癌細胞也可以橫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巴管侵及閉孔淋巴結,或沿痔中動脈流至髂內淋巴結。有時癌細胞也可以向下穿過肛提肌,沿痔下動脈引流至坐骨直腸窩內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由於直腸上段癌的淋巴轉移方向幾乎均向上,手術切除癌腫鄰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組織,即可達到根治目的,手術有保留肛括約肌的可能。直腸下段癌的淋巴轉移雖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時尚有橫向轉移至髂內淋巴結和閉孔淋巴結的可能,根治性手術需包括直腸肛管周圍組織和肛提肌,故無法保留肛括約肌。

    (1)經腹會陰聯合切除(miles手術):適用於距肛緣不足7cm的直腸下段癌,切除範圍包括乙狀結腸及其系膜、直腸、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組織和肛門周圍皮膚、血管在腸繫膜下動脈根部或結腸左動脈分出處下方結紮切斷,清掃相應的動脈旁淋巴結。腹部作永久性結腸造口(人工肛門),會陰部傷口一期縫合或用紗布填塞。此手術切除徹底,治癒率高

    (2)經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術,也稱直腸癌前側切除術(dixon手術),適用距肛緣12cm以上的直腸上段癌,在腹腔內切除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部,遊離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腸,在腹膜外吻合乙狀結腸和直腸切端。此手術的損傷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門,較爲理想。若癌腫體積較大,並已浸潤周圍組織,則不宜採用。

    (3)保留肛括約肌的直腸癌切除術:適用於距肛緣7~11cm的早期直腸癌。如癌腫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細胞梗塞而有橫向淋巴管轉移時,這一手術方式切除不徹底,仍以經腹會陰聯合切除爲好。現用的保留肛括約肌直腸癌切除術有借吻合器進行吻合,經腹低位切除-經肛門外翻吻合,經腹遊離-經肛門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經腹經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2.姑息性手術 如癌腫局部浸潤嚴重或轉移廣泛而無法根治時,爲了解除梗阻和減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將有癌腫的腸段作有限的切除,縫閉直腸遠切端,並取乙狀結腸作造口(hartmann手術)。如不可能,則僅作乙狀結腸造口術,尤在已伴有腸梗阻的患者。

    (二)化學治療

    直腸癌約半數患者在術後出現轉移和復發,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術切除後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療。化療在直腸癌綜合治療中是除外科治療後又一重要治療措施。

    (三)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視,有與手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和單純放射治療兩種。

    1.手術與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①術前放療可控制原發病竈,控制淋巴結轉移,提高切除率和減少局部復發,適用於Ⅲ期(dukes c級)直腸癌。採用盆腔前、後二野對穿照射,放射劑量可達40~45gy(4000~4500rad),放療後3周手術;

    ②術後放療適用於病理檢查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癌腫已明顯浸潤至腸壁外,盆腔內殘留無法切除的病竈。一般在術後1~2月待會陰傷口已痊癒後開始,採用盆腔前、後二野照射,有時也加用會陰野照射,放射劑量可達45~50gy(4500~5000rad)。

    (四)中藥治療 大量臨牀實踐證明,對中晚期病人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臨牀常常可以見到,患者死因不是因爲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於不科學、不恰當的殺傷性治療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後出現腹水、黃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療後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腸癌化療後噁心、嘔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對晚期癌症的治療更重要的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控制病情,"穩中求進",以便獲得"長期帶瘤生存"。 中醫中藥治癌可減輕病人的症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2.辨證施治。

    1) 溼熱蘊結型;白頭翁湯加減。

    白頭翁30g秦皮15g黃連3g黃柏9g紅藤15g敗醬草15g苦蔘15g馬齒莧15g白槿花12g藤梨根30g

    2) 瘀毒內阻型:膈下逐瘀湯加減。

    桃仁9g紅花9g赤芍9g當歸9g川芎6g五靈脂9g香附9g元胡15g莪術15g甲珠9g土茯苓30g

    3)脾虛氣滯型: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木香6g砂仁3g黨蔘15g白朮12g茯苓12g陳皮6g八月札12g枳殼9g烏藥9g綠萼梅9g沉香曲9g

    4)脾腎陽虛型:理中湯加減。

    黨蔘15g炒白朮12g炮姜炭3g肉豆蔻9g補骨脂12g五味子6g吳茱萸3g附子6g肉桂3g

    (五)腫瘤局部冷凍、激光和燒灼治療 晚期直腸癌病人伴有不全腸梗阻徵象,可試用腫瘤局部冷凍或燒灼(包括電烙燒灼和化學燒灼)治療,使腫瘤組織縮小或脫落,暫時緩解梗阻症狀。近年來開展激光治療,應用nd-yag激光,功率65w,分點照射局部腫瘤組織,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點四周聚集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複照射,個別病例的腫瘤可見縮小,暫時緩解症狀,可作爲一種姑息治療方法。

    (六)轉移和復發病人的治療

    1.局部復發的治療 如果局部復發病竈範圍侷限,且無其他部位的復發、轉移時,可予手術探查,爭取切除。如復發竈侷限於會陰切口中央,兩側尚未延及坐骨結節者,有廣泛切除的可能。如會陰部結節或腫塊系盆腔復發竈伸向會陰部的下極,不宜手術,因無法完全切除病竈,反而切開腫瘤組織,遺留久不癒合的創口。

    盆腔內復發病竈採用放射治療,每療程20gy(2000rd),可暫緩解疼痛症狀。

    2.癌轉移的治療 近年來不少研究證實直腸癌轉移竈的手術切除效果不是原來想象的那樣悲觀。若能在切除原發病竈的同時切除肝轉移竈,則可提高生存率。凡屬單個轉移竈,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爲多個肝轉移竈而不能手術切除者,先用去動脈化措施,即結紮肝動脈,使肝瘤壞死,再通過結紮肝動脈的遠端插入導管,從中注入氟尿嘧啶和絲裂黴素;也可採用肝動脈栓塞術,使腫瘤體積明顯縮小。但上述治療禁用於伴有明顯黃疸、嚴重肝功能異常、門靜脈梗塞以及年齡超過65歲的患者。放射治療可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狀。

上一篇:什麼是帶狀皰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