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到底有哪些細胞參與免疫應答?

時間: 2011-01-1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ells are involved in an immune response to plaque in the periodontal pocket?
1. Macrophages.
2. Plasma cells.
3. Lymphocytes.
4. Neutrophils.
A. (1) (2) (3)
B. (1) and (3)
C. (2) and (4)
D. (4) only
E. All of the above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組織炎症性破壞性疾病。主要病理變化爲:齦牙結合上皮破壞致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的發展過程爲活動期與靜止期交替出現。

  牙周炎的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將其分爲始發期、早期病變、病損確立期及進展期四個階段,各個階段即互相聯繫、過渡,又各自相對獨立。

  1、始發期:齦溝區表現爲急性滲出性炎症反應。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在結合上皮周圍出現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同時有少量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齦溝液滲出增多。病變區有大量纖維蛋白滲出和沉積。由於炎症細胞釋放出膠原酶,致使膠原開始被破壞。

  2、早期病變:結合上皮周圍白細胞增多,上皮下結締組織內出現大量淋巴細胞浸潤,主要爲T細胞。此外,同時可見少量巨噬細胞及漿細胞,仍可見中性粒細胞及血管擴張等改變。此期仍屬急性炎症期。膠原的破壞喪失可達60%~70%,結合上皮開始增生,齦溝液的滲出可達最多。臨牀出現典型齦炎的表現。

  3、病損確立期:結合上皮及袋壁上皮內仍有較多的中性粒細胞,上皮下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主要爲B淋巴細胞,可見較多漿細胞。齦溝液內出現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結合上皮繼續向根方增殖,形成牙周袋。此期尚無明顯的牙槽骨吸收破壞,是治療的關鍵時刻。如宿主防禦能力強,治療得當,病變可發生逆轉,否則將進一步加重。

  4、進展期:爲持續性的炎症破壞過程。牙周膜主纖維束破壞;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破壞明顯,破骨細胞極爲活躍;膠原纖維變性、溶解,大部分喪失。牙周袋內的炎症滲出物及免疫球蛋白、補體成分增多。此期臨牀持續明顯的牙周溢膿及牙齒鬆動等典型牙周炎症狀。

=======================================================================

文摘書摘
2.補體全唾液中,補體成分C3僅有O.5 mg/L。唾液中微量補體成分對於免疫防禦,特別是對保護口腔黏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齦溝液中已檢測出C3,C4,C5等補體成分。抗體、補體通過調理作用、免疫黏連等促進吞噬、凝集和中和細菌,阻止細菌在牙和口腔黏膜上的黏附,並參與免疫調節和炎症反應。
3.細胞因子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活化的免疫細胞或非免疫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合成與分泌的調節細胞生理功能、介導炎症反應、參與免疫應答和組織修復等多種生物效應的低分子多肽。它是不同於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分子的另一類分泌型免疫分子,可根據功能和來源進行分類。
(1)根據功能:細胞因子可分爲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Ⅱ)、干擾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腫瘤壞死因子、(tunlor Ilecrosistor,TNF)和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GF)等,目前多采用此分類方法。
(2)根據來源
1)淋巴因子(1ymphokine):淋巴因子是由活化淋巴細胞產生,能調節白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或引起炎症反應的生物活性遞質。目前,已知的淋巴因子有幾一2,3,4,5,6,9,10,ll,12,13和14等。
2)單核因子(monokine,MK):MK是由活化單核吞噬細胞產生,能誘導淋巴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活化、增殖、分化產生免疫效應和引起炎症反應的生物活性遞質,如IL―l、8,TNF一a,IFN一7等。
三、口腔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是指免疫應答過程中產生的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所產生的一系列排異性生理反應。當抗原性異物進入機體後,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首先發揮作用,如補體的溶菌作用、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等對抗原無針對性和特異性。在此基礎上,特異性免疫發揮作用,抗原選擇並觸發免疫細胞活化,產生針對性的免疫應答,即特異性免疫應答。特異性免疫又可促進非特異性免疫,清除抗原性異物,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對機體造成免疫病理性損傷,引起免疫性疾病。口腔免疫反應具有與機體其他部位不同的特殊性。
1.口腔是有菌的環境,自嬰兒出生起就開始有各種微生物定植,構成口腔正常菌羣。細菌寄居在口腔各個部位,如牙、齦溝、牙齦、頰、舌黏膜和舌背部等處,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無致病性,細菌與機體處於正常平衡狀態。但當細菌的數量、寄居部位或機體免疫應答發生改變而導致微生態平衡失調時,這些細菌就可成爲機會致病菌。
2.口腔的健康與口腔黏膜的完罄件密切相關,黏障構成了阻擋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口腔乃至肌體免遭微生物侵襲。
……

書摘1
3.口腔中各種分泌液,如唾液等不僅具有沖洗、稀釋微生物及其毒力的作用,而且還可通過分泌液中含有的各種免疫球蛋白、補體成分、白細胞以及其他殺菌成分在抵抗、阻止微生物入侵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SIgA在口腔局部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①激活補體c3旁路和調理作用;②有效地凝集細菌、中和病毒以及細菌毒素;③阻斷細菌對上皮細胞的黏附或者菌斑的黏附起到清除細菌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可以通過黏液蛋白和8IgA的相互作用得到加強,形成大的凝聚物從而更易被清除;④抑制細菌的酶類。試驗表明,sIgA可以阻斷變形鏈球菌在菌斑形成過程中綜合葡聚糖的能力,還可以通過阻止菌體中酶的轉運過程干擾細菌的代謝,從而破壞或殺滅細菌。
4.口腔免疫反應的場所主要位於牙冠、牙髓、根尖周組織、牙周組織以及口腔黏膜等組織,免疫反應所引起的病變主要以局部病變爲主,但也可影響到全身其他器官。如口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通過異嗜性抗原引起心臟及腎臟的病變。口腔黏膜疾病,如天皰瘡、類天皰瘡、白塞綜合徵等是全身系統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現,其發病往往與全身免疫系統有關。
5.在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牙周組織疾病中,細菌或細菌的代謝產物以及細胞壁成分等作爲抗原物質引起根尖周和牙周免疫應答。這些免疫應答一方面使病變侷限、保護機體,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根尖周和牙周組織的損傷。因此,只有徹底去除根管內感染和牙周袋內的菌斑,才能徹底清除抗原、控制感染,中止免疫反應使破壞的組織修復,恢復正常的結構和功能。
第三節 口腔常見疾病與免疫
口腔感染與免疫
口腔中許多疾病,如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冠周炎、頜骨骨髓炎等都是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的免疫系統發揮着重要的功能,決定着疾病的轉歸。下面就常見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反應作簡要介紹。
(一)齲病與免疫
齲病是最常見的牙硬組織感染性疾病,可導致牙硬組織缺失,繼而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組織的炎症。嚴重者可導致頜骨炎症,嚴重影響機體的健康。齲病和牙周病的患病率占人體各器官疾病之首。我國人口平均患齲率爲40%一60%,且有上升趨勢。齲齒已被WHO列爲僅次於心血管病、癌症之後的三大非傳染性重點防治疾病之一。
目前已確認細菌在齲病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齲病的發病原因與細菌的高度特異性有關。研究證實,變形鏈球菌是主要的致齲菌,它的致齲性最強,而乳酸桿菌是促使齲損發展的次要因素。從齲病病竈中分離出的細菌種類來看,細菌的種類因齲齒的部位而異。光滑面齲、窩溝齲中細菌以變形鏈球菌、乳酸桿菌、放線菌、紡錘菌等爲主,牙本質深部齲壞則以乳酸桿菌、放線菌爲多。這些細菌寄生於牙面菌斑中生長、繁殖、大量產酸,而這些酸性產物在牙表面高濃度、長時間作用的結果使牙脫鈣,發生齲病。
齲病與免疫的關係十分複雜,包括體液性免疫和細胞性免疫。
1.體液性免疫體液免疫與血清抗體和唾液抗體有關。血清抗體是指全身血清中的抗體,如IgG,LI,Lg等。這些抗體對齦溝或牙頸部,甚至牙根面細菌的黏附、增殖、產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血清抗體與齲病的關係來看,可以認爲血清抗體對齲病的發生有抑制作用。IgG的Fc段與中性粒細胞或巨噬細胞的Fc 受體結合,促進吞噬細胞對病原菌的攝取和殺滅。也可通過細菌與IgG或Ig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再活化補體的經典活化途徑導致溶菌反應。革蘭陽性菌胞壁肽聚糖和革蘭陰性菌脂多糖均能活化補體替代途徑而導致病原菌的裂解。補體產物c3b也可與吞噬細胞膜上的c3b受體結合,增強吞噬作用。
唾液抗體主要是指唾液中存在的分泌型IgA(sIg)。唾液中sIg的含量與齲病的關係已受到學者們普遍的重視。產生sIgA的細胞分佈於唾液腺的上皮組織中,當其受到局部入侵的抗原刺激時便開始分泌sIgA。實驗證明,患齲齒後,唾液中抗變形鏈球菌的sIgA濃度增加,尤其在齲病活動期,sIgA濃度增加顯著。齲患數越多,抗體效價越高。偶爾也有相反的現象,即患齲齒越多,sIfA反而越低。
在實驗性動物模型研究中發現,致敏動物的牙面上變形鏈球菌的存在會誘導唾液腺中sIgA的產生和分泌,口腔內變形鏈球菌與8IgA抗體結合會阻礙細菌在牙冠表面的黏附、增殖、產酸,從而起到抑制齲病發生的作用。總之,體液性免疫在齲病的發生和預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2.細胞性免疫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胸腺缺損或T細胞功能不全者齲齒髮生率高。T細胞功能不全可抑制sIgA以及所有免疫球蛋白的產生。
3.免疫防齲現已確認變形鏈球菌爲最重要的致齲菌,動物實驗也證實,採用針對變形鏈球菌的免疫方法抑制或減少齲齒是完全可行的。
(1)免疫防齲:免疫防齲是根據特異性免疫產生的原理,運用人工接種的方法使機體產生或獲得特異性免疫力,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預防齲的方法有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
(2)防齲疫苗
1)滅活疫苗(死疫苗):滅活疫苗是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變形鏈球菌殺死或滅活後製成的。滅活疫苗主要誘導特異性抗體的產生,爲維持血清抗體的水平,常需多次接種,注射局部和全身的反應較重。此類疫苗誘導的抗體與心、腎組織有交叉反應,有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險,故無應用價值。
2)減毒活疫苗:減毒活疫苗是用人工定向變異或從自然界篩選獲得毒力高度減弱或基本無毒的變形鏈球菌製成的預防制劑。減毒活疫苗接種於口腔內齲病好發部位,以佔據或替代口腔中自然滋生型致齲株的位置,從而獲得預防齲病的效應,故又稱爲齲病替代療法。該方式具有可伴隨宿主終身,不破壞口腔微生態平衡,而且還能在宿主口腔內各牙之間自動傳播的優點,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動物試驗也證明了該療法的可行性。減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種1次,除誘導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外,還可產生細胞免疫.經自然感染途徑接種還有黏膜局部免疫形成。其不足之處是疫苗可能在體內有回覆突變。

=================================================================================

臨牀治療中發現,一個整體健康良好的人,即使口腔衛生頗差,也並無牙周炎,或者有也很輕;反之,若機體因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紊亂、營養不良、年高衰老等原因而衰弱,可能口腔衛生尚好,但仍有較爲明顯的牙周炎。這說明牙周炎常與機體的健康狀況和免疫功能有較密切的關係,牙周炎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是牙周致病菌和宿主免疫防禦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 [4]。

機體免疫反應的物質基礎爲免疫活性細胞,而T細胞的功能狀態則取決於T細胞亞羣的相對變化。不同T細胞亞羣其細胞的表面標誌不同,其中CD16 + 爲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表面標誌;CD3 + 則表達於所有成熟的T細胞表面,可傳遞活化信號;CD4 + T細胞能激發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引起組織的慢性炎症;CD8 + 包括有抑制性T細胞,能抑制非己抗原誘發的免疫應答反應。在各類T細胞亞羣中,CD4 + 、CD8 + 兩大類T細胞互相制約,維持着T細胞網絡的平衡 [5] 。

本研究結果中可見,MG組、CAP組患者外周血中的CD16、CD3、CD4、 CD8及CD4/CD8比值與健康組相比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因此可認爲MG組、CAP組患者外周血中的細胞免疫反應尚處於平衡狀態。

機體的體液免疫反應中,B細胞的免疫應答起着重要作用,其活化結果產生大量的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誘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和補體 依賴的細胞溶解作用,清除致病菌 [6] 。但有關這些外周血中循環抗體在牙周炎中的作用目前還不甚瞭解,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研究報道也不一致。本研究對H組、MG組和CAP組三組患者外周血中IgG、IgA、IgM 和C3的含量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在三組中,CAP組的患者其外周血中C3的含量降低,與健康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 [7] ,可能是在牙周炎體液免疫過程中激活了補體旁路途徑,消耗了補體C3。雖然CAP組患者外周血中IgG、IgA的含量最高,其次是MG組,H組最低,但三組間的差異並無統計學意義,三組間IgM含量的差異同樣也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檢測的是患者血清中總的IgG、IgA、IgM含量,而不是針對牙周重要致病菌的特異性抗體有關。儘管如此,本研究的檢測結果仍提示在牙周炎變過程中,有體液免疫的參與。

 參考文獻

1 Afar B,Engel D,Clark EA.Actived lymphecyte subsets in adult periˉodontal disease.J Periodont Res,1992,27:126.

2 Zafixapeles GGK,Flores-de-Jacoby L,Schop NB.Flow cytometric analysisor lymphocyte subse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eriodontal disˉease.J Clin Periodontol,1990,17:636.

3 黃瑞哲,趙淑賢,王香玲,等.牙周病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及發病機制研究.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5,16(2):113.

4 李德懿.牙周病微生物學.天津: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4,92.

5 龍振洲.醫學免疫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43.

6 Takahashi J,Saito A,Nakagawa T,et al.Dynamics of serum imˉmunoglobulin G avidity for 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adult periodontal disease.J Periodontol,1998,69(3):367.

7 Pietrzak ER,Polak B,Walsh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serum antibodˉies to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periodonˉtal disease.Oral Microbiol Immunol,1998,13(2):65.

上一篇:扁桃體炎百科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