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清潔過頭不是好事,有可能害了孩子!(圖)

時間: 2017-07-04

有了娃之後,很多媽媽都會不自覺的開始“潔癖”起來,尤其是寶寶的東西,都很愛乾淨。

比如洗奶瓶這件日常小事,不少會這樣做。

“每次喝奶後沖洗完奶瓶都會再放消毒鍋消毒的,婆婆還嫌我太愛乾淨了……”

"先用奶瓶清潔劑清洗乾淨,然後再高溫消毒。”

爲了寶寶的健康,再懶的媽媽也不敢把消毒奶瓶這事給忘了。可是,這樣清潔奶瓶並不靠譜!奶瓶清潔過頭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有可能害了孩子!

誰都知道“病從口入”的常識,尤其是嬰幼兒的腸胃功能弱、免疫力低,媽媽們自然對寶寶的餐具清潔格外用心。可是,如果對清潔程度要求過高,甚至一味追求“無菌”餵養環境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都是生活在有菌的環境中,孩子也不例外。可以這樣說,細菌與人體共存一生,少量接觸反而有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成熟。可是,如果媽媽們人爲的刻意利用高溫消毒、清潔劑、消毒劑達到無菌效果,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腸道內菌羣失調,因爲在消毒的同時把正常的對人體好的細菌也消滅掉了。

嬰幼兒腸道菌羣失調有哪些後果?

(1)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這是因爲腸道黏膜表面的細菌層受到破壞,損傷的黏膜容易出現炎症反應,造成腹瀉、腹痛。表現爲大便中出現黏液樣的東西,化驗大便時能夠檢測出少量的紅細胞和白細胞。

(2)導致鵝口瘡、黴菌性胃腸炎等疾病。

人體腸道內除了細菌存在,還有黴菌,這是一種和益生菌長期共存但一直受益生菌抑制的一類病菌。如果體內腸道菌羣受到破壞,黴菌就會趁機大肆繁殖,從而形成黴菌性胃腸炎。甚至寶寶的整個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都會有白色黴菌附着,這就是常說的鵝口瘡。

(3)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腸道菌羣一旦失調,會直接影響腸道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如果不能儘快恢復正常,很容易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那麼奶瓶到底應該如何清潔呢?這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媽媽們記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1)寶寶未添加輔食之前,建議奶瓶每天高溫消毒一次;孩子滿6個月後,腸胃功能和抵抗力逐步增強,一般直接用熱水燙洗就可以了,可以免去高溫蒸或煮這道程序。

(2)不建議使用奶瓶清潔劑,因爲其中含有消毒劑成分,偶爾用用還可以,千萬別頻繁使用。

(3)燙洗奶瓶時,需要將奶瓶配件一一拆開認真清洗,不容易清潔的部位可以使用奶瓶刷、導管刷。

(4)清潔奶瓶後切記要控幹水分,“乾燥”是最好的殺菌劑,因爲細菌很難在乾淨又幹燥的器皿上生存。

(5)塑料奶瓶頻繁高溫消毒會釋放更多有害物質,定期更換奶瓶很有必要。

另外,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下面幾種“潔癖”行爲也是不可取的,媽媽們可要注意了哦!

(1)餵奶前時刻不忘清潔乳頭。

母乳餵養本身就是有菌餵養的過程。嬰兒剛出生後,吸吮媽媽乳房時,首先接觸到的是媽媽乳頭上的需氧菌,然後是乳管內的厭氧菌,最後才能吸吮到乳汁。這種有菌餵養對嬰幼兒腸道菌羣建立、免疫功能啓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每次餵奶前並不需要刻意清潔乳頭,如果之前出了汗或者身體不太清潔的情況下才需要先清潔然後再餵奶。尤其不能使用溼巾擦拭乳頭,建議用乾淨溼毛巾擦拭。

(2)護理寶寶時過度依賴溼巾。

溼巾中一般都含有消毒劑成分,如果用溼巾給孩子擦手擦嘴擦玩具,消毒劑成分很容易進入到寶寶的胃腸內導致腸道菌羣失調。另外,溼巾中的一些化學劑成分還可能導致孩子過敏。

(3)洗嬰兒衣物、尿布使用消毒液。

洗寶寶的衣物、尿布建議與大人的衣物分開單獨洗,並且選擇兒童專用的洗衣液(皁)。如果你覺得衣物很髒想要殺菌,放熱水中煮幾分鐘或者陽光下暴曬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刻意使用消毒液。

(4)家中室內環境使用消毒液殺菌

有寶寶的家庭中,不建議使用各類化學除菌劑如84消毒液,餵養環境並不需要追求“無菌”效果。雖然人體也會吃入對人體有害的細菌,但是每次吃進去的數量是很有限的,而且這些有害細菌進入到腸道內後會被益生菌抑制住。

帶娃的人愛乾淨是好事,可如果幹淨過頭就純粹是好心辦壞事了。自然、物理的清潔方式纔是最適合孩子的。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處於這樣一個有菌的環境中,家長只需要在平時做到室內常通風換氣、正常清洗寶寶用品就已經很乾淨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