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拉肚子怎麼辦?

時間: 2013-06-01

親。寶寶拉肚子,大多數是和餵養不當和飲食有關。親平時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不要吃上火的東西,和涼的東西,這樣都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

親多注意給寶寶補水,不要讓寶寶缺水。

嬰兒怎樣纔算拉肚子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嬰兒餵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餵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爲黃綠色糊便;而餵食牛奶者,則爲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

主要症狀有:

1、輕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隨着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

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

3、重症:腹瀉頻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脣乾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

嬰兒拉肚子的原因

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爲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餵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質量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餵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還有母親餵養期間儘量避免吃涼的食物等。總之,不合理的餵養時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當小兒着涼,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如果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脣發乾、尿少,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爲防止脫水,應在腹瀉次數較多時,食量減少飲食,甚至禁食,使胃腸道得到休息。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煙水、鹽米湯,少量多次,以防止脫水發生。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同時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可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紅髮生。

嬰兒拉肚子怎麼辦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着涼等。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使寶寶腹瀉。不論哪種原因的腹瀉,寶寶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十幾次,常伴有噁心、嘔吐、食慾下降或拒食的現象。

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及碳水化合物,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於其腸道修復。

用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餵奶,只需適當減少餵奶量,縮短餵奶時間,並延長餵奶間隔。母親也應少食脂肪類食物,每次餵奶前,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在腹瀉時,不要添加新的輔助食品。病情較重時,還應暫時停止喂牛奶等主食。禁食時間一般爲

6-8小時爲宜,最長不能超過12小時。禁食期間,可用胡蘿蔔湯、蘋果泥、米湯等來喂寶寶,以補充無機鹽及維生素,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胃的負擔。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推薦口服補液鹽,可以按其說明配成液體,根據寶寶的腹瀉情況分多次予以添加。只要注意充分補充水分,一般寶寶都可安全度過腹瀉期。

如果寶寶腹瀉次數較多,或出現口脣乾燥、兩眼凹陷、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現象時,顯示寶寶有脫水跡象,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嬰兒拉肚子的治療

1、及時給腹瀉嬰兒用口服液補鹽。

2、不要要求醫生開很多控制腹瀉的藥物。因爲腹瀉原因複雜,用藥不當有害無益。

3、注意腹瀉患兒的飲食,不一定要禁食,選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4、腹瀉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嬰兒拉肚子飲食調節 送大便到醫院化驗,如果是感染性腹瀉,用抗感染藥物,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可:

1。調整及控制飲食:給予消化道適當休息,減輕其負擔。可以暫停添加輔食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適當減少哺乳量及哺乳次數或延長兩次哺乳之間的時間。

2。母乳餵養的母親在嬰兒腹瀉期間飲食要清淡一些,餵奶前飲用溫開水一碗,切勿輕易斷母乳。在餵奶時儘量讓嬰兒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後部分含脂肪較多的母乳。

3。人工餵養的嬰兒應吃脫脂奶粉或將牛奶燒開冷卻後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燒煮反覆脫脂3次就成了脫脂奶。腹瀉較重者,要減少奶量並用水稀釋。可用1份牛乳加1/2份水或l/2份米湯,必要時可用l份牛乳加l份水或米湯稀釋。待嬰兒腹瀉好轉後逐漸增加直至全奶。

4。腹瀉而脫水者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

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於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

若在偏僻地區買不到“口服補液”時,可以在家庭裏自制簡易口服液。配方是:食鹽1/2茶匙,蔗糖2湯匙,加開水4玻璃杯。口服補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喂服得當,可以使嬰兒停止嘔吐,減少腹瀉,及早康復。

5。消化不良者如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需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也可獲得痊癒。

服用胡蘿蔔湯,每日2次~3次,每次2湯匙~3湯匙;服用蘋果泥(取蘋果一隻洗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放入碗內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後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蔔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並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癒腹瀉。

魚蛋白粉加入米湯內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半歲以上的嬰兒可服用魚蛋白粉粥或爛麪條。由於魚蛋白粉內蛋白質質量高,脂肪量低,而且沒有乳糖,對嬰兒腹瀉特別有利。輕型腹瀉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癒。

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於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

山楂炭或炮姜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後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薑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

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爲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6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乾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

7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嬰兒拉肚子的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溼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溼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醫生建議 1、母乳餵養,不宜在夏季斷奶。 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 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

4、將病人隔離。 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家庭護理經驗 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 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

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爲宜。 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 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

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避免由***測溫以減少刺激。

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乾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 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

9、注意排泄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 10、常換尿布、大便後用溫水洗淨,保持臀部清潔乾燥,避免紅臀產生。

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12、可將最近一次的大便帶來給醫師看,以幫助醫師論斷。 13、配合醫師的指示服藥、禁食及飲食指導。

正常的嬰兒排便

食物經過胃及小腸消化後,營養物質即被吸收,剩下一些無法吸收的殘渣進入了大腸,大腸內存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將殘渣分解成爲許多的代謝物。對糖份的分解產生了很多的有機酸及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所以大便有時就有一點酸酸的味道,甚至還有臭味。而蛋白質經過腸內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氨等有臭味物質。所以吃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其大便也會比較臭。而喝母奶的寶寶,其腸道內的益菌將糖份分解成乳酸等物質,所以便便的酸礆值偏酸,使得細菌無法生存,可達到保護作用。

  一天解多少次才正常?

  一般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後,最晚兩天之內,會解第一次胎便。新生兒大腸反射相當強烈,加上乙狀結腸的容量不夠大,所以每次吃奶就造成大腸收縮排出大便。新生兒出生一週內,寶寶每日排便次數4~5次,有的甚至解6~8次不等。隨着寶寶的成長,乙狀結腸容量增大,可儲存更多的糞便,於是解大便的次數就會減少。新生兒至4個月,每日約二三次,5個月至1歲兩次左右,過了1歲平均約1~2次。但有些寶寶在滿1~2個月,一天仍要解很多次大便,而有些寶寶卻要2~3天解一次大便,甚至要媽媽去刺激才解得出來。僅管如此,解出來的大便只要是軟軟或是豆沙狀不是很硬,都屬於正常現象。

  添加輔食後便便會改變

  喂育母乳或奶粉時期,多半是未成形的軟便,氣味也不臭。當開始添加輔食,寶寶大便內有時會摻雜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青菜、水果屑等顆粒,這屬於正常情況,無需擔心。另外,有時便中也會有白色顆粒或是粘膜的出現,這是因爲排出乳中未消化之脂肪及腸內受刺激分泌的粘液。只要寶寶食慾與生長狀況依然良好,是沒有大礙的。

  喝母乳所解的便便

  喝母乳的寶寶的大便,通常都是金黃色,質地是稀糊或軟軟,像奶酥的顏色及形狀,味道微帶酸味或乳酸味,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這是正常的。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大便次數可由每餐後一次到每日數次或多日一次不等。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並不是拉肚子,而是寶寶胃部裝滿奶水,即引起腸道蠕動而有便意,稱爲腸胃反射性排便,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而另一方面,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渣存留,因此較少形成大便。只要寶寶排便順暢,沒有困難現象,體重正常增加,大便次數的多少並不重要。一般需等到兩三個月後,大便次數纔會逐漸定型。

  喝配方奶粉所解的便便

  餵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大便的顏色有黃色、黃棕色或墨綠色。因爲有蛋白分解,臭味較難聞,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次數由一天2~3次不等。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所以大便的次數差異會較大,只要大便的形狀不是水水稀稀的,或是乾乾硬硬的,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的大便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髮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爲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操心。

  異常的嬰兒大便

  由軟硬度及排便頻率來看

  正常寶寶大便內的水含量佔70%左右。若水份含量大於80%的大便就很稀軟。反之,水份含量小於60%的大便就會呈現乾硬。喝母乳的寶寶其大便都很稀軟(含85%的水份),此爲正常的現象,而食用一般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硬,因母乳中的寡糖在人體小腸裏面沒有辦法完全吸收,當被運送到大腸時,被大腸的細菌分解成稀糊狀,並帶有酸性的糞便,此爲母乳的大便特性。所以目前有很多新配方奶粉都添加一些寡糖,使大便形態較爲柔軟。

  吃乳清蛋白配方,其大便就比較青或呈灰綠色;吃酪蛋白配方,大便就比較棕色也比較硬;吃含鐵量高的配方,大便顏色就變得比較綠,但不會影響糞便的軟硬度,除非吃了相當高的劑量,如治療劑量,但不至於造成那麼硬的大便。相反含鐵較少的,則大便顏色較黃。

  碳水化合物是大便軟硬形成的重要元素,如沒有完全被吸收在大腸裏面就會發酵,糞便就會稀軟。所以媽媽常以爲添加一點葡萄糖,大便就會稀軟。但實際上葡萄糖在小腸全被吸收光了,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因此,一些配方奶粉中加入寡糖,這些寡糖是人體用酵素把它分解,所以到大腸裏面它就有;軟化糞便的功能。還有一些配方奶粉在製造過程當中會經過加熱處理,在加熱處理當中就會把這些糖份作了一些物理性的變化,使大便比較稀軟。而目前一些配方奶粉的脂肪還無法被寶寶完全吸收,所以會跟鈣結合,造成奶塊顆粒,以至大便硬度增加。

  便祕

  便祕可分爲器質性便祕及功能性便祕。器質性便祕如先天性巨腸症、腸阻塞、肛門阻塞、肛門狹窄或是因外傷脊神經受損造成。但是嬰幼兒的便祕有80~90%爲功能性便祕,可能是本身大腸蠕動較差或是大腸吸收水分能力太強,使得大便變得很乾燥。也有嬰幼兒是故意不解,或是急於玩耍,沒耐心將大便解乾淨。當然飲食中水份及纖維素不足也是一大原因。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小孩大多不喜歡吃蔬菜,嬰兒則可能輔食添加不均衡,而容易出現便祕情況。因此,如果靠調整飲食能改善便祕,就無需特別治療。

  排便其實是一種生理反射,糞便刺激大腸,傳到大腦而有便意,若是便祕,則腸胃道對糞便的刺激變得不敏感,往往需要積很多糞便纔會想解。而糞便在腸胃道中停留愈久會愈堅硬,解便時容易出現肛裂疼痛出血,小朋友或嬰兒就更害怕排便,而形成惡性循環。

  嚴重便祕會導致肛門括約肌疲乏,上游的軟便會從腸壁間滲出沾到內褲或尿片上,有時反被認爲是拉肚子。另一方面,排便不暢很容易影響到胃口,且食物在體內發酵,容易脹氣,甚至出現腹痛。治療習慣性便祕的療程長,往往需要3~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大腸才能恢復良好的排便功能,且在治療時間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排便及飲食習慣纔不會停藥一段時間又復發。因此便祕的治療是需要醫生、家長及小朋友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徹底改善的。

  便祕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可分爲以下幾種:

  1.奶粉的濃度衝調不當:有些家長因爲育嬰知識不正確,或是未按照奶粉罐上的說明沖泡,以至於濃度太稀而造成便祕。

  2.嬰兒飲食改變:有時候寶寶由喝母乳改爲喝配方奶粉,或是更換奶粉的品牌時,都有可能會發生便祕的現象;或者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體內水份的攝取量改變,排便的規律也可能有些不正常,甚至有一些便祕的現象出現。但大部份都屬於暫時性的,如果在兩餐間喂寶寶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適應新的飲食後,排便自然漸漸正常。

  3.使用不適當奶粉:如食用全脂牛奶或高蛋白奶粉。因爲其成份不適當的關係,例如:奶粉中的鈣、磷比例不平衡,即使奶粉中含有很高的鈣,但是鈣、磷的比例不均衡,還是無法被吸收。血液中的鈣離子不夠時,嚴重的會引起寶寶抽筋。而大便中的鈣含量太多,也容易使大便變硬。

  4.嬰兒的活動量及氣溫的改變:寶寶慢慢長大時,活動量也會愈來愈多,而且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水份經皮膚的蒸發、出汗及呼吸中排出會增多,此時若寶寶奶吃得少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也會使得腸道因水份減少而造成便祕。

  5.身體疾病的影響:有些疾病如先天性巨大結腸症、腸壁神經不足引起的腸蠕動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可導致排便失常而造成便祕。若肛門狹窄或肛門裂傷,寶寶會因排便困難或疼痛,忍住不解而次數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大便在直腸內愈積愈多也愈硬。

  腹瀉

  ?這樣的經驗相信曾讓許多家長們手忙腳亂,感到心疼與困擾。從而將寶寶拉肚子的原因,歸結於所餵食的奶水不合適,甚至更換奶粉品牌。但事實上,由於每個寶寶的排便習慣不同,因此判斷寶寶的腹瀉,應該是與平常的排便情況來作比較。

  一般而言,未滿月寶寶的腸道功能並不十分成熟,對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所以不論喂何種奶水,其大便多爲糊狀。吃母奶的寶寶,大便多呈現鬆軟、量多,且次數亦多,幾乎每次喝奶或每隔1小時就排便一次。但大便顏色正常、略帶酸味,且寶寶食慾佳,體重穩定增加,因此這樣的現象並不是腹瀉。

 

  喝配方奶的寶寶,大便會較喝母奶的硬。若發現大便的水份突然增多了、顏色改變或帶有粘液,大便次數亦增加,但體重並沒有增加或甚至減輕,即性狀變軟變稀、次數變多、成長髮生停滯或倒退,那寶寶可能是拉肚子了。

  造成寶寶拉肚子的原因相當多,如寶寶無法適應所添加的輔食、吃過多含糖份的東西(如葡萄糖水濃度太高或服用)、吃得太飽、乳糖不耐症以及牛奶蛋白過敏症者,均會因吸收不良而產生拉肚子的現象。

  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分爲以下幾點:

  1.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感染。

  2.與飲食有關的問題,如食物或牛奶過敏、乳糖耐受不良、食物中毒、飲食過量等。

3.腸道本身的炎症疾病。

  4.情緒及功能的異常,如激燥性大腸症候羣。

  5.服用藥物如抗生素。

  6.腸道本身有功能或機械性異常,如開刀後的腸段短小症候羣等。

  7.感冒或泌尿道發炎也會引起腹瀉。

  8.腸道外分泌腺的異常,如膽道閉鎖、慢性胰臟炎等。

  9.營養不良、免疫機能障礙、重金屬中毒、藥物中毒、腫瘤等。

  由顏色來看

  第一是來自我們的食物,例如吃紅蘿蔔,大便就帶有紅色。

  第二是膽汁,會讓大便呈現黃綠色,而大便在腸道里經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愈深。第三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大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則偏褐色,所以喝母奶的寶寶大便呈現金黃色,喝配方奶粉的大便則呈現比較深的深褐色。一般人可能覺得,嬰兒的大便應該是金黃色的,事實卻常是茶色、黃綠的混合色。這是因爲大便中膽汁色素(膽綠素)的緣故,本來是純黃色大便會隨着時間酸化而有了茶色、綠黑的變化。但若出現以下特殊顏色、形狀的糞便則要注意:

  1黑色糞便

  出生幾天拉出的糞便呈黑色,稱爲胎便,是正常現象。但除此之外,一般嬰兒大便若呈黑色,就要考慮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徵兆。另外服用鐵劑或含鐵質多的食物也會使大便顏色偏黑。

  2紅色糞便

  排出大量水樣的紅色糞便,可能與食物,如西瓜、番茄、紅蘿蔔、人工色素有關。

  當然要排除血便的可能性,常見於肛裂及急慢性腸胃炎。但若糞便呈粘稠狀,夾雜血液與粘液,甚至果醬樣粘液,就要當心是否爲腸扭轉或腸套疊,這種病症有時很危險,須立即就醫。

  3白色糞便

  寶寶解灰色或白色便較常見原因有:

  急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患兒會有倦怠、胃口欠佳、黃疸、解紅茶色尿、腹痛、噁心等症狀,雖然沒有特效藥可用,仍應及早就醫,接受必要的檢查和支持性治療,注意防範併發症的發生。照顧上應注意飲食,生活要隔離,避免肝炎病毒的傳播。

  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也是一種原因欠明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出生兩三週之後的新生兒,膽道逐漸的狹窄,終至阻塞,使得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而堆積在肝臟內,造成延遲性黃疸、肝腫大、紅色尿液及灰白色的大便。解淺色便的情況可以是間歇或一直持續的。治療的方法只有儘早診斷,儘早接受肝門小腸造口手術,在兩個月內接受手術的治療,其成功率幾近九成。不過這些寶寶長大後,很可能還需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膽道囊腫

  膽道囊腫症狀與新生兒肝炎及膽道閉鎖相似,不過常會有疼痛,有時在腹部右上方可以摸到一個小腫塊,正確的診斷必須靠腹部超音波掃描、膽管攝影、腹部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治療方法唯有開刀。

  新生兒肝炎

  新生兒肝炎可能與某些尚未證實的病毒性感染或代謝異常有關,都爲偶發,少數有家族病例存在,此症主要“侵犯”滿月後的寶寶,它會形成膽汁殘留、肝細胞壞死、肝臟中發炎、細胞增加,進一步會導致肝臟纖維化。表現在臨牀上的症狀,除了大便灰白色或淺黃色外,便是持續的黃疸了,有的寶寶還會有食慾欠佳、生長髮育不良或肝腫大的情況。

  其他

  比較少見但也會造成孩子解灰白色大便的原因,有半乳糖血症、a1-胰蛋白抑制素缺乏症、Byler氏症候羣、肝臟腫瘤壓迫膽道系統,以及先天性梅毒所造成的肝臟發炎等。治療方法需視個別病例而定。

  寶寶的大便可提供許多資訊,我們也希望通過大便的特徵及各種相關症狀,瞭解寶寶是否真正生病了。而哪些情況是可以再觀察或簡單作調整即可,不用太緊張;哪些是必須立即作處理,甚至需立即送醫院,緊及處理。原則上大便的頻率需合併大便性狀來考慮,再配合成長狀況來了解寶寶是否真的拉肚子。如果次數突然改變、性狀改變,無論變得稀稀水水的或變得乾乾硬硬的,或者合併怪異味,聞起來酸酸臭臭的,就是異常的現象。若再加上某些其他的症狀,例如:發燒、嘔吐、不安、食慾不振等現象,就務必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當你發現寶寶有腹瀉的情況時,除了送醫院檢查診斷外,並注意寶寶是否有因拉肚子,而產生脫水或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另外,寶寶腹瀉是否因牛奶過敏而引起的拉肚子,家長不宜自行判斷,以爲是奶粉不合而更換品牌。因爲有許多幼兒腹瀉是由於食物受到病毒或細菌污染所引起的,更換品牌是無法改善寶寶的腹瀉情況。

  此外,當寶寶有腸炎、感冒、腸套疊等疾病或吃抗生素時,也是導致腹瀉的因素。一般而言,當腹瀉達一定程度時,會使腸粘膜層受損,降低小腸粘膜酵素,尤其是乳糖酵素的活性,而無法消化奶水中的乳糖,這些無法被分解吸收的乳糖,到小腸的後半段或大腸中,被細菌發酵產生乳酸及二氧化碳而引起腹脹、腹瀉等現象,使寶寶的腹瀉情況更加嚴重。而且粘膜層爲腸道中的一層天然屏障,可阻止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質被吸收,所以當腸粘膜被破壞時,會使奶水中的一些較大蛋白質或過敏原通過粘膜,進入血流中而引發過敏反應,如此惡性循環,將會促使寶寶的腹瀉更難痊癒。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不含乳糖的配方,對病情會有所幫忙。配合醫生及營養師指導,適時適量添加輔食,這樣,除了供給適量的營養成分,也有助於消化及排便的正常化。寶寶排便顏色異常,有疑問要隨時請教小兒科或新生兒科醫生,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6-01
寶寶腹瀉最好是多給寶寶喝水,儘量要少食多餐,吃藥效果不好可以用點小偏方試一試。胡蘿蔔湯: 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製作方法是,將胡蘿蔔洗乾淨,對切開,去掉莖,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後加水(按 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熟蘋果:蘋果在人們心目中似乎是止瀉水果的代表。殊不知,生吃新鮮水果是有通便作用,而有良好止瀉作用的應是煮熟的蘋果。用時取蘋果1個,連皮帶核切成小塊,置溫水中煮3~5分鐘,待溫後食用,平均每日2~3次,平均每次30~50克。蘋果爲鹼性食物,內含果膠與鞣酸,具有收斂止...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6-01
腹瀉嚴重了得控制飲食,許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和涼性的水果都最好不要吃,母乳也暫時不能吃了,只能吃腹瀉期的配方奶粉或者易消化的小米粥。但這都只是調養,最重要的是先止瀉,拉那麼嚴重還是先保證按醫生囑咐按時按量喂藥吧。如果還不見好就得換家醫院找個更好的大夫了。祝寶寶早日康復!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6-01
 寶寶拉肚子也稱腹瀉根本原因是免疫功能差,對病毒細菌的抵抗力弱,當腸道受到感染時,便很容易感染拉肚子。同時,如果寶寶餵食太多,造成積食也會引起寶寶拉肚子,另外,過敏體質,感冒等也會伴有拉肚子症狀。寶寶拉肚子期間,要適當短期禁食,一般不超過8小時。同時,也要適當補液,也可以服胖得生和合生元益生菌,調整腸道正常菌羣,保護腸道粘膜,效果良好。
第4樓 熱心網友 2013-06-01
你好 嬰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飲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如果飲食不當或餵養方式不妥都可引起腹瀉。氣候的變化,也可造成腹瀉,如受涼可以使腸道功能紊亂;氣候炎熱或穿着過熱可以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而造成消化不良,形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