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腹瀉

時間: 2011-01-10

幼兒腹瀉五觀察不少家長以爲腹瀉是小病,用點藥就行了。殊不知忽視了孩子的一些症狀,隨時可能釀成嚴重後果。 孩子越小,越要謹慎對待其腹瀉,原因有三:一是幼兒的感知、表述能力差,腹瀉後說不清有無腹痛及腹痛部位,容易誤診;二是腹瀉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需要鑑別;三是在患腹瀉的幼兒中,有少數還可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比如溶血性尿毒綜合症、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格林巴利綜合症)、腦膜炎、敗血症等,必須警惕。 幼兒腹瀉時,家長需要進行五個方面的觀察: (1)觀察體溫
在腹瀉病例中,由於飲食不潔而致使帶有細菌、病毒或細菌產生的毒素進入體內引起的腹瀉最爲多見,稱爲“感染性腹瀉”,佔腹瀉病例的85%左右。這類腹瀉大都容易出現體溫異常,表現爲中度發燒(38.5度左右),發燒症狀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時出現。同時,患感染性腹瀉的孩子還會表現爲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無精打采等。對此,家長不必過於焦慮。
但當孩子早於腹瀉(或初起腹瀉次數少時)出現高燒(39度以上)時,就要引起高度重視,應及時就診,以防病情兇險的中毒性痢疾。 (2)觀察精神狀態
即觀察腹瀉的孩子是否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症狀。這些症狀與孩子在腹瀉時常有的無力、疲乏、愛睡覺而易叫醒不同,是精神、意識障礙的表現。
還有一種表現是噴射性嘔吐,一說吐張嘴就噴嘔出來,而不是噁心難受才嘔吐,也不是用藥後嘔吐。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類似精神症狀表現,要即刻就診。 (3)觀察大便性狀與次數
幼兒腹瀉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有少量粘液。每天腹瀉5次左右,大便量不很多,無明顯脫水現象。
但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血水樣便、或膿血樣便,且每次便量較少,坐便盆不願起來,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腸麴菌腹瀉,或是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應立即就診。
如果孩子腹瀉次數多,排便量大,就會使體內失水多,容易出現脫水症狀。應及時就診輸液,防止發生酸中毒。 (4)觀察併發症的早期表現
孩子腹瀉時出現高燒、頭痛、噴射狀嘔吐;尿量減少,尿中有蛋白;四肢、尤其是下肢癱軟無力;呼吸不暢;皮膚出現皮疹、瘀斑等症狀,往往是併發症的早期表現,應及時就診。

(5)觀察藥物效果與反應
孩子腹瀉症狀較輕,可自行購藥醫治。但若自選藥物在2天內未見療效,或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就診。
腹瀉患兒的飲食應以稀軟的營養飯食爲主,未斷奶的嬰兒可照樣餵奶;儘量多喝水,水中加少量鹽飲用更佳。此外,照護腹瀉患兒的家長要隨時洗手,防止病菌擴大傳播。

發生腹瀉的救治常識:

如果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要在家中及時口服補液鹽。發生腹瀉後人體損失最多的主要是身體裏的液體和電解質。人體一旦脫水,很可能引發腎功能衰竭,這就是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瀉後想喝水,就要喝點補液鹽。小孩發生腹瀉後也同樣需要多補充水分。補液鹽在醫院和藥店裏都可找到。 發生腹瀉也要繼續進食。有人覺得既然已經拉肚子,就要再減輕些腸道負擔,所以腹瀉後採用飢餓療法。但科學的治療方法並不提倡這種做法。腹瀉導致身體營養損失,所以即使腹瀉也要進行營養補充,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如雞蛋羹、麥片粥、米粥、麪條等。
 
此外,發生腹瀉最好不要濫用抗生素治療。抗生素不但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羣,急性腹瀉有可能因此轉爲慢性腹瀉,治療起來得不償失。腹瀉分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兩種。細菌性腹瀉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療,外加一些調整腸道菌羣的藥物例如培菲康、媽咪愛。而病毒性腹瀉就不需要用抗生素,只要用調整腸道菌羣的藥物就可以了。另外腹瀉要完全康復需要一定時間,不要太着急。

最近好多寶寶都在拉肚子,有幾個媽媽也問到了關於腹瀉的問題,再加上我曾經也在坤坤腹瀉問題上有過迷茫和認識誤區,所以,我綜合戴教授的講座內容和網上的相關資料,發了上述內容,希望對需要的媽媽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
評論